天津战役:因两突击队产生误会,总攻时间提前十分钟

2020-07-27   安琪的翅膀

原标题:天津战役:因两突击队产生误会,总攻时间提前十分钟

天津战役,东北野战军调集了5个纵队22个师,加上特种兵和野司警卫团共34万之众。根据天津守敌“北部兵力强、南部工事强、中部皆平常”的特点,天津前线司令员刘亚楼把作战方案概括为:“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

天津虽然城池坚固,但攻城部队拥有雄厚的实力。尤其在城西的和平门方向,东野集中了两个头等主力军——1纵和2纵(38、39军),著名的“攻坚老虎”6纵17师也在城西待命。根据天津前线司令部的作战部署,城西攻城部队由1纵司令员李天佑统一指挥。

这是一次诸兵种协同的现代化攻坚战。当时,虽然指挥员对兵种联合作战还比较生疏,但他们对胜利都充满着信心。

刘亚楼

天津战役的准备工作是非常紧迫的。如果解放天津的时间推迟,一旦冰冻融解,会影响下一步解放北平的作战。因此,东野要求战役准备工作必须十天内完成。

几十万攻城大军顶风冒雪,日以继夜地进行着战前的准备工作。1949年1月初,我军开始了扫清天津外围的战斗,将敌人在城外的据点一个个地拔除。几十万攻城大军直逼天津城下,距离护城河也越来越近了

环绕天津的护城河长45千米,宽10米,深4.5米。河外有多道铁丝网、梅花桩和碉堡群,还埋设有数以万计的地雷;河内侧筑有高5米的土墙,墙上架设有电网,每隔20至30米就有一座碉堡,墙内有便于部队机动的环城公路。敌人非常重视护城河的作用,不仅千方百计增加河水深度,还每日派数百人坐卡车到城外,在护城河上打冰以防河水冻结。纵队指挥部高度重视突破护城河。上至纵队和师级指挥员,下至战斗小组长,都反复观察了护城河的地形。李天佑常换成战士的着装,带领师、团长日夜反复观察,以确定总攻时冲击的道路。

李天佑

天津攻坚战最困难的是抢渡护城河。师、团、营干部们经常来到突击队,动员大家想办法克服渡河的困难,提出的口号是:“渡过护城河就是胜利!”战士们创造了许多渡河器材,如苇子桥、汽油桶桥、木板桥、船桥、云梯等。有人提出把坦克开到护城河底去,在坦克顶上搭门板桥或芦苇桥。用坦克架桥倒是十分迅捷,但是对坦克兵具有风险性,要是爬不出来就会淹死。因此,1纵党委的成员们犹豫不决。坦克分队的战士们知道后,纷纷赶到军指挥部里请战:“我们是共产党员,不怕流血牺牲!”“一个人牺牲,几万个战友冲过去!”这些视死如归的英雄誓言,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纵队党委最终批准了他们的要求,并且严肃地宣布:“坦克,要开到河底去。人,要活着爬出来!”

1月13日早晨,天津的东、西、南城郊几乎是一夜之间,到处竖起了绑着小草的粗壮的炮身,好象旷野中突然长出了茂密的森林。当天,炮兵的远射程重炮开始了试射,对敌前沿碉堡实施破坏射击。李天佑从望远镜中清楚地看到,敌人的钢筋水泥碉堡被掀上了天空,铁丝网、鹿砦夹杂着尘土满天飞舞。

总攻的时间定在1月14日。

当天清晨,战场上空浓雾弥漫,茫茫一片。9时,当浓雾被升起的朝阳驱散时,炮7团第2营的重迫击炮开始试射。9时20分,参战的炮兵全线实施破坏性射击。霎时间,成千发的炮弹呼啸着向敌阵飞去。战场上烟柱四起,硝烟弥漫。炮兵采用攻克锦州的成功经验——先以不带引信的2发炮弹摧毁敌碉堡,再用l发带引信的炮弹杀伤碉堡内外之敌。11时30分,全线炮兵实施压制性射击。数百门大炮同时怒吼,炮声似滚滚雷霆,猛烈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敌军的阵地上火光冲天,地雷一连串地爆炸,鹿砦、铁丝网飞上天空,碉堡、暗堡纷纷倒塌。敌“固若金汤”的城防工事在炮火下土崩瓦解。守军的炮兵被压制得无法还击。两架敌机也被一阵高射炮火打了下去。

纵队几辆坦克从阵地纵深开向前沿,直抵护城河边,掩护架桥队在河面上作业。令架桥队员们惊喜的是:连日的严寒使河面结了一层厚冰。人完全可以从冰上涉过。不仅苇子桥、木船等派不上用场,连坦克沉在河中心也不必要了。

在隆隆的炮声中,突击部队隐蔽地进入了冲锋出发地。原定计划炮火轰击40分钟后,部队在12时全线发起攻击。但离12时还差10分钟时,2纵突击队为了便于迅速突击,将敌人地雷区插上红旗为标志。1纵第2师两个尖刀连的战士望见红旗,误以为兄弟部队已经开始了突击,便不甘落后地跳出战壕大喊“冲呀!”,穿过护城河的冰层奔向突破口。第1师看到左侧的第2师冲击了,前沿部队也争先恐后地向前冲去。

指挥所里的李天佑十分恼火。尖刀连擅自提前发起冲锋,打乱了原定的全线突击时间表,也打乱了步炮协同作战的计划。但他明白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到,第2师的部队正在往炮烟里冲,第1师的部队也开始动作了。此时炮弹在头顶呼啸,爆炸声震耳欲聋。李天佑一面叫贺东生查清情况,一面向炮兵下达命令:“各炮群停止轰击突破口,马上向纵深延伸射击!”

第2师的“红3连”率先冲上天津城垣。当贺东生查清情况时,尖刀连的红旗已经在城墙上高高飘扬。后续的战士们正像无数箭头涌向突破口。贺东生兴奋地向李天佑报告说:尖刀连已经把红旗插到城关上了。但李天佑仍把他怒斥了一顿:“你们干得多险!这是不是单枪匹马的战斗?”“联合兵种作战,不遵守时间是不行的!”

当第1师尖刀连将红旗插上城头时,第2师的突击部队也奋勇向城垣冲击。很快,第1师师长江拥辉向李天佑报告:该师经过苦战也打开了突破口,尖刀连已把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城头!

全线突破和平门!

1月14日总攻打响后,1纵尖刀连的提前动作牵动了全线。为了减轻敌人对友邻部队的压力,2纵完成炮火准备后即发起进攻。首先是强大炮火向敌纵深延伸,随后坦克从后方驶向突破口。炮兵也将小口径炮推到第一线,以直接瞄准的方式抵近射击,掩护爆破组开辟突击的通道。

尽管有炮兵火力的压制,敌残存的火力点仍喷出火舌。架桥队抬着笨重的芦苇桥,冒着敌人火力向护城河奔去(炮火将冰炸开了)。每当前面的架桥队员倒下时,后面的战士毫不犹豫地扑上去。他们以伤亡70多人的代价,终于在护城河上架起了桥梁。尖刀连随即跃出战壕扑向突破口。

1月15日凌晨5点,东西攻城大军在金汤桥上会师。上午8点,攻占敌人核心区耀华中学和最坚强的支撑点海光寺兵营。敌警备司令部的争夺战最为激烈,逐屋争夺,逐墙角争夺,从院内打到屋内,从楼下打到楼上。在地下室,活捉了敌司令陈长捷,还有其他将军以及伪市长杜建时。

战斗仅用29个小时,歼敌13万,缴获大炮1163门,汽车近千辆,其它枪支弹药军用物资无数,击落敌人飞机两架。

西线总攻虽然因为误会提前了十分钟,但是西线总指挥猛将李天佑指挥果敢、改变作战部署迅速、战士奋勇杀敌,也成为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成功考验。

天津战役取得胜利的意义更加深远,彻底孤立了北平守敌傅作义,加快了北平和平解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