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上海临港新片区:挂牌百日逾百亿产业投资落地

2019-12-02     中经云端


[中经云端·园区头条]

1·上海临港新片区:挂牌百日逾百亿产业投资落地

据新华网消息,2019年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8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产业投资116.8亿元,同比增长64.6%,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自8月份挂牌以来,基本上每周都有产业项目落地,已成为临港新片区的常态。2019年11月28日,包括盛美半导体、东电电子等7个重大产业项目又与临港新片区签约,涉及总投资超150亿元。根据最新发布的产业地图,临港新片区将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七大前沿产业以及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等五大现代服务业,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说,对标“五个重要”定位,临港新片区将不断做大经济总量,通过重大项目引进落地,始终保持每年20%左右的较高增速。同时,加快探索更具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承担更大的风险压力测试,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真正成为制度创新高地。

2· 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为全球青年带来发展新机遇

据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消息,2019年11月28日下午,第十六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世界海南青年论坛在三亚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琼籍青年侨领和海南本地青年代表近百人,探讨“海南自贸区背景下的新机遇”。借助自由贸易区(港)的利好政策,郭红星的企业在海口高新区投资近亿元,建设鱼胶原蛋白肽生产基地,公司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他说,海南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为青年一代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大背景下,在海南省内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于2019年初发起成立海南省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该协会会长管月晖表示,协会愿协助来琼海归、乡亲在创业过程中找准定位、明确创业方向、选择创业项目。协会将发挥海内外人脉资源广、信息广等优势,打造招才引智平台,为海南建设引来更多海内外人才。

[中经云端·国家级园区]

1·兰州新区引进先进项目高标准建设生态养殖园

据兰州日报消息,2019年11月28日,记者从兰州新区管委会获悉,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天兆猪业种猪产业园将引进余式猪场5.0楼房式猪舍,6600头猪将“住进”7层楼房。近两年,兰州新区按照全省十大生态产业体系总体部署,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和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养殖园,引进入驻天兆猪业种猪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将在国内优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多项专利的余式猪场5.0楼房式猪舍。猪舍单栋7层,可饲养种猪6600头,具有“三无四省多防护”的优点,兼顾猪场的环保、成本与生物安全,让猪舍无污水、无臭气、无蚊蝇,实现省土地、省投资、省能源、省人工的效果,五道防护屏障让猪场严守生物安全防线,让病毒、细菌不易进入猪场生产区及车间,最大程度降低猪场发生疫病风险。据悉,天兆猪业种猪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饲养世界著名的加系、法系长白、大白、杜洛克,皮特兰种猪,种猪规模将达到2.7万头,年生产繁殖出栏各类猪只65万头以上,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

2·哈尔滨新区将打造“四中心一高地”

据经济日报消息,日前,《哈尔滨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网站进行公示。《规划》确定哈尔滨新区范围为493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220万人以内。根据《规划》,新区将按照“高能级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发展思路,形成“四中心一高地”的核心功能定位:在哈尔滨新区形成以对俄全面合作为基石的科创中心、金融中心,面向东北亚的商贸会展中心,特色国际文旅中心和新兴产业集聚高地。将以产业繁荣及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引导人口集聚,壮大城市规模。近期2021年,规划新区城镇人口达到125万人;远期2035年,规划新区城镇人口达到220万人。统筹新区空间发展,促进土地逐步集约利用。规划近期2021年,新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40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200平方公里,预留弹性控制用地40平方公里;规划远期2035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280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30平方米以内。

3·苏州工业园:集聚台资企业650家

据苏州日报消息,2019年11月27日,苏州工业园区台企座谈会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在园区投资运营的台资企业约650家,总投资超100亿美元,在园区先进制造、科技研发、现代金融、文创商贸等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截至2019年11月,台青园共接待海峡两岸的高校、台办组织的来访18次,策划入驻企业路演、台湾大学生暑期研习营等活动24次。目前,台青园总入驻企业达26家,整体入驻率93.75%。近年来,园区高标准构筑世界一流营商环境,通过出台“营商环境30条”和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一批政策文件,引导企业在创新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园区营商环境得到广大台企的充分认可,在台湾“电电公会”公布的《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中,园区连续四年位居“中国大陆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榜首;在“21个单项主题”十大城市排名中,园区7项排名第一,比上一年度增加2项。

4·日照开发区:乘高铁开通东风 加快双招双引

据日照广播电视台消息,日兰高铁日曲段正式开通运营,高铁效应让生产要素跨城流动更畅通,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乘着高铁开通的东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双招双引。2019年以来,日照开发区不断加快城市路网和园区配套建设,聚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前,区内19条道路已实现主路通车。长城配套园区“三纵三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四纵四横”路网框架已基本形成,4条断头路先后打通,城市“微循环”进一步畅通。日兰高铁日曲段开通后,日照正式纳入山东境内的高铁环形网。日照西综合客运站所在的日照开发区,瞄准高铁通车这一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对于招商工作来说,时间成本相当重要,日照开发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宁说,“我们园区的招商重点区域主要在京津冀、江浙沪粤一带。交通便捷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吸引项目落地的重要条件之一,相信高铁的开通,必将对我们项目招引和企业落地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青岛中德“国际客厅”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揭牌

据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消息,2019年11月28日,青岛中德“国际客厅”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揭牌,总投资10.7亿欧元的10个德资项目集中签约落户。青岛中德“国际客厅”是对德双招双引和双边经贸对接的集中展示交流平台,将有力促进青岛进一步扩大开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助推青岛乃至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开放新高地。青岛中德“国际客厅”位于中德生态园商贸核心区,面积约7.8万平方米,重点打造展示推介区、会展交流区、商务服务区,为中德交流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撑。其中展示推介区承担青岛对德交流合作以及人才、政策等展示推介功能,目前园区体验馆、被动房体验中心、博士邨等载体已建成投入使用;会展交流区承担接待、洽谈、会展等功能,目前德国技术产品交易平台、绿馆已建成投入使用,世园会德国馆正在迁建,将于2020年7月份开馆;商务服务区承担项目服务、招商引资等功能,目前德国企业中心、德国第三大连锁酒店施泰根博格Inter City酒店、国际创新创意中心、双创中心已建成运营。据悉,青岛中德“国际客厅”揭牌后,将突出平台作用,促进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集聚,力争到2021年跨境商品贸易额突破10亿元,引育100名以上顶尖人才,1000名以上专家人才,1万名以上紧缺人才,打造长江以北德国企业最集中区域和省内最大德语人才聚集地。当天,总投资额10.7亿欧元的10个德资项目集中签约,涉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商品贸易、教育培训等产业领域,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其中德国开元旅游项目是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首家落户的外资旅行社项目,主要从事国际出行旅游、跨境电商、人文交流促进和教育交流等业务。德国博马科技涡轮增压器制造及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9.2亿欧元,由博世马勒涡轮增压系统公司投资设立,该公司拥有600多项专利,在材料技术、系统集成、制造工艺等方面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现为全球五大涡轮增压系统供应商之一。总投资4.6亿元的德国博佩博特高压零部件项目,主要从事柴油机高压燃油喷射管路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工程机械、船舶、航空等领域。德国高端智能化畜牧饲喂系统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2000万美元,主要研发和生产畜牧水产养殖产业链中的智能化饲喂系统以及物联网控制系统,出口面向德国、丹麦、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签约的还有德国新材料车体、德国农机智能装备研究院、德国施巴、德国碧特博格、德国图林根州企业培训服务联盟、库恩智能科技(青岛)有限公司6个项目。

[中经云端·经济新发展]

贵州吉他产业园 弹起脱贫曲

据人民网-人民日报消息,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地处黔北大山深处,是贵州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一批在外打拼的正安人返乡创业,吉他产业在这里“无中生有”。同时,在优惠政策和“商带商”影响下,福建、广东等地的吉他生产企业也纷纷到正安投资兴业。短短几年时间,吉他制造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当地最大的一家吉他制造公司,目前有员工400多人,每天能生产1000多把吉他。近日,该公司员工正在为2019年的订单加紧工作。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夹杂着刺耳的打磨声,工人们一字排开,在车间里忙碌。目前,入驻正安吉他产业园区投产及其配套企业64家,2018年产销吉他600万把,产值60亿元,六成出口欧美等地。解决就业1.4万人,带动6690人稳定脱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jXcxm4BMH2_cNUg1p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