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云端·园区头条]
1·雄安新区:打造未来之城创新示范水利工程
据河北日报消息,2019年10月底,白洋淀引黄泵站主体完工,成为雄安新区2019年谋划实施67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最先完工的项目。目前,泵站观光平台、道路绿化等配套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作为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白洋淀引黄泵站秉承共建共享理念,确保按工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的同时,还把泵站打造成新区首个开放性水利工程建筑,并作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群众。“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和调水线路,在保证项目如期高质量完工的前提下,创新性采用临时措施,启动三台水泵进行补水。”雄安集团生态公司水务事务部负责人柯雄峰说,2019年2月,为充分利用黄河丰水时段多引黄河水,实现多引多调,雄安新区相关部门科学谋划,充分准备,在省水利厅和沿线各市的大力支持下,如期将3500万立方米黄河水补入白洋淀。截至目前,白洋淀引黄泵站2019年补水量已达7200万立方米。
2·南京出台系列措施促进南京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
据经济参考报消息,江苏省南京市日前出台一系列措施,以促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科技局、市场监管局、金融监管局、商务局、组织部、规划资源局等部门,发布了支持南京自贸片区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金融创新发展、投资贸易便利化、人才发展、规划和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产业资金引导、教育和卫生健康国际化等方面的若干措施。根据发布的信息,南京赋予南京自贸片区市级管理权限,市级权限能够下放的全部下放;在南京自贸片区建设法治园区,设立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支持建设“研发特区”,打造国际化特色创新生态等。与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这些措施含金量高,有很多“干货”,这些“大礼包”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自8月30日正式揭牌以来,南京自贸片区先行先试,在江苏率先实现“2330”改革目标,探索实行“信用+承诺”绿色直通审批新模式,打造一流国际商事法治服务环境,截至目前已新增企业3000余家。2019年前三季度,集成电路、基因及生命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6%、65%。
[中经云端·国家级园区]
1·江西景德镇高新区27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据江西日报消息,2019年12月20日,2019景德镇高新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大会在景德镇紫晶会堂举行。此次集中签约的项目共有27个,总投资140亿元。据了解,此次签约项目均是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个,为二手飞机市场项目;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为航空润滑油暨氟膜新材料项目、航空文化生态园及基础设施项目、汇竑医疗大健康产业基金项目等。此外,在27个签约项目中,产业类项目19个,主要聚焦在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信息等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70%以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2·天津滨海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步入“快车道”
据滨海时报消息,截至2019年11月底,新区专利申请21600件,有效专利51569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9849件,万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获批,开启了新区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截至2019年11月底,新区专利申请21600件,拥有有效专利51569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9849件,万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新区会进一步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预计全年有效发明专利突破1万件,专利授权量超过1.5万件。“2020年新区会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充分利用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高质量审查、快速审查的技术优势,加快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全年有效发明专利突破1万件,专利授权量超过1.5万件。”新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将实施专利强企工程,加快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区建设,完成180家企业专利提升转型工作,培育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加快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依托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专利预审、审查、价值评估、运用、市场监管及保护的协同工作机制。
3·哈尔滨新区步入“5G+智慧医疗”时代
据哈尔滨日报消息,哈医大四院、黑龙江移动哈尔滨分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联手,2019年12月23日成功实现哈尔滨新区首例5G+远程会诊应用。远程会诊现场,哈医大四院江南江北院区的医生实时研讨、共享患者信息,为新区患者实现远程会诊,达到了远距离明确诊断和提供治疗方案的目的。据介绍,为了保障本次5G远程医疗的顺利开展,黑龙江移动哈尔滨分公司、中兴通讯及哈医大四院密切配合,进行多轮技术方案的准备和讨论,对5G网络进行反复测试,提前进行业务联调和远程问诊预演,制定全面的网络保障方案,保障了哈尔滨新区首例5G远程医疗的顺利完成。哈医大四院、黑龙江移动哈尔滨分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还签订了“5G+智慧医疗”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共同探索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更高价值和更多应用场景,共同推进哈尔滨新区智慧医疗产业的建设,共同赋能哈尔滨新区医疗产业“数字化”转型。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十分契合哈尔滨新区“智慧医疗”发展的新需求。5G医疗是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过程中的积极实践,包括5G远程医疗会诊、5G远程监护、5G远程手术、5G远程超声、5G突发应急事件的远程医疗指挥、5G远程医疗交流学习等。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促进医疗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真正走向“智能化”甚至“智慧化”。
4·南京江宁开发区搭建中英科技企业创新中心
据南京日报消息,南京国际化工作再添新成果:2019年12月20日,江宁开发区与启迪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作打造中英科技企业创新中心,将分别在英国和江宁开发区设立“双向孵化器”,在英国开展项目离岸预孵化,待项目成熟后引入开发区并产业化,助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启迪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杨明说:“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脚步放慢,业界的共识是,科技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推力。根据我们20多年的孵化和投资经验,未来世界科技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全球协同。当前,我们在英国剑桥打造的孵化园区,已经入住了大批高科技企业,他们正在从事令人兴奋的前沿科技研究,可以用一桌难求来形容剑桥启迪科技园的工作场景。剑桥大学产业板块的负责人对于大学连通产业的创新模式也非常赞赏,非常乐意推动剑桥的初创企业和中国伙伴达成合作。”江宁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双向孵化器”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快速补齐园区资源短板,加速推进园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为江宁开发区打造链接英国创新资源的桥头堡和孵化独角兽企业、行业隐形冠军的“制造工厂”。截至目前,江宁开发区以集聚全球创新资源为主题,已经与以色列、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西班牙等创新强国合作,缔结友好城区3个,建成中以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与法国Vivatech科技展会等建立战略合作,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区域创新孵化能力跻身全国前列。伴随着本次中英科技创新中心签约,江宁开发区在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创新强国已悉数布局了离岸孵化器,为开发区推进产业孵化和创新国际化,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中经云端·经济新发展]
1·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打造产业新标识
据宿迁网消息,近年来,泗阳经济开发区坚持培育大企业、建设智慧园,全力以赴招引大项目、坚定不移培植大产业,推动企业扩量提质,全力打造产业新标识,促进园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结合“521”工程,持续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引导各类要素向优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企业兼并重组、企业规模发展、企业成果转化等,着力建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加快信息、检测、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特色板块培育,不断壮大园区经济实力。结合智慧园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建设,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在产业、企业各个层面的应用水平,不断促进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和管理创新;结合并购招商、“零地”招商,聚焦项目资源整合,综合运用税收等杠杆措施,依法处置低效企业,充分释放存量资源,拓宽优质发展新空间。
2·粤澳合作建设中医药产业园
据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记者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到位于珠海横琴新区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简称产业园),这是2011年《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首个在此落地的项目,也是珠海和澳门共同开发横琴的启动项目。经过8年的努力,产业园充分发挥澳门作为中国内地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背景和优势,带动中国中医药优质产品和技术走入葡语国家和欧盟国家。截至2019年9月,产业园已成功协助内地和澳门企业的6款产品在莫桑比克注册,其中“连花清瘟胶囊”和“张权破痛油”两个产品进入当地市场销售。产业园还启动了欧盟传统药物和食品补充剂的立项和研究工作,助力企业的优质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截至目前,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159家,其中中医药企业51家。“依托产业园辐射并带动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规划设想已初显成效。目前产业园注册的159家企业中,澳门企业39家,涉及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科研总部大楼、GMP中试生产大楼及研发检测大楼已投入试运行使用。作为澳门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同时也是内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中医药产业园区,产业园未来期望在推动澳门中医药业优质发展的同时,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的共融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