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确定的下行趋势
三周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经济数据。虽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各种迹象就表明经济一直在下行,但10月底的数字还是让人意识到,真实的情况可能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下行是多方面的,摘录如下:
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再至今年最低
2019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0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76亿元,增长8.3%。
2019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778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03066亿元,增长9.0%。
增速降低说明两个问题:1、大家是真的没钱了。2、所谓刺激消费拉动经济,还是失败了。
0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创今年以来次新低
2019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7%(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9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17%。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简单的来说就是:干不动了。为什么干不动了?工业利润率低,风险大,融资困难,现在已经不是结构性的失衡,而是整体的增长乏力。
03
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0.5%
10月份,进出口总额27071亿元,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2.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042亿元,同比增长2.1%,上月为下降0.7%;进口12029亿元,下降3.5%,降幅比上月收窄2.5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013亿元。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1-10月份,进出口总额256273亿元,增长2.4%。其中,出口139840亿元,增长4.9%;进口116432亿元,下降0.4%。
04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创今年以来新低
2019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088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0%。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91522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1-9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所有数据都证实了,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和困难的局面。
02
房地产的政策见底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尽管也呈回落态势,但2019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603亿元,同比仍增长10.3%。为增速最高。
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33251万平方米,增速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1%,1-9月份为下降0.1%。
甚至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房地产的支撑,经济形势的严峻程度会是怎样?
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猪肉等一些产品价格上涨较快、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等矛盾交织。”
并且特别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更有效运用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完善财政、货币、就业、区域等政策,适时适度调控,完善政策协同、传导和落实机制,增强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无论官方调控政策怎么表述,可以肯定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稳增长”是第一位的任务,房地产调控政策阶段性见底。
但政策见底,未必是市场见底。和政策相比,市场本身通常都有强大的惯性,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
我们的判断是,广义上的房市政策底已出现,短期内,虽然不会主动刺激房地产市场,但绝对不会继续加大调控力度了。
03
十九届四中全会怎么说房地产?
11月5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涉及房地产的直接表述,仅有一句话: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什么是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我们稍微总结一下过去几年已经在推进的举措(以下摘自德科地产):
多主体供给: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包括探索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不像过去必须先征收为国有土地才能建设。
多渠道保障: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不像过去靠盖经济适用房来保障中等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一直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
租购并举:公租房+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长租公寓),不像过去“购”是绝对主流。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不留情面的翻译过来,就是,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会慢慢,慢慢的成为主流。这个慢具体有多慢,大概率是个有生之年系列。
04
央妈的定调
最后的最后,我们来看看央妈是怎么给下一阶段的房地产定调的:
《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删除了“房住不炒”的表述,仅强调了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从这里可以看出上层通过房地产和基建稳经济的思路,并没有变化。
那是否真的如某些公众号所说,楼市的风向已变,小阳春即将到来?
我们认为恰恰相反,央行报告删掉了“房住不炒”,并不意味着不再强调,而恰恰是更要坚持房住不炒。
是否还有人记得2018年有人说国家不提房住不炒了,某些地区肆意上涨,结果还是引出了房住不炒的重申。所以,调控放松依然没有成熟的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将会在坚持调控基础上,给予地方在因城施策上更多的主动权。
房地产调控政策最严厉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思路下,全国性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各地的“一城一策”将继续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近日,央行参事盛松成也表达了此类观点,“中国目前,息可降,但不可放水,楼市调控也不宜再收紧”,“不将房地产作为刺激手段,不应与政策继续收紧画等号”。目前房地产调控已经恰到好处,不适宜进一步大幅收紧。
所以,无论是从央行还是经济日报,我们不难看出,可能调控的硬度已经达到了天花板。接下来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但绝不能抱有调控放松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