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过去一个月了,疫情影响着每一个人。我们全都不是旁观者,而是这次疫情对抗的参与者。国民经济的损失已经发生,我们的职业也必然被影响。
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人大经济学博士、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表示,这次疫情对不同微观个体的冲击程度不一样,从受冲击程度来看,民企大于国企,小微企业大于大企业,农民工大于正式职工。
被影响的领域之一是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员工休假,但是社保、厂房、物资的损耗每天都在发生。
被影响的领域之二,是贸易、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电影行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例如美容美发类)、教育行业。这个相信大家也能理解。
被影响较小的领域是:新媒体、短视频行业。别的不说,我自己都能感觉到到,我们的微信订阅号阅读量没有下降。
1、 问候你的老板和同事。
在疫情中,老板的压力比我们普通员工更大,特别是私企老板。员工社保工资、厂房、物料,这些都是消耗。私企老板因为这场疫情会面临很大的压力,那么裁员和洗牌也许接踵而来,请你在这个时候给老板支持,告诉他你在这里很有用。比如发个微信或者干脆打个电话讨论一下,有些工作能远程做,就远程支持一下。这样做,对于疫情结束后,回去上班的情况也有个准备。
2、 如果正要求职,那么铺设内推和建设自我。
疫情之后的求职,必然竞争激烈。因为春节前还有一小波辞职潮,这些辞职的人,也许本来不着急求职,但是现在被迫休息了一个多月甚至更长,会更容易迫切求职。那么趁着现在大家都不能出门的空闲时间。完成两件事:
第一,是寻找内推。可以通过问候和各路人马搞好关系,让别人知道你亲切友好善于沟通且正在求职。过去的同学、老师、家里的亲朋友好、前同事、和前老板,甚至是前男友,都可以问候一下。也问问对方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影响,以收集更多市场信息。
第二,建设自我。比如可以静下心来,进行职业性格测试,我比较推荐MBTI或霍兰德测试。测试结果有助于自我认知,并可以与职业规划链接。也可以思考自己之前跳槽的理由,未来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3、 尝试进行写作、绘画、拍摄与自媒体输出。
一种隔离的状态,给我们闲暇时间和思考的可能。如果你平时就有过“等有空我要写下来XXX”的念头,那么现在抓紧落实吧。村上春树在《1973年的弹子球》里讲过这样一句话,事物必须兼具入口和出口。一个人活得久了,总会主动被动接受许多东西,得出许多感慨。这是入口。敏感的心灵就在生活的泥淖里陷得深些,粗砺的心灵就陷得浅些;悲观的心灵就得出人生是徒劳的结论,乐观的心灵总相信我们终会前进。倘若只有一个入口,各色事物只有涌进而没有排泄的通道,总有一天大脑会炸掉。所以才会有倾诉,不能向亲近的人倾诉就向陌生人倾诉。这是出口,谁都需要。这写作就是这么一个出口。
如果开始写,那么最好放在媒体号上,不管是微博、微信订阅号、豆瓣、今日头条、小红书都可以成为你写作输出展示的平台。而写作内容,有以下参考。
(1) 围绕自己的工作和专业。不管你之前做广告、销售,还是做HR,或者程序员,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的工作体会、工作故事、行业前沿。将这些专业上的内容写下来,有助于塑造自己专业品牌。
(2) 围绕兴趣的写作和展示。比如因为宅在家里,于是你开始绘画、烘焙、手工、电影等等,将制作过程用文字和照片发布出来。
(3) 围绕人生体验的回忆或人际关系写作。比如因为发呆久了,特别是45度仰望天空后,你回忆起自己过往如何进行选择,掉过哪些坑,思念那些人,那么可以用散文和故事的方式写出来。或者因为和父母家人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天天相处,你将争吵的、搞笑的、温馨的画面用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
进行这样的写作,不要抱着我马上就能成为大V赚广告费的心思(因为这条路也很难),而是给自己一个出口,让自己更完整、更有能力。当然,坚持写作和自媒体输出,必然也能为你在疫情后求职晋升加分。
最后,分享《鼠疫》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一句话:同鼠疫做斗争,唯一的方式就是诚挚。
那么诚挚是什么?我理解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住自己的本分。
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定可以走出家门,繁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