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对女性的职业发展有断崖式的影响。比如2018年智联招聘统计,女性的收入比男性整理少22%。而所有未生育女性的收入和整体男性持平。生育,影响着几乎所有女性的职业生涯。
任何一场关于女性的讨论,似乎都会谈到工作与家庭平衡。社会上相关的建议也有很多。目前主要的建议:是女性提高自己的修养,往超人方向努力,比如提高时间管理,提高效率,提高科学育儿的方法等等。
这些建议本身并没有问题,不管是男女,提提高自我修养永远都没有错。只是,这样“你需要变强”的建议,在当下的性别分工框架下,容易将女性推入一个深坑——愧疚感。
曾经的微信号大V咪蒙有一篇文章叫《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主要表达的就是职场妈妈对孩子和家庭的愧疚。还比如一个事业卓然的女性,经常要在媒体朋友面前,说明自己是个好妈妈,或者愧疚自己不是个好妈妈,才能让自己更被接受。
然而,愧疚毕竟是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情绪,也影响效率,甚至你会被愧疚操控,失去理性决策。所以,职场妈妈要想活的精彩有自我,不牺牲职业和自我空间,我有以下建议。
社会在推波助澜职场妈妈的愧疚,我们要做的是不被裹夹其中。一方面成为优质妈妈的要求空前繁多,一方面不管是你是否身在职场,照顾好家庭就是你的责任。所以有职场妈妈一说,却没有职场爸爸一说。
(我在网上随便搜一些育儿文章,标题都很惊悚,妈妈们天天背负着各种注意事项。)
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到:为什么一个男人忙于事业,就没人想要问他:你怎么照顾家庭?为什么一个女人忙于事业,人们就认为她背弃了家庭?为什么男人公务繁忙就是成功的表现,而女人公务繁忙就是野心太大——婚姻,和民主制度一样,只是人类在诸多制度中权衡利弊的抉择。
那么,作为个体,放下愧疚感,首先自己更清爽,然后再提高家庭事务和工作的效率。
变成超人明显不现实。传统的美德要求妻子在家里面承担几乎所有家务。传统的美德当然也要求一个员工,都要像拼命三郎一样爱岗敬业。如果你真的在这两边都这么要求自己,那么平衡是不存在的,只有蜡烛两头烧的消耗,以牺牲个人生活质量和自我空间为代价的平衡,迟早会被打破。所以,不要在传统美德的框架内追求平衡,我们需要用磋商能力寻求支持。
什么是磋商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家庭与工作平衡的关键不在于女人变成超人,而在于家人理解你的无奈和无能之处。这句话的原创不是我,是伊顿教育集团的董事长王伟女士。我听她做一个汇报,她生小孩时,已经是伊顿教育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谈到工作家庭平衡,王伟没有说加强时间管理和提高效率这些(这些其实就是往超人方向走),而是说“我学会了向家人,展示自己的无能与无奈”。我当时理解到,这份坦然,恰恰是一份更深刻的自信——对自身价值的坚定才能主动寻求支持。
同样的问题,我也问过戴尔科技集团的一位女士。听到“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她笑着说:这个问题不好,你不如问我如何获得支持。比如情感上的支持,家务上的支持,育儿上的支持。有的支持来自伴侣和老人,有的支持来自商业社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
相信自己不是超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自己,然后告诉家人:你能做到的和做不到的,再与家人重新构建家庭分工和家庭文化。我认为每一个家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单位,所以你家庭的文化可以由你来构建,不一定非得按照电视上或者是上一代的家庭模式来构建。
所以家庭与工作平衡,是与家人重新构建家庭分工和家庭文化,而不是要求自己变成女超人。具体围绕养育职责的磋商,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的教养原则和教养目标:关于是否要报名辅导班,以及孩子的学习底线、目标,最好在伴侣之间达成一致。
2、家务负担的分配:关于彼此的工作忙绿周期和关键任务要提前沟通。
3、寻求支持的方式:请哪边的老人来帮忙,老人的家庭角色,对待老人的方式以及如何回报,是否要请家政,是否要购买减轻家务的现代家居等,也要进行沟通
很多人觉得工作家庭平衡,特别难,是因为我们在静止的看待时间。会有人来问我:我究竟要做个事业型女人,还是家庭型女人呢?这太难了,我不回答。
我们不能在一生的长度上,逼着自己二选一。这样的思维,就好像人的一生是静止的一样。在静止的时空中,我们选择了这个,就背叛了另外一个。然后,不同选择带来的两个阵营,即全职太太和职场女性,还相互看不上。
这种二选一的思维模式,就好像我选择了事业,那我就必然漠视家庭;我留在家里照顾孩子,那我就必然没事业心依赖男人。不要把它放在一生的时间长度上进行二选一的难题,咱们就基于当下选择。比如当下家里面确实面对很大的一个挑战,人手不足,而你工作到了一个转折期,那么,我觉得辞职回家也很好。比如你觉得孩子有人照顾,家务有人分担,那么你选择在工作上接受挑战,让自己上一个台阶,也很好。
当下让你利益最大的选择,就是好的选择,至于事业型女人和家庭型女人的概念,不过是外界的标准,不用管它。我们每次都基于当下进行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做完一个选择后情况变了,就再做一个选择。
我自己就是职场妈妈,我清楚以上三个建议,仍然不能让我们从养育的繁重压力中解脱,只能缓解,然后让我们有空间闪转腾挪和保持自我。
全心全意的祝福大家,有自我、有事业、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