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深受欢迎,因为有很多的女性粉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019-11-29     冷丝说人文教育

文|冷丝

栏目|谍战剧

《伪装者》创造了一个“收视传奇”,但是,除了主人公身份更加复杂,悬疑色彩更加浓重之外,该剧在情节和叙事套路上并没有创新,剧情走向也有一些不合逻辑之处,为何获得了空前好评?

当时的情况是,自播出起连续21天,《伪装者》蝉联50家卫视电视剧收视率榜首,到收官时,该剧网络播放量突破17亿,大结局收视率突破2%,且成为电视剧全网播放量半年榜中唯一上榜的谍战剧。

很多网友认为,青年人是《伪装者》的主要观看群体,而女性青年贡献了较多的收视率。不知道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正如网友所言,很多女性朋友不是来看剧的,而是来看帅哥的。

在《伪装者》的男性角色中,冷丝也清晰地捕捉到当下女性对男性日新月异的多样化审美追求。

不过,请注意了,仪表堂堂的“帅哥”并不足以成为青年女性心目中的理想男人,家世优渥、收入不菲也已不是新鲜事,只有从外表到内在,从硬实力到软实力都“十项全能”的男人才能俘获女性的芳心。

不得不服气,《伪装者》就打造出了符合上述标准的综合全能型男人,并且奉上三种不同性格特征的男性角色供不同偏好的女性观众选择。

剧中三位主要男性角色——明家三兄弟明楼、明诚和明台具备了女性所幻想的一切优良素质。

从出身来看,明氏企业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家族企业,在1939年各派力量盘根错节的上海滩占据举足轻重的经济政治地位。优越的生长环境和大姐严格的教育使得明家三兄弟自小便养成了乐观健康的性格、待人接物的良好习惯和懂事明理的责任感。

而从教育背景和学养才华来看,三兄弟也堪称人中龙凤,明楼早年在巴黎主攻经济学且涉猎广泛,学养扎实,“具有典型的欧洲上流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参加过国民党军统训练班的他亦练就了优秀的特工素质,他在法国受到左翼知识分子的影响而参加我地下组织并成为情报工作的骨干。

二哥明诚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修习,是万里挑一的军事和谍报人才。

小少爷明台虽然没有大学毕业,但这是事出有因,他的言谈举止流露出贵族知识分子的基本素养,钢琴、剑术、搏击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

执行谍战任务时,明家三兄弟过人的心理素质和实战能力自不必说,日常生活中三人也是“全才”型的人物。

大哥明楼唱京戏堪称一绝,阿诚会拉二胡、画油画、打羽毛球,明台虽然有纨绔子弟的外表,实则内心单纯且有可爱的外貌也有一身擒拿好功夫。

明家三兄弟均具有坚毅、果决、勇敢的典型男性美好品质,但又各具不同的性格魅力。

明楼成熟稳重,明诚踏实周到,明台潇洒浪漫,这些性格特点恰好涵盖了当下女性最喜欢的几种男人类型——“霸道总裁型”“顾家好男人”“高富帅”。

《伪装者》中三种完美男人的建构并没有脱离30年来男性偶像的打造套路,而只是做了故事背景的变换和更加复杂的整合。

其实,冷丝也发现,无论在怎样的故事背景和年代架构下,“英俊、有钱、成功”永远是男主角们不变的光环,变化的只是电视剧制作者们越来越高明的虚构技能。

可想而知,在女性观众对拍滥了的电视剧和千篇一律的男性角色产生审美疲劳之时,《伪装者》为她们制造出一种“好男人全由你定”的审美主导错觉,从而使女性朋友更加心甘情愿地卷入早已被男性创作者预定的快感之中。

《伪装者》全剧呈现出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术趣味,无论是在剧情的设计还是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都显现着晴朗与纯净,这是该剧抓人眼球的另一个魅力所在。

在日伪统治下污浊混沌的上海滩,纵然是身份复杂、多重伪装,明氏姐弟行事做人也是干净坦荡,从不沾染肮脏。即使是在与日伪的斡旋、逢场作戏中,《伪装者》也不曾出现类似于爆粗口、性描写等鄙俗化情节去迎合低级趣味。

冷丝最后提出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究竟导演根据女性的审美定制男性形象,还是导演打造出的男性想象引导和操控着女性观众的审美呢?

答案是什么?这恐怕还真不好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B-CuG4BMH2_cNUgHxv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