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和读研,人生简直开了挂?一大堆辛酸事等着你

2020-04-27     冷丝说人文教育

文|冷丝

栏目|解析考研热

2020年考研的国家线和自划线将会集中于过去两周揭开大幕,期盼已久的复试线公布,复试方法也公布了。

在期盼复试线、复试办法到来的同时,很多本届考生、家长都会谈论到考研和读研的各种事情,准备考研的学子们和家长也在筹划着2021年的考研。

考研之路,漫漫长路,无论是上岸者还是落榜者,他们给后来人谈上七天七夜,估计最后还会谈兴十足。

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即使没有考上研究生,有过考研经历的同学,人生也是开了挂,高歌猛进;如果考上了,未来的人生路更加开了挂。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考研给一名大学生到底会带来什么?给一所高校又会带来什么?

还有,如果考研遇到困难,又该如何应对?

第一,考研过程,尤其是复习备考会给考研学子带来哪些影响?

众所周知,考研的主要科目的内容和形式长期不变,考生只要把重点集中在英语、政治和数学等科目,有的大类专业要考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通过各种专门的“考前辅导”,靠重点突击、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高分。

而专业课考题通常由各学校各专业自拟,内容多限于单学科,考生只要掌握由导师指定的少量教科书,通过短期突击、强化复习等也很有可能过关,其他课程即使完全不学也能被录取。

这样的录取方式对于那些平时不学习、专业基础差,却擅长应试教育的学生非常有利,而一些刻苦努力、具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有可能因为没有用更多时间进行专项复习而被淘汰。一些有特殊才能、有较大科研潜力的同学,也会因欠缺应试经验而无缘研究生教育。

所以说,以卷面分数为判断依据的研究生录取方式造成了实质上的不平等,不能全面反应考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潜能;长此以往,不但助长了一些大学生“玩三年,拼半年”的投机风气,还有可能影响优秀人才的选拔,降低了研究生的素质,陷入应试教育高分低能的怪圈。

第二,考研给一所普通型高校会带来哪些影响?

考研准备通常也是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特别到了四年级上学期,考生基本上不能顾及专业课教学,而一门心思投入考前复习。

随着考研热的升温,考研比例居高不下,某些高校一个班全体考研,尤其是一些普通型高校,一些专业课上课人数甚至少于应有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班还过半,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课师生的情绪,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院系为了保障录取比例,也采取容忍政策,从而无法维持专业课的正常上课秩序,极大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大了研究生阶段专业教学的负担。

同时,专业知识的缺乏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求职应聘,在大学生研究生同场竞聘的情形下,由于大学生在专业上不能占据优势,常常使用人单位取舍两难。

当今,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初试+复试”的研究生考试制度,这是全国统一的选拔制度。最后的总分计分原则一般是将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相加,再依据本届的研究生招生数量进行排名,依次录取。

如今,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以及考试制度主要有这些特点:考试方式是全国统考同各个招生单位协同选拔;初试的考试内容相对复杂且形式多样;招生考试一年一次且成绩仅当年有效;考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导致研究生招生考试逐渐变为功利性强的选拔性考试。

考研成功,读研的同学也会发现,除了多了一份学历和学位,实际动手能力并不一定高于本科生,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很多人还会用自己高一点的学历学位与低一点的同事相比较,如果思想意识不对,也会增长个人心理不平衡趋势。

因此,冷丝简要总结一下,考研和读研并非是网络上传言的“人生开了挂”。

第三,面对考研失败,需要考生的勇气,也需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选择重新考一次,考生在准备考研之前便决定了不达目的决不放弃,并为一次失利做好了重新再来的准备,那就无需用太多的时间来犹豫彷徨。

考生最需要做的就是以最短的时间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从失败的痛苦中走出来,再次回到考试前的复习状态,开始得越早,复习的时间就越多,胜算也就越大。

不沉浸于后悔,但不代表不总结过去,要趁着考试刚过去不久,对自己的考研过程进行梳理,从中查找失利的原因和需要以后改进的地方。是准备的时间不足,还是复习安排有问题,或是未能抓住知识的要领,只要有意识思考,终会有所收获。

考生一定要把总结经验教训当成重新再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要把它当成过去的伤疤,应该看成孕育着胜利希望的宝库,放弃总结也就放弃了相对于应届考研者一项很重要的优势。

在具有复习时间更长、经验更丰富优势的同时,失败的阴影、孤独的奋战、生活的压力,都可能会给重新再来的考研者带来巨大的打击,要为应对这些挑战做好准备。

第四,对于考研,考生在坚持不懈的同时,也要有适可而止的意识。

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好坚持多少次便停止,毕竟考研一次就需要一年的时间,人生没有太多时间让你在一条不适合自己,也走不通的路上消磨,而且,成功也并不止考研这一条路,如果确实不合适,坚持就是错误。

在多次考研之后,考生应该会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如果真的不适合考研,那就需要忘记曾经的投入和因为考研错过的机会,拿出勇气选择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再去拼搏奋斗。

转向求职,如果在经过了慎重考虑之后决定转向求职,考生行动要快,但不能急躁,因为别人找工作可能在大四之初便开始了。

工作和考研就像鱼和熊掌,很少可以兼得,现在熊掌已经没有了,剩下的鱼还是小鱼,再加上考研的失败,让许多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消沉不能自拔。不管有多痛苦,也要明白没有签到好工作,并不是你比别人差,而是考研风险所致,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要为选择考研而后悔不已,否定得再厉害,后悔得再痛苦也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坚韧地向前才是正道。

在求职这个环节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与那些没有考研的同学并驾齐驱可能比较困难,你可以适当地调低标准,先找一份工作,并在工作中继续努力追赶,那胜败还犹未可知,但如果因为无法选择到更好的工作而放弃,那结局必定是失败。

考研和读研,这并不意味着人生开了挂,其中辛酸味道,实在是难以品尝。当然,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如何做,全靠自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rznvHEBnkjnB-0zbX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