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德胜门箭楼两次险些被拆毁

2019-08-19   朝阳阿力

北京老话“内九外七皇城四”,说的是过去北京内城、外城一共有16座城门。如今,这16座城门只剩下一对半,即正阳门的城楼、箭楼和德胜门的箭楼。

一、德胜门身世。德胜门,位于北二环中路,是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原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军事防御建筑,因为是出兵争战的城门,寄语为“德胜”。

和京城其它几座城门“兄弟”经历类似,进入20世纪后,德胜门的建筑群陆续被拆除。

北京德胜门的位置

德胜门

1919年,德胜门瓮城被拆除。1921年,城楼被拆除,木材被北洋政府拍卖,以充军饷。1955年,城台被拆除。

1960年代,北京修建二环地铁,由于德胜门的瓮城进深很长,箭楼位置偏北,从而使德胜门箭楼最终得以保留。

远望德胜门

德胜门后身

如今的德胜门,孤零零、尴尬地伫立在北京城北的车水马龙中已有几十年。站在北京城北,每当远远地看到高大威武的德胜门,心中便能产生出一种老北京文化古老的沧桑感。我常想,如果当时拆除了德胜门,如果现在已没有了德胜门,会是怎么样了呢?那结果就是,没有了怀旧,没有了沧桑,没有了文化。好在还留下一对半,好在还留下了故宫没拆。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攻陷大都,元朝灭亡。大将徐达将原先城池的北城墙南移五里新筑北城墙,设德胜门和安定门。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成德胜门城楼、瓮城、箭楼及闸楼等,用“以德取胜”之意,称“德胜门”。

蓝天下的德胜门格外俊美

德胜门箭楼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火药兵器的发展,城墙防御已经起不到保护城池的作用,城墙及城门楼被认为是城市的“摆设”。德胜门瓮城及闸楼于1915年修环城铁路时,因阻碍铺铁轨而被拆除。1921年因德胜门城楼梁架腐损,北平民国政府将其拆除。1955年以改善交通的理由将德胜门城台及券门拆除,城墙开出大豁口,德胜门箭楼仍然伫立着,德内大街到德外大街要绕德胜门箭楼的两侧通行。

1965年北京地铁开工,解放军铁道兵从五棵松、万寿路、军事博物馆开挖地铁隧道大沟,采用明挖填埋法修建地铁隧道和车站。

德胜门城台

巍峨高大的德胜门

二、第一劫:德胜门箭楼不在地铁施工正线上,所以逃过一劫。

1969年北京地铁二期,挖到北京内城墙及护城河形成环线,各城门楼、城墙全拆。新街口豁口到德胜门的城墙外侧原是建筑材料堆放分发的货场,有从西直门过来的铁路,火车运来白灰、砂石、煤等等,在这里卸车。地铁开工后就开始拆城墙、断铁路、迁货场,开挖地铁隧道大沟,大沟宽十几米,两旁用木板做支护,抽水机24小时抽水。据原解放军铁道兵12师57团的老人讲,清理德胜门城楼基础时感到明代的古建筑坚硬,按计划德胜门箭楼也在拆除之列,铁道兵的一位团长看到拆德胜门箭楼工作量很大,修地铁的任务又急又重,而且德胜门箭楼并不在地铁隧道施工的正线上,就决定暂缓拆德胜门箭楼建筑,就这样德胜门箭楼逃过一劫没有被拆。

德胜门

德胜门夜景

德胜门夜景

三、第二劫,修建二环路要拆,谷牧批示:不拆!

1978年地铁土建工程快完成时,开挖的地铁隧道大沟已经填埋,地面铺修北二环路,有人又提出拆德胜门箭楼,此时开始有专家反对。

1979年2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郑孝燮[xiè]为免拆德胜门箭楼写信给国家副主席陈云:听说北京即将拆除一座明朝建筑——德胜门箭楼。为此建议,请考虑对这类拆古建筑的事,应迅加制止。理由讲了五条:

古建保护专家郑孝燮(xiè)【1916.2.2.-2017.1.24】

1、德胜门箭楼是现在除前门箭楼外,沿新环路(原城墙址)剩下的惟一的明代建筑,如果不拆它并加以修整,那就会为新环路及北城一带增添风光景色。

2、德胜门箭楼是南面什刹海的借景,与东面的鼓楼、钟楼遥相呼应的重点景点。从整个北京城的景观效果来看,保留它与拆掉它大不一样。

3、风景文物也是“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又非常需要这种“资源”,因此是不宜轻易拆毁。

德胜门夜景大图

4、破坏风景名胜有两种情况:一是拆或改。二是不拆。我们的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园林绿化工作,迫切需要有机配合,共同把风景名胜保护好。

5、像德胜门箭楼的拆留问题,可以请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教授座谈座谈,听听他们是什么意见。

当时“建议”反映到中央,谷牧(1914-2009年)副总理负责处理此事,谷牧说:不拆!作为兵器博物馆。

就这样德胜门箭楼建筑作为历史文物保留下来,这个时期人们对古城楼的认识有所改变,将德胜门箭楼建筑看作北京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1979年8月德胜门箭楼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胜门内的古钱币展览馆

德胜门内的古钱币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