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有多重要?一篇看懂四个步骤

2019-12-18     来川学习方法

“作业写完了没有?没写完就在这里玩手机?”

“明天就是周一,作业写了没有?”

“马上就要开学了,你怎么还不去写作业?”

在催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家长们几乎都用尽了自己的洪荒之力。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孩子总是没有时间观念,做作业会拖拖拉拉,玩起来就忘记了时间。每次写作业,都要家长在旁边盯着才行。

每个不懂时间管理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疲于奔命的家长。对每个家长来说,培养起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霸几乎都是懂得时间管理的孩子。

学霸们写完了学校布置的作业,还额外看了不少课外书,刷了拓展习题,可是学渣们呢,连学校布置的作业都很难按时按量地完成。大家都只有二十四小时,有人充分地利用了时间,有的人不知不觉就让时间溜走了,每天相差一点,长此以往,差距就越发明显。

因为做好时间管理,学霸们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学业,正如大文豪郭沫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可是怎样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呢?本篇主要讲述四种方法,帮孩子建立起时间管理观念和体系。

步骤一:让孩子感受时间的流逝,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

孩子年纪越小,越不容易有时间观念。所以在建立时间管理体系的时候,要先让他有时间流逝这样一个观念,也让他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可以在孩子的房间里挂一个钟表,给他买一个手表,让他在做事的时候记得看时间。

家长不妨作为一个榜样,让孩子明确地感觉到时间,比如准点开饭,提醒他,“当当当,现在是早上七点,我们要吃早饭了。”或者是告诉孩子,在不同时间做同样的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没能遵守时间,又会导致哪些后果。

孩子初步建立起了时间观念,还要让他们明白事情可以分为轻重缓急。重要的事情应该放在前面,不重要的事情放在后面做。

别老是催促孩子该去做什么了,让他自己明白如果轻重缓急颠倒了的结果,让他明白懂得管理自己的时间的重要性。有了观念,才能在行动上有据可依。


步骤二:制定计划表,让孩子明白自己有哪些待做事项,不容易遗漏。

很多孩子都有丢三落四的习惯,可是一个“待做事项清单”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清单要尽量做得一目了然,完成之后做好标记,尽量不要让别的事情挤占原本安排好的时间。

比如原本准备花一个小时写作业,另外一个小时进行课外阅读,那么在课外阅读的时间就不要去完成没写完的作业。

如果孩子发现拖延也没有什么问题,反正最后还是会挤出别的时间来做的,那么以后他也很可能不能按照原本的时间规划来,反而靠拖延解决问题。

当然,制定计划表的时候不能太过“霸权”,只考虑自己想让孩子做什么。二十四小时都被人安排着去做事情,孩子的积极性肯定不高,要让孩子也参与到制定计划中来,不要让他们觉得这是家长在强迫他们做这件事,而是要让他们觉得,他们在“主动”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步骤三:提前完成清单任务的,要让孩子享受到“效率红利”。

如果孩子能够提前完成任务,就让他们享受到提前完成的成果,自由地安排这段时间。注意了,这个提前完成,是指“保质保量”地完成。

有不少孩子一遇到寒暑假之类的长假,想玩耍的心就飞到天边去了,恨不得一天赶完所有的作业。这部分的作业老师查的不严,所以大家做得特别快,质量也非常令人担心,没办法达到承接假期前和假期后学习的重任。

当孩子发现,敷衍了事是可行的,那么在完成清单的时候,他们就越发地追求“快”字。

我之前遇到一个孩子,写卷子十分钟就能写完,可是拿起卷子一看,还有些题目都漏了,不是不会做,还有些题目看错了,都是很低级的错误。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粗心、马虎、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毛病。

当孩子出现这种苗头的时候,就要给他们一点警示,告诉他们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如果的确是保质保量地完成的,那就可以让他自由支配时间,玩得开心一点。当他发现只要努力一点,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支配权”,他就知道以后也可以这样争取了,他发现提升效率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这么一来,孩子主动性更强,效率也就更高。

步骤四:及时对计划表进行复盘,对已完成的内容进行肯定,对未完成事件分析原因进行引导。

每隔一段时间,对计划表进行复盘,也就是总结和反思。

做得好的,要进行奖励。告诉孩子,前段时间他都完成了哪些事情,有了哪些进步,增加孩子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让孩子明白:我按照清单行动真的可以变得更优秀。获得了肯定和鼓励的孩子在以后的清单任务中可以获得更强的执行力。

但是计划表只是计划,真正行动起来肯定会有所差别。不要因为没能完成就批评责怪孩子,而是要跟孩子一起反思,为什么这部分的任务没有完成。

是因为时间安排得太紧凑了,还是有什么意外发生占用原来的时间,或者是因为想要玩手机、看电视导致没能按照计划表来?

只有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鼓励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提升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并且提出在下一个周期的清单中如果获得进步,比如完成率上升等等,可以获得奖励。

待做事项清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停调整,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贴合孩子目前的情况。

赫胥黎曾经说过:“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每个人的时间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不同的人利用时间的方式不同,每个人“享受”的时间是截然不同的。

如何利用时间,是孩子们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相信在时间管理指南的帮助下,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7LQGm8BMH2_cNUg6_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