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看由邓蕾执笔的《创业者》,这书是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孙陶然的传记。孙陶然出生在物资贫乏的年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但他由一个平凡的东北调皮孩子一路逆袭,带点自卑考上重点高中,又以全省第四名的成绩考进北大,毕业后勇敢地跳出僵化的体制,自立门户,连续创业28年屡创辉煌。他最为人熟知的成绩包括创刊《北京青年报·电脑时代》,开创中国大众媒体开办产经周刊先河,操盘"商务通"为一代人留下“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记忆,联合创办蓝色光标并将其打造成全球第八、亚太第一的企业营销服务集团,后功成身退创办拉卡拉。他是想一件事就会做一件事,而且做一件事就能成一件事。创业十人九败,他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你也许觉得是时势造英雄,但我在他的创业历程中看到了他的自律。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就是"人生苦难重重",这实在是道出了生活的本质。日子就是一个问题叠着一个问题,但随着问题一起来的必然包含痛苦。好在本杰明·富兰克林也说:"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问题成堆的日子,如何解决问题过好日子呢?《少有人走的路》给了我们一个建议,那就是"自律"。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人人都应该读的心理学著作。这本书未经过任何宣传推荐,却能够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榜20年之久,被翻译成23种语言,仅北美地区就销售700万册,被认为是出版史上的奇迹,《华盛顿邮报》的书评认为这本书是"出自上帝之手",如此成绩可见这本著作之优秀。作者M.斯科特·派克本人也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
自律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次似乎不一样。从定义上来说,自律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M.斯科特·派克认为自律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重要工具。但做到自律要满足四个原则。
推迟满足原则
延迟满足有多重要呢?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曾经针对一群幼儿园的孩子设计了一个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人员将每一个孩子单独放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的房间里,桌子上放着孩子们爱吃的棉花糖。研究人员将孩子领进房间后离开,离开前告诉孩子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接吃掉,另外一个就是等研究人员回来之后再吃掉。两种选择有两种不同的后果,选择立刻吃掉就再也没有糖果了,但如果选择等工作研究人员回来再吃那么会得到奖励。然后研究人员就离开房间了。
研究人员观察到,似乎每个孩子都想得到奖励,但是却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坚持到研究人员回来。起初,孩子们都在煎熬地等待,会用一些小动作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有的踢桌子、捂住眼睛、转过身去,有的爬在棉花糖上闻,还有的用手指摸一下棉花糖再放进自己嘴里舔一舔。结果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坚持超过3分钟,只有1/3的孩子忍耐时间超过15分钟,等到了兑现奖励的研究人员。
待这些孩子上了高中后,沃尔特·米歇尔继续追踪了他们,结果发现获得奖励的孩子的成绩平均分高出未完成等待的孩子成绩210分。30岁后再次追踪,那些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孩子普遍事业成功、家庭幸福,那些过早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则很多都是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在对"甜"和"苦"进行选择时,我们的本性必然优先选择"甜",但这对我们获得成功并无任何益处,过早地享用了甜后面的苦可能更长。延迟满足要求我们先苦后甜,这是在原本痛苦的人生中延长快乐的唯一方法。
M.斯科特·派克认为孩子5岁左右就可以进行延迟满足能力的训练,但除了那些训练方法之外,家长的作用显然更加重要。
父母的榜样作用自然是要着重强调的,当家长嘴里说的话与行为不一致时,孩子更倾向于模仿行为,所以说教不一定管用,还是要看父母怎么做。另外要跟孩子在一起,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样才能观察到更加真实的孩子,才能找到最恰当的方式敦促、鼓励和表扬孩子,以及施加最合适的警告和责备。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并不是空谈,因为研究发现缺少关爱的孩子更加容易随心所欲。
不但我们的生活本质是痛苦,其实孩子们也在经历他们的痛苦。为了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家长要与孩子共同面对痛苦,让他知道痛苦其实并不可怕。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对痛苦的承受力越来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强,对未来自然也充满了信任,也就不会害怕未来的"甜"不会到来。
承担责任原则
《少有人走的路》告诉读者,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心理问题。就拿责任划分来说,大家或多或少都不太正常,一般分为两个趋势,一种是神经官能症,另一种是人格失调症。
神经官能症是过分为自己强加责任,无论是不是自己的责任都习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父母存在这种问题,那么可能使得本该孩子承担的被父母承担了。所幸这种类型的父母习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后通过干预还比较容易变成合格的父母,人格失调症的父母却没那么容易转变了。
人格失调症的主要表现是推卸责任,出现问题后善于在环境、他人身上找责任为自己开脱。这种类型的父母即使在教育中出现问题,也会将问题归咎到孩子、学校甚至社会环境上,而且拒不接受外界干预,改变起来相当难。
如何适当地区分责任呢?这是一个难题,需要我们跳出这件事来观察,并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自我审视,然后勇敢地接受审视的结果。尤其是下次再抱怨、推卸责任时,需要提醒自己每一件事的选择权都在我们自身,自然责任也需要自己来抗,要学会面对他、接受他、改变他。
忠于事实原则
我的前同事是84年的,去年公司裁员,其中就有她。被裁后在家做了半年的家庭主妇,觉得实在适应不了就又面试了一家公司并顺利入职。结果工作没两个月就灰头土脸地辞职了,辞职的原因令人大跌眼镜,原来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都是90后,甚至上司也是90后,她无法忍受被比自己年轻的人领导,只能辞职继续回家做家庭主妇。很明显,她成长的路被自己堵上了。
想要做到自律,就要直面各种事情的真相。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万不能只长年纪不长见识。不可否定,有时候直面事情的真相是痛苦的,就拿我的前同事来说,承认自己能力不如后辈这实在太难过了。但就拿她工作多年的职场经验来说,接受这个真相并为之付出努力,自然也能干出另外一番事业。
中国发展速度惊人,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新生事物带来的冲击。所以我们要勇敢地了解各种事情的真相,并以此不断丰盈自己的三观,不断反思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即使你是一个成功人士,也要做好接受外界质疑和挑战的准备,万不可故步自封。同时,不要对世人说谎,更不要对自己说谎。
保持平衡原则
不自律就是"苦"和"甜"的天平总向"甜"倾斜,所以自律的最后一个原则就是保持平衡。首先是时间上的平衡。要为自己建立具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什么事要做到什么度都要心里有数。第二要保持情绪的平衡,要将自己和情绪区分开,当情绪出现的时候能够知道此时此刻的自己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并不断尝试控制它,最终训练出灵活的情绪反馈系统,提高所谓的情商。第三要在需求、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平衡,也就是要学会放弃。比如在角色发生转换后,也许就不一定要坚持另外一个角色中秉持的行为准则。第四要放弃过去的自己。时间的车轮从来不曾停止,如果总是抓住以前的自己紧紧不放,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无法应付现在的生活,这种情况下又何谈自律呢?
《少有人走的路》揭示了问题叠问题、痛苦加痛苦的生活本质,也给了我们解决方法——自律。无论是什么,你眼前的问题都能通过自律解决。做好延迟满足的准备,保持住自己行事的平衡,直面事实,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迎接不断接肘而至的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