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情感勒索者的反思:“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何其荒谬

2019-10-17   凌凌柒悟空

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座右铭是“我才不管你们要什么呢,我只想拿到我要的。”最擅长的是利用情感控制身边的人,而且越亲密越好下手。比如我可以利用爱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处处都按照我的要求做,也可以利用下属害怕失业的责任感变相要求其加班,还可以利用孩子害怕被抛弃的恐惧心理让其乖乖听话,甚至可以利用父母对我照顾不周等产生的罪恶感而无度索取。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有45年心理治疗经验的美国心理医师苏珊·福沃德将类似以上这些行为称为情感勒索。

如果你想知道作为一名情感勒索者的我,在控制别人行动方面有什么“丰功伟绩”,或者你想挣脱别人以爱为名的操控把戏,做一个快乐、洒脱的自己,那你可以看看《情感勒索》这本书,这本书将情感勒索这件事分析的头头是道。《情感勒索》的作者苏珊·福沃德有45年心理治疗的从业经验,同时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她的另外一部作品《原生家庭》曾被梁文道《八分》推荐,另两部作品《恨女人的男人们和爱他们的女人》和《有害的父母》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

可怜的情感勒索者

其实平常我与普通人无异,甚至在擅长的领域还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情感勒索者,潜意识里我不在乎过程只在意结果,所以我极度害怕失败,放在人际关系中表现的就是最害怕被人拒绝。我也搞不清为什么会这样,总之遇到过多次挫折以后我的潜意识就会指引着挫败感与恐惧相聚,让我知道:如果不能按照我预想的结果发展,后果将是我所不能承受的,故而我总是对别人的拒绝小题大做。所以有时候你觉得没有按照我说的做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于我来说却是巨大的灾难。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情感勒索者,我内心某处是荒凉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对某些同类人来说,他们是在一个充满忧虑和不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长大后会充满失落感和依赖性;还有一些人的天性就是如此,再加上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多加矫正,成长的过程都是被无助感和无能感包围,长大以后便通过控制别人来满足自己的身体无助感和无能感;另外一些生活一直都顺风顺水的人也容易成为情感勒索者,因为从小生活优渥,要什么有什么,从未有机会培养出对失望和挫折的能力,最终形成了情感上的低能儿。

其实,每次准备启动情感勒索时都是我最恐惧的瞬间,因为你的拒绝对我来说就是世界末日,我甚至都以为我们的关系就要到此结束了。所以我就抓住你的痛点,妄想把你绑在我身边,期望终有一天你能发现我的好。我为了达成自己的需求已经失去了对后果的判断力,根本不知道那些通过我日常总结出来的小技巧取得的胜利,其实已经对我们之间的关系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说实话,我极度害怕我爱的人受到任何伤害,更害怕失去你们这些对我来说重要的人,甚至可能其实我已经失去我所爱,但是我不面对这些对我来说意味着失败的结果,所以我只能尝试用你最在意的方式威胁你听我的。

总之,我不过只是情感上的可怜虫罢了。

控制原理

长久练习以后,我能不假思索地对你拒绝我的行为做出反应,让你产生情感上的不适,这样你就会为了使自己恢复到情感的舒适区而做出我期望的行为。我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就是抓住你们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

恐惧感

恐惧感是人类无法避免的,我们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形成恐惧感,比如婴儿期无人照料的恐惧感、作为群居动物怕被群体排斥的恐惧感等,这些恐惧感都会深深地刻画在心里。这是我要控制你的重要砝码之一。

我与你亲密无间,所以我清楚地知道你害怕的是什么、会紧张哪些事物,尽管我不是故意要找这些破绽,但我擅长无意之间捕获你们散发出来的恐惧瞬间。于是,当我想要你按照我说的做时,我就会依据那些令你恐惧的过往引发你的恐惧心理,并放大恐惧让你无所适从。虽然我常常用的话术也就那么几个,比如“我要离开你”、“我不再爱你”、“我要发脾气了”、“我要扰乱你的生活”、“我要跟你鱼死网破”、“我要把你开除”等,但每次使用都效果显著。

责任感

责任感原本是伦理与道德形成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但当你们衡量对他人责任的水平失衡,过度强调对他人负责时,我的可乘之机就来了。

当我需要你满足我的需求时,我会不断地向你明示、暗示我曾经为你付出了多少,告诉你社会传统中对你我之间之责任的评判标准。比如“孝顺的孩子就应该回老家陪父母”、“我是你的父亲(母亲),所以我的话你必须听”、“我是过来人/上司,我的话绝对不会有错”、“我曾经在某次帮过你,现在该是你帮我的时候了”,对于责任感爆棚的人来说,这些话简直就是戳在心上的尖刀。

罪恶感

罪恶感是道德的指南针,正常情况下,如果我们做了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罪恶感就会让我们产生自责等不舒服感,以防止下次再犯或对错误行为进行及时的改善。一般来说,当我们对其他人做出了一些具有伤害性的、违法的、残酷的、虐待的或不诚实的行为时,罪恶感就开始发挥他的作用。作为一个情感勒索者,为了使你能乖乖地听我的话,我已经练就了十分的功力来操控你的罪恶感发挥作用。

怎么让人产生罪恶感呢?方法很多,比如推卸责任。每当我想让你听我的,我会告诉你我现在的麻烦都是你造成的,我心情不好是你的错,我生病了是你的错,我工作出错了也是你的错……总之都是你的错。这时如果我真是你关心的人,你一定会为我当下的处境产生罪恶感。

当然,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并不一定需要分开使用,甚至三种感觉放在一起效果更佳。

四种勒索形式

虽然情感勒索的目的都是让你满足我的需求,但达成目的的形式却各有不同。《情感勒索》一书将“勒索”形式分为4种。

施暴模式

施暴是最容易被识别出来的,因为这种模式表现出的反应最为明显。使用这种模式操控别人的人如果遭到拒绝,一定会立刻就做出激烈的反应。反应的方式呈现两种极端,一种是暴跳如雷,被苏珊·福沃德称为“积极施暴者”;另一种就是默不作声,被苏珊·福沃德称作“消极施暴者”。

积极施暴者是最难相处的,因为他就像一个行走的炸药包,只要“被拒绝”的引信一被点燃,瞬间就要爆炸。他绝对有能力将你的生活搞得鸡犬不宁,最差也要让你不开心。消极施暴者则相对安静,但是他们是冷战的能手,从来不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只是摆出臭脸和冷漠让你猜。

自虐模式

相比施暴模式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自虐模式则将自己看作一个需要被全方位呵护的小孩。采用这种模式的人的内心便是“我知道你足够爱我,舍不得我受半点伤害,所以我就将自己看作控制你的筹码,你不满足我的需求我就伤害自己给你看,我就不相信你不就范!伤害我之前我还要把责任推卸给你,让你产生“我的痛苦都是由你造成”的认识。”

悲情模式

悲情模式主要就是利用你的罪恶感。我会展示高超的演技,用沮丧、沉默甚至含在眼睛的盈盈泪水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受尽苦楚的可怜人,并且通过各种暗示让你知道,我现在这么惨,全都是因为你没有满足我的需求造成的。除了这种无言的情感折磨之外,还有一部分悲情模式就是诉苦,让你体会我现在处境之差,让你知道如果没有你,未来我将尝尽失败的苦果,而且我失败这件事也要算在你头上。

引诱模式

引诱模式是最隐秘、最不容易被发觉的勒索模式。在我们两个相交过程中,我会给你很多正面的承诺,可能关于爱情,也可能关于事业,或者关于金钱,当然,这些承诺都是有交换条件的。要想得到我承诺给你的东西,必须完成我提出的条件,比如我可以助你晋升,但前提是你要做我的秘密情人。我真的会履行我的承诺吗?当然不会,我的承诺不过是拴在毛驴前面的胡萝卜罢了。

四种让人妥协的方式

我们情感勒索者利用情感控制人都是分三步走,即“提出需求——施加压力——最终妥协”。我们知道,想要你们妥协就要想办法让你们觉得我们的想法是对的,至少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让你们乖乖妥协也是有策略的。这些策略在《情感勒索》一书中描述的非常清楚。

二分法

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书中将之命名为“二分法”的操作方式其实非常常见,简单来说就是由我将我和你分为正确和错误的阵营,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法,让你认为我是正确的,而你是错误的,进而屈服于我的要求之下。

当然了,之所以你能被我说服,其根本还是因为你坚信我是一个心地善良、处事正确的人。我抓住这一点,先对你这个人以及我们的关系加以肯定,如果这时候你不答应我的要求,我就开始为你贴上负面的标签,责怪你破坏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你觉得自己没有按照我说的做确实是错的。到这里,我相信如果你还是原来的那个你,你一定会再次就范。

病态化

当我的情感需求无法满足时,我可能会利用病态化的方式让你妥协。如果你不妥协,我就想办法让你知道“你不完成我的请求是因为你心理有病”,如何向你证明呢?就是挖出过去你曾经历过的那些令你懊悔不已或痛彻心扉的痛苦过往,给你分析出那些由你造成的失误,将整件事的责任都归结到你身上,如果勒索者还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那让你深信自己“病”了就更简单了。

苏珊·福沃德认为“病态化通常的起因是欲望无法达到平衡”,即当情感勒索者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时,就开始通过证明对方情感上的低能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冠之精神疾病让对方对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怀疑,所以这种“勒索”方式比二分法还要有威力。

联合阵线

作为情感勒索者,当我发现我一个人已经无法控制你的时候,我就会找“外援”一起围攻你。外援的最佳人选无外乎你最相信、最亲密的那些人,比如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你最亲密的朋友,如果这些还不够说服你,那我还会寻找权威人士的理论,比如心理专家、过来人、相关书籍或文章等。

还记得家庭聚餐时被众人催婚的场景吗?那就是联合阵线最典型的操作场面了。

消极比较

应用消极比较进行“勒索”时,“你看看人家”这句话是我最常用的。实践证明,这句话能给造成自我怀疑和恐惧的心理,通过向你表达别人都能为我做的事你却办不到,从而让你感觉自己浑身都是缺点,让你产生自己对我不够忠诚的罪恶感。

最常用这种方式的就是父母,我们的父母会这样对我们,而我们作为父母也会这样对自己的孩子。这种方式会让被勒索者活在一个消极的情绪中,对心理的影响自然很强大。

终结被勒索

我知道被情感绑架是一件十分令人恼火的事情,因为我们不但抓住了你的软肋,还是你最在乎的人,为了维护你我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出现裂痕,你不得不在情感的控制下做一些违背你内心的事情。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书中为你指明一味忍让只能让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糟。现在,让我们跟着苏珊提供的方法尝试改变一下我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吧。

第一步:改变自己

我是一个正在自省的情感勒索者,所以被我情感勒索人要想改变还相对容易一些。如果“勒索”你的人没有这份自省,那么改变就由你开始吧。

你要改变你轻易称为勒索对象的特质,从内心中告知自己你是可以抵抗勒索的。在改变自己潜意识这一方面,苏珊在《情感勒索》一书中为你提供了一个心理暗示的方法。首先你要跟自己签署一份约定,保证自己能够坚持改变的决心(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行为在心理暗示上非常重要。)。然后你要每天不断地告诉自己“他给我的压力我能受得了”。最后你要不断对自己说肯定的话语,这是你坚持改变的加油站。

第二步:SOS策略

SOS策略主要分为三步,即停下来——冷静观察——制定策略

停下来就是停止你的满足情感勒索者的行为。当情感勒索者提出要求时,你不要立刻给出回应,不要为了对方的需求着急,要告诉他你需要时间考虑一下。要知道,现在该着急的是提出要求的人,而不是你。

刚开始,当你没有立刻满足对方需求时将承受来自他的巨大压力,这种感觉确实非常糟糕,但这种现象非常正常,所以你要学会与这些不适的感觉对话,并了解这些不适给你传递了什么信息,与不适对话。

冷静观察要求你从情感勒索的把戏中抽身出来,以旁观者的态度重新审视你自己和情感勒索者状况。先看对方提出的要求,搞清楚对方真正要的是什么,这个要求是真的出于爱还是也夹杂着威胁或不耐烦,还要观察当你没有立刻满足对方需求时他的反应是怎样的?接着观察自己对这个要求的反应,要知道自己对这个要求的第一想法是什么,还要知道你当下的感受是怎样的,再看看当下你的身体有哪些反应?最后观察对方哪些操作让你情绪爆发。是大喊大叫、沉默不语还是拒绝沟通?通过以上观察,你最终可以连出一句话,那就是“当情感勒索者……时,我就感觉……”如此你就真正滴将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联系到一起,让自己慢慢习惯冷静地思考问题,而不是随便就被对方“操控”。

制定策略就是要采取具体的行动终结人际关系一边倒的状况。苏珊为读者提供了四个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摆脱的对象有危险性,那么你必须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求救。

策略一:非防御性沟通。情绪紧张容易让人进入“战或逃”的模式,使人充满防御性。这种情况下的沟通只会让情况更糟。所以与情感勒索者沟通时不妨尝试放缓自己的语调,放松自己的情绪,用平和的语调与对方沟通。

策略二:化敌为友。如果情感勒索者发现你是站在他的对立面,那么就会轻易勾出他内在的挫败感,使得他的情绪更加激动,反应更加激烈。如果你把他拉到你这一边,邀请他与你一起想办法解决他的问题,则彼此之间的紧张情绪必然得到缓解。

策略三:条件交换。当对方提出要求时,为了保持你的自我完整性,使得双方的关系能得以保持,可以要求对方也满足你的一个要求作为交换。

策略四:运用幽默。幽默是沟通中的一大技巧,在应对情感勒索这件事中,如果在与对方交锋的初始时间,用一个玩笑将气氛缓和下来,情感勒索者的威压自然减弱,你的话也更容易被他听进去。

《情感勒索》是对情感勒索事件的剖析,从情感勒索者的内心、方式、手法、原理,到被勒索者的特质、影响即挣脱方法都有涉及。对于生活在熟人社会我们来说,几乎每个人都发生过情感勒索,同时也曾被勒索。情感勒索的迷雾蒙蔽了我们情感发展的去路,而《情感勒索》则是情感顺利发展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