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按照计划由重庆飞往拉萨,当飞到成都区域时,飞机攀升到9800米,下面是连绵起伏的雪山,上面是湛蓝的天空,天上、地下的景物交相辉映,应该是一番美景,但包括机长刘传健在内都不知道危机即将发生。就在飞机飞到距离成都100公里到150公里左右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飞机的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发出“哄”的一声爆响。机长刘传健循着声音往旁边一看,就看到副机长已经有半个身体悬挂在飞机外面。与此同时,驾驶舱内的物品全部飞起来,很多设备出现了故障无法提供有效数据,自动设备完全不能提供帮助。在每小时八九百公里的时速下,驾驶舱内的噪声非常大,飞机震动的特别厉害,气温瞬间降到零下40度左右,事后据刘传健回忆,当时他发生了巨大的抖动,感觉自己快被撕裂了。
曾有专业人士分析,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后的30~50秒内的操作至关重要。当时飞机的状况是无法得到自动设备帮助更加无法得到有效数据、无法联系管制台且副机长半个身子还被挂在外面,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稳住局面是对机长的心理和生理极大的考验。但已在这条航线往返100多次并有多年飞行经验的刘传健一只手拉着副机长,一手操控飞机,在与全体机组成员默契地配合下,终于稳住了这架载有119名旅客、9名机组成员的飞机,在一切数据完全靠目测的基础上,这个英雄机组成员协力将飞机成功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整个过程比美国大片还要惊险。他的一系列操作现已被列入飞行手册,而他自己也被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的称号,整个机组也被赋予英雄机组。从世界民航史来看,“英雄”二字放在国际上刘传健机长也绝对担当得起。
他的事迹被拍成电影——《中国机长》,很多观众看完后都表示再也不敢坐飞机了。现在的飞机票价越来越亲民,有时甚至比火车卧铺票还便宜,出行选择乘坐飞机的旅客也越来越多。不过虽然很多数据已经说明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在身处万米高空之上且对这个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大家伙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总有种自己的命攥在别人手中的感觉,非常不踏实。尤其是看过各类含有空难题材的电影之后,每次坐飞机脑海中都会出现相关画面,一颠簸就觉得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带着这份恐惧,我翻开了《请教机长》这本书,期望减弱这份恐惧,让我也能潇洒地坐上飞机。(还有一个小心思,因为这本书是由来自台湾的同胞翻译的,书中对台湾的称呼都是“中国台湾”,更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好感。)
《请教机长》这本书的作者帕特里克·史密斯是一名美国民航飞行员,他的飞行经验非常丰富,仅飞过的国家就80多个。他热爱旅游,更热爱写作,经营了一个博客,撰写了一系列以空中旅行为主题的博客,博客内容诙谐幽默兼具深厚专业知识,所以深受读者喜爱。如果你去读《请教机长》,就能深切体会他的幽默,我甚至经常笑出声(毫不夸张)。
从《请教机长》的字里行间就能体会到帕特里克·史密斯的专业,似乎关于飞机的一切都知道,包括旅客担心和关注的内容,接下来就一起随着帕特里克·史密斯揭开飞机的神秘面纱。(因不同国家不同航空公司的差异可能会存在差异,因《请教机长》的作者是美国飞行员,所以这里讨论的都是美国的民航情况,供大家做个初步了解。)
飞行原理
简单来说,飞机能够飞行的主要原理是伯努利原理。伯努利原理认为流体被迫流经狭窄的通道或者弯曲的表面时,流速会增加,同时压力会增大。如果有机会,下次乘飞机的时候不妨仔细端详一下飞机的外表,你就会发现飞机上表面都是带有弧度的,下表面则是平的。这样当飞机以高速向前滑行时,下方的压强大于上方的压强,前进的推力大于空气的阻力,当达到一定的压力差时飞机就能够升空。
特殊的速度单位
通常描述汽车的速度时我们总习惯用千米/小时,飞机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但未免显得太业余。描述飞行速度的专业术语是“节”。“1节”表示每小时前进一英里/海里,常备应用在航空和航海领域,因为1海里比1英里长,所以航海中的1节比航空中的1节要快。
离地和落地速度
每次坐在飞机上感受到推背感的那一刻我都在心里苦笑着想:“这得多高的速度呀?”今天终于在《请教机长》中找到了答案。飞机的起降速度是要视情况而定的,不同型号的飞机可能会有不同的速度要求。大致上讲,喷气式飞机离地速率130节,落地速度110节;空中客车或波音的飞机离地速率大概170节,落地速率150节;757、767离地速率在140-170节之间,落地速率在130-150之间。
马桶内垃圾的处理
几年前,《走近科学》曾播出这样一个新闻,北京郊区一村民家房顶被几块大小不一的蓝色冰块砸出打洞,而且蓝色冰块还散发着幽香,谁也说不清是什么东西,引起人们的好奇,甚至还有好事者品尝了一下,还把它称作“无根之水”。后来研究发现,这是飞机上的排泄物,从此以后我就一直认为飞机马桶中的废物会被随时扔出,曾几何时还坐在院子中期盼收到这一特殊的“礼物”。实际上,飞机中的排泄物不会被随意丢出来。飞机降落之后这些废物会被输送到专用卡车中进一步集中处理,而那些调出来的蓝色冰块都是意外。
飞机总延误
在我们眼里,似乎飞机不是在延误就是在延误的路上,难道相关人员就不能提前看好天气预报吗?不能!天气情况时刻都在变化,可能上一秒还是好好的,下一秒就变得不适合飞行了。况且很多时候并不是肉眼看着天气挺好就真的适合飞行,毕竟不是在放风筝嘛。除了天气情况,空中堵车也是延误的一个重大原因。近几年每个机场的吞吐量都在增加,而且前一架飞机的尾流对后一架飞机的影响巨大(这一点后面会有解释),导致飞机不可能像汽车那样一辆接着一辆地起降。
飞行员的工资多高?
飞行员的工作看起来光鲜亮丽,传言年薪都几十万上百万元的。确实有年如此高的飞行员,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年资比较高的才会有如此高薪)。美国大部分飞行员都是年薪3万、4万、6万美元,如果只飞国内航班可能只有2万美元。
打开遮阳板、调直椅背、收起餐桌、调暗客舱灯光的作用
飞机起飞或降落的时候旅客总会被提醒打开遮阳板、调直椅背、收起餐桌、调暗客舱灯光,这些动作并不是多余的,而是与旅客的安全息息相关。收起小桌板是为了防止飞机受到撞击或者突然减速时不被小桌板伤到。调直椅背是为了让后排乘客较容易地转移到过道,还能让旅客保持安全的姿势。打开遮阳板的目的是方便空服员能够更加清楚地观察外部环境,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干扰紧急疏散的情况。灯光调暗的目的也是如此,内部较暗就比较容易观察到外部环境发出的异常光亮。
窗户太小
喜欢坐在窗边的旅客可能会抱怨飞机的窗户太小,欣赏风景时一点也不过瘾。众所周知,飞机绝大部分细节的设计都要从安全角度出发,基于此机舱的窗户必须小而圆,目的是更好地承担和分散机舱内的压力。同时,这样尺寸和形状还能减少因空气动力和温度变化造成的机身弯曲和变形。你可能又会问那为什么驾驶舱的飞机是长方形呢?驾驶舱配备的玻璃比银行柜台的比例还厚很多,而且还有高强度的边框支撑。尽管电影大片中将飞机玻璃描述的非常脆弱,但实际上驾驶舱玻璃抵御压差、冰雹或飞鸟的能力可以用不可思议描述。民航史上,近百年来也仅有两起驾驶舱玻璃爆裂的事故,万幸的是都没有造成重大伤害。
飞机最安全的位置
飞机是绝对安全的,坐在哪个位置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但旅客舒适度来说,飞机后端位置感受起伏最明显,机翼上的位置则最平稳,因为这里是飞机升力和重力的中心。飞机发生起伏颠簸时,机舱内的指示灯会亮起来,亮起来的灯会让旅客脑袋里警铃大作,实际上这只是常规操作而已。
所有引擎失效怎么办?
天哪!所有引擎失效?!光想一想就觉得害怕。实际上,几乎每一班飞机都会以“空中慢车”的方式下降,即空中慢车即发动机零推力运行的状态下滑行降落。虽然这跟引擎失效不同,但是就滑行降落的效果是一样的。即使再加上切断电力系统,飞机也能有很好的表现。当然,引擎集体失效的可能性太小了。
机舱失压怎么办?
万米高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降低,为了保证机舱内人员的安全,必须有加压系统不断将外部空气经过处理填充到机舱内,以保持机舱内的压力与陆地无异。但这种操作直接造成机舱内外的压力不等,飞机会不会像被戳个窟窿的气球一样泄压呢?实际上也的确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但也并不像大家预想的那样危险,对机组成员来说也很好处理。飞机一旦失压机长就会按常规操作将飞机降到安全高度,同时氧气面罩也会掉落出来,备用氧气可供旅客呼吸好几分钟,这个时间也足够机长处理问题了。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高速紧急下降,其中必然伴随震荡或失重,这不意味着飞机就要失事了,而是正常操作。如果飞机原本就飞行在地势较高或者山区无法采取紧急下降措施,那也不用害怕。因为每一条航线都有提前预设的“逃生路线”,在这条路线上将分几个阶段循序渐进地下降,即便在喜马拉雅山脉也能在氧气用完之前降到安全高度。
飞机被闪电击中怎么办?
笔者的朋友就曾经历过乘坐的飞机被闪电击中的事件,那段时间我们都不敢跟这个“倒霉蛋”一起乘坐任何交通工具。读过《请教机长》后我才知道,原来飞机被被闪电击中的概率并不低,一架喷气客机平均2年左右就被击中一次。被闪电击中的情况早就被设计者们考虑进去,所以击中后电流不会进入机舱内伤害乘客,只是流过飞机表面并留下些许印记罢了,有时甚至连印记都找不到。
飞机被飞鸟撞上了怎么办?
早就听说高速飞行中的飞机与鸟迎面撞上可能造成灾难性的伤害,所以每次登机前都要仔细端详机场周围的鸟多不多。实际上这种情况对飞机造成的伤害也是很小的,可能会使飞机造成轻微的凹陷或弯曲,但也无伤大雅。当然,如果很不幸,鸟一头撞进了引擎上,那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2009年全美航空1549班机就是撞上了一群加拿大雁后滑行迫降到哈德逊河。
起飞的那一瞬间发动机停止运行了怎么办?
飞机是否能按照计划一飞冲天的标准并不是有几个发动机在运转,而是飞机的速度是否达到起飞决断速度。只要达到这个速度飞机就会照常起飞,这样即使有一个发动机出现故障,飞机照样能爬行到飞行高度。如果没能达到起飞决断速度就会终止起飞,此时也不要担心飞机会冲出跑道,因为起飞之前就已经预留了这种可能性发生的空间,连冰、雪等其它障碍物的影响也都考虑进去,绝对不会发生安全问题。
飞机舱门被打开了怎么办?
确实有新闻报道过不良分子试图打开飞机的某一扇门,如果在空中打开飞机的舱门确实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这种危险发生的概率相比其它情况发生的概率更低。机舱门经过一系列的电动和(或)机械式门闩固定,除去这层保险不说,飞机的门都是先要朝内开的,机舱内的压力比机舱外的压力大很多,这种压力差人力根本无法克服。
零零散散的飞机小知识真是太多了,如果你有兴趣就继续翻开《请教机长》看看吧。总之,那些普通人总认为背后藏着“阴谋”的事件实际并非如此,延误只是严格考虑安全因素,飞行员的工资也并不是那么好赚,飞机引擎失效、机舱失压被闪电击中或被鸟撞上都不用害怕,关键时刻相信机组成员、听从机组成员安排就是最好的做法。还有很多好玩的冷知识藏在《请教机长》中,带着孩子一起找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