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到底什么是"老赖"?
根据百度定义:失信被执行人,是指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俗称老赖。
而"老赖"的具体认定是设计以下违法行为: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同时,对"老赖"的惩戒措施也是非常多,
一是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
二是实施其他信用惩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
三是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那么现在我们的"老赖"人数到底有多少?
我们看一条新闻:
中新网7月16日电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今日指出,自2013年10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制度起,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443万人次,累计限制购买飞机票2682万人次,限制购买动车高铁票596万人次,437万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现在,"老赖"的定义,惩罚措施和目前人数我们都了解了。现在我们深究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将近1500万人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1500万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现在的人口规模和基数,扣除未成年和退休的老年人,大概也就是70人中就有一个,如果再扣除农村低保、企事业单位人员等,那么可能50人中你就能遇到一个。
所以,我们目前真的是一个"失信"社会了吗?国人的道德素养真的降低到这种水平了?
当然是不可能的,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并不会引发这么多的"违法者"。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的"老赖"数量庞大的现象,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1. 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中小企业倒闭和失业率飙升
中国目前有多少中小微企业呢?大概是4000多万家,占据国内企业总数99%的比例,提供了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就业人口。
所以,真正意义上来看,虽然各大央企国企起到了国内战略行业的支撑作用,但是中小微企业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他们影响面更广,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加戚戚相关。
然而,针对于中小企业,我们讲的更多的是一个词:"倒闭潮"。
目前中小企业的存续期太短了,他们的生命期甚至很少能突破三年,尤其是近几年,我们看到中小企业倒闭的数量更多,真实失业率也逐步增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产业升级。
我们一直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去除了过剩产能,同时对目前产业进行升级,提升了单位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较少了工作人员数量,并且伴随着智能产业的兴起,未来的人均价值将会更高,但是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也将会更少。
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逐年提高
中小微企业的压力有很多,市场是一方面,税收是一方面,用人成本也是一方面,然而在这几年,这三个方面压力更大,契税改革落地后,企业的逃税行为基本抑制了很多,然后员工社保基数也进一步调整,再加上社会消费疲软,这些也导致了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
地产行业的"垄断"局面形成
地产作为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支柱型产业,其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和带动性都很广。这几年伴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地产类发展受到了抑制,其衍生的其他行业也纷纷出现问题,工程款拖欠,装修建材行业疲软,小地产商资金链断裂,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
创业环境需要改善
创业过得人,都应该知道在企业生存的时候,有很多门槛都是需要一道一道过得,比如消防,工商,环保,公安,地税等,这些本来应该是中小企业的监管和服务部门,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部分"为难"企业的情况。真正的想扶持中小微企业,我们就应该创造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机制。
以上的因素共同导致了这几年的经济疲软,实体经济乏力,引发的就是很多企业批产倒闭的情况。
而企业破产,公司倒闭,不管是对于创业者还是员工来说,都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而资金链断裂的后果,就是债务无法化解,自己沦落成为"老赖"。
尤其是前几年,政策上是鼓励创业的,那个时候很多人纷纷创业,尤其是很多年轻人,一腔热血的就杀进市场,最后却是一地鸡毛,遍体鳞伤。
而这些创业公司的员工,很多都是年轻人,他们要去还信用卡,花呗等,连续一两个月不发工资,他们就面临逾期的风险,而一旦逾期时间一长,罚息就接踵而来,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无力承担的时候,一个诉讼下来,他们也就成了"失信被执行人"。
2. 网贷行业的兴起和虚假诉讼的数量增加。
很多"老赖",其实本质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借钱不还",更多的,他们是稀里糊涂就成为"老赖"了。
比如,网贷行业的兴起,确实让很多人一开始尝到了不劳而获的甜头,但是,高昂的利息就像是慢性毒药,一开始不会让你感受到痛苦,可是伴随着时间的堆积,你会发现你最后根本无力承担高额的利息,卖房卖车后,你可能还是还不清。
这个时候,很多人在"暴力催收"的压力下,有的抑郁一生,有的走上绝路,有的还在黑暗的泥泞中苦苦挣扎。
最后,很多小贷公司的"法律武器"就出来了,那就是虚假诉讼。当初很多人借1万,却被要求签个3万的借条,就是小贷公司为最后的司法诉讼准备的。
有借条,有流水,有证据,去法院起诉后,有的法院会仔细审查,有的可能不会审查这么细致。毕竟,小贷公司也是有自己律师团队的,他们可以把案件包装的毫无瑕疵,法院很容易当成一般的民间借贷案子就直接判了。然后就是强制执行,把你拉入黑名单。
并且现在形成了一种什么套路呢,就是小贷公司起诉你的时候,不会写你的联系方式,而是随便写个别人的联系方式,这样你很有可能变成了"缺席审判",最后肯定结果对你非常不利。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到了被执行阶段才知道自己原来都已经成了"老赖",这种例子仅新闻报道的就已经很多了。
3. 信用卡的疯狂增长和金融去杠杆影响
国内的信用卡目前有多疯狂呢?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
十年来,我国信用卡发卡量从1.86亿张增长到9.7亿张,2018年同比增长22.8%,信用卡交易总额从3.5万亿元增长到38.2万亿元,翻了10倍以上。借记卡累计发卡量达68.6亿张,交易总额751.4万亿元。
这些数据还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各大银行纷纷开始推介信用卡业务,甚至你在三四线小城市,都能看多大街上都是信用卡办理人员的驻点,再用一些小的优惠和小的礼物,怂恿别人办理信用卡。
这么庞大的信用卡用卡规模,势必也会带来更大的坏账逾期率。所以信用卡法务中心一般都会在催收无效的时候,集中去法院提起诉讼,而法院对于这种案子,基本就像走流水,因为证据明显,案件清晰,直接判令还钱,还不上直接执行局拉黑名单。
而这一两年,伴随着国家金融去杠杆的策略,和化解银行业金融风险的要求下,很多信用卡突然降额,或者紧急封卡。这个时候,用卡人有部分比例是承担不了一次性还款的,剩下的就是催收,诉讼。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投诉银行的重要原因。
以上是目前我们失信人员数量为什么这么庞大的一些原因,但是不能排除的是,确实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老赖",故意不还钱,故意躲债,甚至对出借人恶言相向,胁迫恐吓。
对于这种"老赖",其实我们现在的一些政策效果有限,只有加重这些人员的处罚力度,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违法的严重后果,这样才能根本上让这些"有钱不还的老赖"抓紧时间还钱。
然而这种人不可能会有这多么的数量,更多的,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欠钱却没能力偿还,这些人没有躲避,没有失联,也没有逃避自己的债务,这些人在努力挣钱,在积极协商还款,甚至哪怕成为失信人了,他们也在苦苦寻找赚钱的方式。
所以,对于这些人,我们更希望的是疏导,是利用政策环境让这些人能赚钱还钱,甚至对这些人进行财务托管,也比一味的推行各种限制来的有效果。
我们相信,真正的"老赖"一定是少数,多数人欠钱肯定是愿意还的。
但愿这个社会能够给这些人更多的机会,给他们时间,甚至给他们一点希望。
也希望现在被债务缠身的人们,能够更加努力,不抱怨,有钱就去赚,肯定有一天可以还清债务,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