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中的昌西陵

2019-07-21   朝阳阿力

昌西陵在清西陵中的位置

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

昌西陵平面图

昌西陵是清朝入关后第五代皇帝嘉庆(1760—1820年)的二个皇后——孝和睿皇后的陵墓,位于河北易县清西陵。昌西陵以东3华里是昌陵(昌陵是嘉庆帝和他的第一位皇后孝淑皇后的合葬墓)。

清朝帝葬制度规定:皇后先于皇帝去世,可葬于帝陵地宫,但石门不闭,要等着皇帝。若皇帝先于皇后而崩,葬入地宫后必须关闭石门,皇后死了再另外建陵。孝和睿皇后逝世晚于其夫嘉庆帝,所以,另行建陵。

昌西陵始建于1851年(咸丰元年),建成于1853年(咸丰三年),共耗白银四十四万八千多两。

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嘉庆(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

下马碑

一、陵寝特点。昌西陵的特点是:在方台上直接建圆坟,没有方城、明楼,有回音壁和回音石。

昌西陵既不象孝圣宪皇后(乾隆生母)的泰东陵那样宏伟富丽,也不如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那样豪华奢侈,它近似于道光皇帝的慕陵那种典雅风格。隆恩门以内的建筑,从前到后,一座高于一座,陵寝围墙前方后圆,表示"天圆地方"。

昌西陵建筑规制相对简陋,除具有清代后陵种种建筑规制外,还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隆恩殿内藻井彩绘为丹凤展翅,独自翱翔,其他后陵则为3朵莲花衬以18个金点的水浪花纹;二是隆恩殿后与三座门之间有玉带河一条,河上有三座跨桥,中间一座有栏板,左右两座各为无栏平板桥;三是三座门前围墙为方形,三座门后北墙为圆弧形,切入三座门的直墙上。圆形宝顶毫立于北弧墙前,祭台立于三座门的中门内。

三孔石桥

远处是隆恩门

隆恩门

隆恩门已破旧不堪,亟待修缮

从隆恩门回望三孔石桥

从东朝房看隆恩门

在宝顶月台前面,神道上的第七块石板是块回音石,站在上面说话,无论声音大小,都可以听到宏亮的回音。环绕宝顶的罗锅墙,是回音壁,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两端,面壁低声细语,声音象打电话一样清晰,令人赞叹叫绝。昌西陵回音石与回音壁的构成,是清代建筑学家把声学原理用于陵寝建筑的新创造。罗锅墙为半圆形,声波的波长小于围墙半径,声波以柬状沿墙面连续反射前进,站于围墙两端的人便能听到对方的声音。笔者曾试跺脚发声,感到了洪亮的回音。 这种回声与回音壁的现象,很是奇特。

隆恩殿

东配殿

西配殿

香炉

隆恩殿牌匾

隆恩殿内

隆恩殿内

隆恩殿内

焚帛炉

昌西陵的回音壁和回音石特色是中国陵寝建筑中的孤品。我国现存的古建筑群,有只有两处有回音壁和回音石,一处是北京天坛,另一处就是清西陵中的昌西陵。

二、陵主生平。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侯恭阿拉之女。嘉庆即位前,她是嘉庆的侧福晋(福晋即为妻子)。嘉庆即位后,封其为贵妃。嘉庆二年二月,孝淑睿皇后逝世,百日之后,太上皇乾隆帝敕封钮钴禄氏为皇后,先晋升皇贵妃,居中宫,并举行了册封钮钴禄氏为皇贵妃的典礼。

这里顺便提一下,1796年嘉庆即位,做了4年的傀儡皇帝,直到太上皇乾隆(1711-1799年)死后才得到实权。

隆恩殿之后是三座桥和三座门

宝顶大院全景

石祭台

石五供

石祭台精美石刻

秉乘太上皇乾隆的旨意,首先于孝淑皇后百日后,举行了册封钮祜禄氏为皇贵妃的典礼。27个月后,即到了嘉庆四年(1799年),本应如期册封钮祜禄氏为皇后,因太上皇乾隆崩逝,册封皇后典礼拖至嘉庆六年才得以举行。从此,嘉庆的岳父恭阿拉也由承恩公晋封为一等侯。

孝和睿皇后生有二皇子、一皇女;为皇三子绵恺,即和硕惇恪亲王;皇四子绵忻,即和硕端怀亲王。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逝世于承德热河行宫。旻宁(道光,1782—1850年)登基后,尊钮祜禄氏为皇太后,号为“恭慈皇太后”。

宝顶说明

宝顶

宝顶

孝和睿皇后对前任皇后的儿子旻宁(道光)视如己出,倍加爱护和关照;旻【mín】宁做皇子时也与两个同父异母弟弟关系很好,与继母孝和睿皇后的感情也十分亲近。旻宁(道光)能够即位,孝和睿皇后有推举之功,所以道光视她如同生母一般,更称其为皇母。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二月,恭慈皇太后在寿康宫逝世,终年74岁。当时,道光帝(在位30年,69岁逝世)春秋已高且有病,仍二十七日释缟素,披麻戴孝。

孝和睿皇后的谥号全称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共19个字。 咸丰元年(1851年)为孝和兴建昌西陵,竣工后葬于地宫奉安。

回音石说明

回音石

回音壁

三、无私功德。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逝世,事出突然,继承人选未及明示,但孝和睿皇后立即传懿旨令旻宁继位。孝和睿皇后此无私之举为旻宁(道光)所衷诚敬服,因而其后母子关系十分融洽。

孝和睿皇后之所以旗帜鲜明地推旻宁继位,是因为她清楚地知道旻宁为乾隆、嘉庆的得意继承人。乾隆曾在晚年亲自于宫内操办旻宁与原配孝穆成皇后的婚礼,并赐皇孙夫妇婚后仍居宫内,此乃清朝皇帝对皇孙特例之举,是清朝最隆重的由太上皇、皇帝全部参与的皇孙婚礼,也是乾隆暗示道光为皇太孙之举,嘉庆生前也为道光培植势力,大力封赏。此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孝和睿皇后也是顺潮流而为,成全好事。

东朝房

东朝房

东朝房说明

东朝房建筑亟待修缮

神厨库

孝和睿皇后在道光一朝对内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翁同龢日记》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记载:“宣宗晚年,每披军报,必不怡良久。一日问孝和睿皇后安,适英夷占定海,上强为慰藉。太后厉声日:‘祖宗创业,尺土一民皆艰难缔造,何今轻弃之耶?’上长跪引咎。”意思是说,我大清的土地,没一寸是多余的!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二月初八日,从绮春园回宫的孝和睿皇后身体不适,道光闻后,赶忙前往问安。初九日、初十日,宣宗也都前往问安。十一日,孝和睿皇后病情急转直下,申时,孝和睿皇后崩逝。寿年七十四岁。

孝和睿皇后死后,已68岁的身体虚弱的道光皇后在丧处“席地寝苫”,恪守孝子居丧的礼节,虽经王公大臣屡次奏请还宫,坚持不允。《实录》记载宣宗(道光)"哀恸号呼,擗踊无数。"并且在孝和睿皇后的灵柩移置绮春园迎晖殿后,宣宗仍居慎德堂的"苫次",守在灵旁。

过度的悲痛致使道光一病不起。就在孝和睿皇后逝世一个多月后,清宣宗(道光)皇帝在圆明园慎德堂逝世。

道光皇帝(1782.9.16—18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