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聊农村事,说农民话,请点下右上“关注”,我们一起来讨论三农吧!
至今天12月18日,马上冬至就要来临了,而处于北方的晋冀鲁豫交界地带,仍然没有寒冬的感觉,这马上就要腊月了。看来,暖冬气候基本上成了定局。
而在北方农村,农民有句口头禅:该冷不冷,年景不中;该热不热,收获不多。
首先从农作物生长上来说
这句口头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自然的一年四季中,夏天一定要热,冬天一定要冷;如果夏天不热,农作物生长需要的积温总和达不到,农作物不能获得高产丰收。
而冬天该冷的季节天气不冷,越冬的小麦苗和油菜等越冬农作物苗,就没有足够的休眠期,幼苗旺长会过度消耗庄稼苗的养分,导致次年返青庄稼苗二次生长后,因为暖冬消耗了庄稼苗本身不该消耗的的养分,庄稼苗长势后劲不足,导致减产。
其次再说因气候反常,对人对自然适应能力上来说
有一句尽人皆知的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为有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人身体对本土物候环境的习惯与适从,这种习惯与适从具有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又有了水土不服这个词。
咱先说夏天最热的三伏天,在北方农业物候里,往往是三伏天越热,秋天收获的五谷,籽粒越是饱满,粮食成色越好。
对于人身体来说,出汗是人身体自然三大排泄排毒排异的一种现象。因为天气炎热,适度劳动出一身汗,歇息下来身体觉得特别舒适轻松。生活在北方劳动在农田的农民的身体,从儿童婴儿成长到成年,身体习惯了一年一度的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尤其三伏天的30天里,是农民通过劳动出汗让身体排异的一个周期,如果三伏天特别凉爽,人身没有通过自然的炎热发生出汗排异,那么身体会感觉不适。
在生长过程中,北方农民习惯了数九寒天的寒冷,而到了寒冷的季节,出现了暖冬,少不留心因已经做好了迎接寒冬挑战的身体,没有遇到寒冷侵袭,反而迎来的是暖流,身体就会感觉到不适应,于是感冒症状者多了起来。还有惧怕寒冷的病菌,趁着暖流又活跃了起来,这些都为人身健康带来不利因素。
因此,农人们遇到暖冬,反而盼望下一场大雪,让天气彻底寒冷起来。冻得缩着脖子冻得不敢露出手脚,农民们叫着真冷真冷,虽然清冷,人身反而没了病症。
最典型的就是北方农村中,穿开裆裤的儿童,滴水成冰的冬天,露着屁股爬在院里玩土,屁股不会被冻伤,农民们诙谐地说:皇帝封了的:小孩的屁股是铁蛋,冻不坏。
要注意暖冬后的倒春寒
因为冬天暖和气温偏高,而暖冬节省下来寒冬会给了春天,因此立春后,本该一天天渐渐暖和起来,反而因暖冬节省下来的寒流来了一次又一次,老农称之为倒春寒。
应对暖冬的老农经验
一、北方主要农作物越冬小麦苗
1.土壤水分充足的麦田:北方冬小麦苗遇到暖冬会发生旺长,若已经打过冻水,土壤水分充足,可选择晴天,麦苗上霜雪消融后的中午,对麦苗进行碾压,抑制麦苗旺长;还可以手薅麦青,但不能用镰刀割。在早晨麦田冻结时,在羊群啃不掉麦根的情况下,可让羊群啃食一遍。
2.土壤干旱缺水的麦田:因为暖冬,蒸发量大,就要为干旱缺水的麦田浇水,而不能用干旱的办法抑制麦苗生长,过分干旱,麦苗因暖冬还要生长,就会造成营养不良的小麦苗更不利于来年返青后正常生长。所以,这类麦田补足土壤水分后,再弄农业的方法如1,抑制麦苗旺长。
对于北方冬小麦,麦无二旺,就是冬天旺长的麦苗没得到抑制,第二年是不会高产的。
二、北方大棚蔬菜遇到暖冬
1.早掀、推迟草帘覆盖时间,中午12点到13点,适当放风,调解棚内温度。
2.茄果类蔬菜,勤整枝打杈,抑制植株营养生长旺长造成落花化果。
3.化学方法处理:可向当地权威农技人员咨询,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控制蔬菜生长。
三、牲畜养殖遇到暖冬
牲畜养殖遇到暖冬,要及时监察观察牲畜病情发生,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本农民不懂牲畜养殖,但牲畜是动物遇到暖冬,肯定也会不适应。具体怎么做,建议咨询当地权威专家,刻不容缓。
四、人遇到暖冬后,一定要注意防止感冒,预防流行感冒发生
老农的经验是,现在农村居民,屋里有了各种增温保暖设施,在屋里特别暖和,室外还是比较寒冷的。为了让身体适应进出室内室外温差。
1.出门前一定要穿上厚衣服,才出门,在室外,不用剧烈运动,不要让身体发汗。
2.从外面进屋里后,少停一会,让身体缓过来,感觉到暖和后,才要脱去厚衣服。
3.很多农村厕所在院里,从室内出来上厕所,也要穿上厚衣服。不能因为,就一会时间,不穿厚衣服,让身体在短时间内遭受巨大温差。
4.发现感冒吃药吧!但切记遵循医嘱。
综述:以上就是老年多年来对暖冬影响农作物和人的一点经验总结,供各位农友参考。您有啥好的经验,请留言分享为盼。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LPdGm8BMH2_cNUglwb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