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建筑的高度霸占上海大厦建筑天际线50年,又是上海的中心之点

2019-07-18   懒人故事

魔都上海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比比皆是,这是一个城市的繁华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如果你站在外滩向东望去,呈现在眼前的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建筑令人震撼无比。

上海城市的高度一直在变,不断突破。而在过去的岁月里,有一座建筑却霸占上海大厦建筑天际线50年,她也是民国时期中国的最高建筑,有"远东第一高楼"之称。这幢建筑就是上海国际饭店。

上海国际饭店位于繁华的南京西路,人民公园对面,整个建筑共24层,地上22层,地下两层,占地面积1179平方米,建筑面积15650平方米,总高83.8米。上海国际饭店建成于1934年,建成之后一直保持着上海大厦建筑的最高纪录,直到1983年楼高91.5米的上海宾馆的建成,这个记录才被打破。

关于上海国际饭店的建成,我们又要回到上一期四行仓库的话题。中南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和金城银行这四行在1923年联合创办了四行储蓄会,成为中国境内第一个真正面向社会大众的储蓄机构。四行储蓄会创办后,民众纷纷前来存款,一时间四行业绩水涨船高,积累了巨额财富。为了彰显四行的财力和地位,挑战各大外资金融巨头,他们决定兴建一座大厦作为经营场所。

四行储蓄会原先的设想只是建金融办公大厦,但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觉得开一家豪华饭店要比办公楼更赚钱,于是就决定建宾馆饭店。1932年,他们聘请了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匈牙利人拉斯洛•邬达克为大厦设计方案,饭店选址在繁华的南京西路。

拉斯洛•邬达克

邬达克仿造当时最时髦的美国摩天大楼造型样式,打破用地局促的瓶颈,平面布置成工字型,立面采取竖线条划分,前部15层以上逐层四面收进成阶梯状,立体感十足,造型高耸挺拔,简直就是20年代美国摩天楼的翻版。

1934年,大厦终于建成,四行储蓄会将上海西区的营业大厅放在底层,其余楼层则作为饭店使用,由于南京路一带外商众多,饭店定位为高端和面向上海滩的国际人士,所以新饭店就定名为国际饭店。

四行还成立了国际饭店股份有限公司,邀请一些头面人物如杜月笙、颜惠庆、顾维钧、王正廷等担任董事,历任金城银行董事长和盐业银行总经理的吴鼎昌担任董事长,并聘请多名外国人担任饭店的经理等管理要职。国际饭店营业后,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外国富商常常在这里设宴聚会,成为上层社会的重要活动场所,名流汇聚,宋美龄、张学良、陈纳德等都是常客。

民国时期,国际饭店简直就是上海的象征,她不光对上海的宾馆饭店行业发展起到了标杆性作用,还在中国中国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她保持“远东第一高楼”的纪录近30年,保持上海最高建筑纪录50年。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上海国际饭店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且国际饭店是上海城市的真正中心,上海的“0”号位。1950年,上海对整个城市进行平面坐标测量,最高建筑国际饭店楼顶的中心旗杆就成为坐标系的原点,并确立了测量体系。所以,今后无论上海城市国模扩展到多大规模,她的中心就在国际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