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古称婺州。元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并改名为金华府。明成化八年(1472),析遂昌、金华、兰溪、龙游县部分地置汤溪县,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8县,故有“八婺”之称。
如今的金华市下辖婺城、金东、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磐安9个县市区,原金华县城区析出变为金华市最后演变为婺城区,金华县2000年调整后更名为金东区,原金华县基本得以继承和保留,磐安是民国时期新设立。对照金华府“八婺”,发现唯独缺少了汤溪,她去哪儿了呢?
旧汤溪县位于金华西部地区,东邻金华,北接兰溪,西面龙游,南凭遂昌,东南角与武义接壤。县境大致相当于婺城区西部的汤溪、蒋堂、罗埠、洋埠、莘畈、岭上、塔石、琅琊、沙畈镇,白龙桥、长山部分,以及兰溪的游埠、孟湖、赤溪等乡镇的部分地区。查看地图,这个地方是位于各府各县的交界处,是一个三不管的地方,因此历史上历来盗贼猖獗。
汤溪县大致范围
明朝成化七年(1471),鉴于匪患严重,朝廷派出军队驻扎于当地进行剿匪,剿了几年,最后发现官方实在无力继续剿下去,只好招安怀柔之策,析金华府的金华县和兰溪县、衢州府的龙游县、处州府的遂昌县四县交接之地置汤溪县,被招安后的盗贼自治本县。
汤溪镇寺平古村
为何取名汤溪,传说与朱元璋有关。元末朱元璋攻取婺州后,来到后来成为汤溪县治所在地的汤塘村,当时还不是叫汤塘,朱元璋在村里的一个池塘里洗手,手刚一碰到水就立马缩回,大喊烫,原来这里是一个温泉池,所以这个村就得名汤塘村。成化年间,就以汤塘村为中心,兴建了汤溪县城。
汤溪镇鸽坞塔村
由于汤溪县域地处偏僻,人民生活较困苦,天灾人祸时有发生。特别是清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汤溪造成的影响尤甚。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军攻入汤溪,对县城商铺民居大事抢劫,焚烧县衙、庙宇,随后动乱有扩展到乡村。太平军占领期间,许多当地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经过很多年才慢慢得以恢复。
1958年,新政府对金华地区行政区域调整,汤溪县除衢江以北的两个乡划归兰溪县以外,其余并入金华县,2001年起属婺城区。调整后,原属汤溪县治所在地并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汤溪镇划属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省级中心镇。
汤溪城隍庙
虽同属金华,但汤溪当地的方言与周边地区却有较大差别。汤溪人能听懂金华话,但金华人却未必能全听得懂汤溪话。汤溪话很特别,他的用语几乎不能用书面汉语进行书写录入,经语言学家们考证,汤溪话属于上古的越国口音,准确来说叫姑篾古语。
《国语•越语上》记载:“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篾。”也就是说越国的西边有个叫姑篾的地方,古越人在九峰山下建立了姑篾国。据考证,九峰东边有一条河叫“越溪”,就是越国与姑篾国的边界线,姑篾国一直都是越国的附属国,并在越国的军事政治活动中发挥过重要影响。楚灭越后,越国与姑篾国并入楚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归入秦帝国。经过2000多年的演变,姑蔑国人全部融入进了汉族。
汤溪城隍庙
由于汤溪由于地处偏远,外来文化对地方的冲击较少,古姑篾语的上古口音基本得以保留和传承。使用汤溪方言的大约有20万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婺城西部汤溪、罗埠、洋埠、莘畈、塔石、岭上、蒋堂等地。汤溪当地一些流传的民谣听起来就像原始部落的吟唱,“汤溪哈么”这句颇有汤溪特色的方言,曾经一度成为汤溪人的形象代言词。掐书、招布代、讨老马、领农,这几个汤溪方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