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带娃逃离婆婆家,人到中年,有种狼狈叫做回老家……

2020-08-23   李点点

原标题:连夜带娃逃离婆婆家,人到中年,有种狼狈叫做回老家……

这次回公公婆婆家既突然又狼狈。

某日上班时,孩子爸爸接到老家大哥的电话:“回来看看吧,老爷子可能不行了。”

老爷子是孩子的爷爷,也就是我的公公,今年已过七十,年前生了一场感冒,拖延了三个月,愣是拖延成了喉咙左声带固定。

公婆一共育有两个孩子,老大住在镇上,一边照顾两个读书的小孩子,一边忙着进山赶场收药材,还要腾出时间赶回父母家照顾老人并操持田里的农活。

老二即为孩子的爸爸,少小离家求学,从少年到中年一直生活在求学的城市,逢年过节回家探望,平时表达关心的方式就是汇钱和电话。

听到大哥这么一说,匆匆收拾行李,订了机票,携妻带子以最快的时间赶往 “老家”。常年漂泊在外的人都知道,这种回老家,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

婆婆家远在中国大西南,坐落于偏僻山村。那里是真正的交通不便,离镇有三十多里的路,离县就更远了,婆婆的房子还在偏离村子的荒山野岭中。

我拍的照片,视野范围内几乎没有房子

披星戴月地赶回老家,看到躺在床上骨瘦嶙峋的老人,赶紧找车送去县城医院,医生检查说是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且有了段时间,目前属于自我吸收的状态。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老公哥哥在陪公公做检查时意外查出脑部恶性肿瘤,时间紧迫,必须赶在扩散前手术。

这边公公刚办了入院手续,那边哥哥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做手术。老公独自陪护着住院的公公,我带着孩子,在家照顾身体不舒服的婆婆。

可能水土不服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孩子在到婆婆家的第二天就病了。

第一天先是拉肚子,第二天发烧,第三天肚子疼加呕吐。

折腾了好几天,脸色越来越不好看。

村子里有个赤脚医生小诊所,可离婆婆家步行也得要一个小时。更不幸的是我捡柴生火做饭时闪到腰,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助感。

村里自然没有外卖,也没有跑腿服务。小侄女冒着大太阳走了一个小时的路给我买来了膏药。

次日忍着稍缓和的腰疼慢慢捱到村里的小诊所,给孩子买了退热贴还有妈咪爱。

孩子烧退了,但一直喊肚子疼,呕吐现象更严重了些。

想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可距离医院太远,孤儿寡母盘旋在大山深处寸步难行。我如热锅上蚂蚁一般,急得团团转。

孩子爸爸电话遥控请了一位住在镇上的亲戚帮忙,连夜接孩子到了镇上,镇上有医院。

亲戚的车行驶在深夜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上,抱着孩子下车的那瞬间,我的泪不自觉就流了下来。

与孩子爸爸商量自己先带孩子回家,一来乡下条件艰苦,孩子还太小不能适应,二来幼儿园即将开学,孩子要体检还要14天留京证明。孩子爸爸则跟公司申请延长假期留在老家照顾父母。

考虑到自己近期腰疼频发,又害怕如果再一个不小心闪到腰而动弹不得没办法照顾孩子,我打电话求助孩子姥姥帮忙,当然没有告诉她我闪到腰的事。

孩子姥姥沉默半响,语气为难:“你知道,小孙子也要开学了……”

Ok,懂了,理解。挂了电话,心里一片凄凉。

能抱怨谁吗?似乎谁也怨不了。人到中年,早已经活成了别人的依靠,除了相互依持的另外一半,环顾茫茫四周,已经没了可以依靠的人

老人?对中年人而言,父母身体健康,能吃能睡能跳个广场舞已经足以,其他的已经不奢求了。

孩子?尿布钱奶粉钱玩具钱入托钱已经压力山大了,只要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就心满意足了。

想起了一位大学同学,他这样说过自己家的故事:叔叔早逝,留下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孩子妈妈改嫁,同学的父亲就承担起抚养叔叔家孩子的责任。

叔叔家的两个孩子并着自己家的两个孩子,对一个农村家庭的压力多大可想而知,这不是添一对碗筷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同学的爸爸硬是咬牙供出了四个孩子大学毕业。

如今处境类似,不禁暗问自己是否有同学爸爸当年那股勇气?还没想出答案,冷汗就冒出来了。

作家张爱玲说:“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如今,命运不挑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到了成家立业的中年后,时时感觉到这种“孤独”。

上有老,下有小,怕老、怕死、怕病、怕失业、怕半夜的电话铃声,怕铃声的那端声音急促要你“速归”!

人到中年,活得越来越畏缩。

曾经梦想着体重下百,可某一天被人随口一问为何暴瘦时吓得赶紧去医院做了个全身检查;不敢失业,哪怕每天被老板指着鼻子骂也点头哈腰连连称是,中年人知道自己手里端的饭碗不仅要养活自己,更得养活全家老小。

这种被生活拿捏得死死的感觉,挺无奈。

很绝望吗?其实也不然。

迎着星光一身疲惫地归来,开门刹那,熊孩子迎面一个大大的拥抱,奶声奶气的贴着脸颊说:“妈妈,我好爱你啊。”心里顿时暖暖的。

全家团聚时,年迈的父母一边做着自己儿时最爱的饭菜,一边絮絮叨叨地叮嘱时,心里也是暖暖的。

这暖,可以抵御世间万般寒苦。

人生的每一段路都有异样的风景,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精彩。

夜幕降临,楼下广场上一群翩翩起舞的老年人们,看他们含饴弄孙享天伦,看他们脚步轻盈舞姿优美,不禁嘴角上扬。

生活依旧狗血,但未来依然可期。

在《三十而已》里,有个情节我印象很深刻。

就是顾佳梦到爸爸心脏病突发,怎么打电话都没人接那里。人到30+,一边要为娃的学业操心,一边要为老人的养老奔波。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那份有心无力。

但这也恰恰是亲情美好的地方,互相挂念,互相扶持,从幼年到青年,从壮年到老年,每一步都有相应的风景。每次下班回家,看到番茄抱着我的腿甜甜地说“我爱你”,土豆“滋滋滋”地跳个不停的时候,我还是很享受这份世俗的美好,再苦再累,也值了。

中年人,才是真的又累又快乐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