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姐姐的时候,我一度认为养娃也不过如此嘛,又乖又听话,朋友说:“那是因为你养的不是儿砸!”
然后,我二胎生了个男孩,这个小直男,让我这个经历过一次“练号”的全职妈妈全线崩溃……
三岁前,他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如钢铁。
只要是他下定决心想要做某件事,不管旁人在旁边怎样劝慰、或者转移注意力,都不能打动他分毫。
就说某个夜黑风高的夜里,他在外边玩得满身汗水,老母亲要给他洗澡,他却死活不愿意脱下那件他最喜欢的小背心。
不管老母亲怎么和他解释穿着衣服没办法洗澡、洗完之后再给他穿上,他都倔强地双手抱胸,坚决不让人碰他衣服的一角。
一番说教、解释不通后,老母亲索性由他穿着衣服洗澡,想着等他洗完,湿淋淋的衣服穿在身上不好受,就会同意脱下来了吧。
可是,并不。
他坚持要穿着湿衣服上床睡觉。
这还怎么忍?
凭借着身高体重的优势,老母亲蛮横地脱下他湿了的上衣,利落地换上干爽的新上衣,把他放回到床上。
结果,他哭着从床上跳下,迅速地冲进卫生间,抓起洗漱台上扔着的湿上衣,一把抱进怀里,弓着腰,猫一样飞窜到床上,钻到被窝里。
等老母亲如扑鼠的猫一般迅速逮到他,并一把抢过他抱着的湿衣服后,他爆发出如洪水决堤般的哀嚎,再次从床上弹跳下来,冲进卫生间抢夺他的宝贝衣服。
几次拉锯战后,老母亲的耐心已经突破极限,忍不住动用了最原始的“巴掌烧肉”,在他屁股上重重拍了一下,吼他想干什么。
他抽噎着回复:“我就要穿着我这件衣服睡觉,湿了也要穿,就穿这一件。”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儿子这种动物,真是个直线思维,容不得任何回旋。
如果他这“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还可以让老母亲自我安慰他性格的专注,那他天天像个窜天猴一样上蹿下跳,那就太太太太让人崩溃了。
不仅时不时在家里跑来跑去、不停地从床上沙发上桌子上衣柜里冰箱上...... 爬上爬下,甚至连暖气片都没放过。
就是连最安静的看书活动,他都能边看边自己解说,一个人又问又答地说个痛快。
不管家里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发出什么声音,他总是第一个冲过来,大叫:“让我看看,让我看看。”然后满脸疑惑地追问:“这是啥啊?”“咋回事啊?”“为什么呢?”
好奇心强到让人惭愧自己的无知。
就算偶尔静下来,也是给人准备“大惊喜”的“心动一刻”。
有段时间,他非常喜欢打扫卫生,总在某个出其不意的瞬间,端起一杯水泼向他觉得脏的地方,然后开心地拿着毛巾擦拭。
在洗罢工了几个手机、两台电脑后,我深深地检讨了下自己的卫生习惯,软硬兼施地让他明白,所有的电器都不能碰。
就在老母亲得意于自己改装成功他这擦洗电器的“勤劳”爱好时,一次在一起看电视,眼睁睁地看着他拿着手中的玩具砸向动画片里的坏人,然后,心痛地看着那个没看过几次的电视屏幕惊心动魄地碎裂。
他无辜地解释:“我要打坏人保护小朋友,而且,我没有碰,我是用玩具砸的。”
对于这种“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老母亲能说什么呢?
好不容易,他要一个人去卫生间嘘嘘,门外的老母亲突然意识到哗啦啦的流水声太长久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好奇的老母亲静悄悄地挤开一条门缝往里偷看:
他踩在洗漱台前的矮凳上,扭着屁股哼着歌,开心地举着打开了盖子的瓶瓶罐罐邀功:“看我洗得干不干净?”
什么水呀乳液呀霜呀精华呀,除了那缕不甘心的余香还能作为它们曾经存在的证据,其它什么也没留下。
老母亲只能在碎成渣渣的玻璃心里寻找安慰:幸好口红晾干还能用。
经不起折腾的家里不能待,那咱们就去不伤钱不伤感情的室外玩吧。
万万没想到,室外伤己身啊!
哪怕只是下楼去玩,他也能在小区广场上瞬间上演一出撒手没,让老母亲风度全失地扯着嗓子,在人群中不时地练一把女高音。
好不容易看到他小小的身影,他却像脱了缰的野马般,撒开脚丫子就往外跑得更远,像是不把老母亲百米冲刺的潜力逼出来,决不罢休。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家中常备速效救心丸,预防追娃死、担心死以及突如其来的惊吓。
这层出不断的状态,每天都在挑战已被生活蹂躏到脱力的老母亲,更别提他还时不时“偷袭”正做自己事情的姐姐。
看到姐姐在写作业,冲上去抢她的笔,委屈巴巴地讲:“我也要写作业。”
看到姐姐在玩玩具,冲过去撞姐姐一下,或者过去抢玩具,嚷嚷着:“我也要玩。”
一地鸡毛、鸡飞狗跳、兵荒马乱......都不足以形容家里不时弥漫的硝烟气。
什么温柔而和善,什么非暴力沟通,最后统统化作老母亲一阵疾风骤雨般的怒吼,以及最后连自己都心虚的安慰:男孩子嘛,皮厚,耐挫,粗养养更能培养他未来男子汉的气概。
更何况,吼叫虽然有点费嗓子,但着实属于“制服”他层出不穷状况下的“大招”,简单粗暴见效快。
直到有一天,他撅着嘴巴委屈申诉:
“妈妈,你一点都不爱我。”
“你每天都只爱姐姐不爱我,每天都在吼我、打我。”
“你说的爱我都是在骗我。”
我这才察觉到自己的错误,这个小男生大大咧咧的性格里,掩藏不住那一颗柔软的玲珑心。
不会复盘检讨总结的老母亲,不是一个能取得亲子关系最终胜利的老母亲。
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一贯对他的态度。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好像确实是那么一回事——老母亲区别对待姐弟俩。
对待乖巧的姐姐,老母亲大多和颜悦色地柔声细语。
对待调皮捣蛋的弟弟,老母亲大多气急败坏地大吼大叫。
都说重男轻女,会给孩子带来一生都难以改变的原生家庭烙印。搁咱这,也不能矫枉过正,弄个重女轻男,给这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朋友留下什么心理阴影呀。
尤其是看着这个小男生偶然流露出来的伤感脆弱,顿时让老母亲生出一种后妈上位、虐待幼童的错觉。
原来不止是法海不懂爱,不爱学习的老母亲,同样也不懂爱。
一直秉承二胎当猪养的老母亲,紧急向专业育儿书籍求救,一番临时抱佛脚后,老母亲明白,不是男孩调皮爱捣蛋,在老母亲的怒吼中寻找存在感,而是他体内的男性激素——睾丸素决定了他“小冒险王”的天性。
和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冒险也是人前往成功的大前提。
而让老母亲头疼的、男孩的爱“破坏”,不仅仅是因为天性使然,也是他创造力、思考力萌芽的一种体现,更是他求知欲望的来源。
这么重要的天性,怎么能被老母亲的无知而扼杀呢?
咱决不能让它发生!
书中的应对之法是: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考虑他的心理感受,用80%的时间去倾听他们说话,20%的时间留给自己去讲话。
好不好用,试试就知。
在他又一次爬上冰箱顶上看电视时,我不再像以前一样大喊着让他下来,而是笑眯眯地问他:“为什么不坐在旁边的沙发上看,而要爬到冰箱上呢?”
他嘿嘿笑着:“因为站得高,看得远啊。冰箱这么高,坐在上面。能看的风景更多。“
“哦,原来你想看更多的风景啊。可是妈妈好担心你会不小心掉下来受伤啊。”
“那我就小心点,不让自己掉下来。”
“这是个好办法,可是妈妈胆子小,这旁边也没有软的东西可以保护你,还是会控制不住地担心你呢。”
他左右看看,歪着头想想:“那我找个旁边有软软的东西再爬好了。”
然后下冰箱,满屋子找他心仪的可以攀爬的位置。
终于,他找到了床铺边的暖气片,得意洋洋地发言:“妈妈,我以后再想爬高的时候,就爬这里吧,你看,下面都是软软的垫子,就算是掉下来,也不会受伤,这样你就不用害怕了。”
“嗯,确实是个好位置。”老母亲环顾四周,确实没有一块比这个地儿更合适的位置,不禁真心赞叹。
如此几番操作后,老母亲越来越熟练地应对他的各种突发状况,直到有天晚上,哄他入睡时,他抱着我的脖子感慨:“妈妈,我现在相信你是真的爱我了,因为我每天都能感受到你对我的爱。”
黑暗中,老母亲激动地想仰天长啸,能获得儿子爱的肯定,着实不容易啊!
养女儿,只要每天把她打扮得像个小公主一样漂亮、像狂热的粉丝遇到自己的爱豆一样疯狂夸赞、像敬业的厨师为老饕精心烹饪美食、像机器猫一样随叫随到......
甚至有时,只要一个像泰迪熊般暖暖的拥抱,就能收获她死心塌地的小芳心。
可养儿子,尽管上面的“迷魂汤”也管用,但男生天性里的理性和攻击性,还是会让他清楚识别出这些“糖衣炮弹”,本能地向着更大的领域扩充他“爱的标示”
真是:没养儿子光鲜亮丽,养个儿子老了十岁。有儿子的老母亲,既要有一颗能承担哈士奇拆家般的心脏,又要有接收儿子敏感玲珑心的雷达,更要有冲刺奥运的身体素质......真是太太太太太难了本难。
但,咱们中年老母亲们怕过啥?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见招拆招就是咱老母亲的特长。
再玻璃渣满地的生活,咱也能找到那些闪着晶光的蜜糖,在风雨飘摇的育儿生涯中,披荆斩棘,勇往如前,一路乘风破浪。
与奋战在养儿子路上的你,共勉。
养儿子这事我太有发言权了!让土豆吃饭像给他喂毒药,呆在家里满地跑,出去玩一溜烟不见人,陪他玩5分钟失去兴趣,让睡觉死活不肯,做作业像要命,一言不合就生气发飙喊着生活了无生趣,……
回你的话十次有九次都是:“不吃!”“不洗!”“不要!”“不好!”“不开心!”不怕熊娃有文化,就怕熊娃有智商,你一开口他就能怼得你哑口无言,他见招拆招的能力炉火纯青,精力旺盛得你想自杀,鬼点子多得你应接不暇。好不容易安静10分钟,我都担心他是不是病了。
每天,我都在经历着,崩溃着,学习着,反思着……我还撑着没疯真的好幸运啊!不过,要说养儿后悔不?我为祖国养人才我高兴!
你好,我是李点点,3岁女儿番茄、7岁儿子土豆的麻麻,擅长用漫画和文字记录二胎鸡飞狗跳的日常,分享育儿感悟及婚姻幽默吐槽。后台回复“书单”,获取我跟二娃共读1000+书的精华书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