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松鼠课堂高老师,更多教育干货与您分享
本文共1581字,阅读全文约7分钟
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激烈竞争中,每一年都会涌现一批"高考黑马",也有不少考生遭遇"滑铁卢",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而被高考淘汰的人90%都有以下三种特征。
在高三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当局者迷,孩子可能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存在这些问题。所以如果家长看出自己孩子身上有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早教育改正!
1. 让自己忙于学习
这类学生很普遍,在我看来也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们追求的已经不是成绩的提升,而是用自己很努力来欺骗自己,麻痹老师和家长。
我以前带过一个学生,他很用功很努力,会把我说过的每一句话记下来,各种题都做,每天都有刷不完的题。但是过了一个学期之后,成绩依然没有变化。
我向他强调很多次:只需要记重点和课本知识的延伸,多针对自己的薄弱处做模块题,少做套题,会使学习效率更高,但是第二天他又会回到老样子。
不想改变自己,不优化学习方式,每天只想要表现得很"努力"。
如果成绩没有提升,他也会安慰自己,我已经很努力了,大概是没有天分吧。
其实高考的知识量(除去超纲题外),按照正常人的学习速度,都能在高中三年掌握高考需要的90%的知识量。
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建议他们认识到:让成绩提高才是目的,努力只是一种必要方式。
只要现在愿意改变,想尽一切方法去提高自己,玩命般的努力,高考结果就不会太差。
2. 每每不求甚解
这类学生都爱说一句话"我大概知道了(我大概是懂了)"。
打个比方,做一道具体的题,懂了的人可以条理清晰地从头到尾把思路讲一遍,哪个地方为什么要画辅助线,哪一个地方涉及了什么知识点,可以把题目到答案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小思维。
而不懂的人,只能含糊地说,这边要做一条辅助线,这道题我明明记得怎么不会做了。
也许这道题他可以写出解答过程,但是换一个同类型的题,他可能就又不会做了。
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建议:找一个同学,像老师一样教他怎么做。
要教别人做题,给别人指点方向,自然需要自己先熟练掌握知识。
教别人,特别是把不会的人教会,是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这道题最好的办法。
3. 不重视时间利用
每年高考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是超级天才,这部分学生很少,
一般高一就会学完整个高中知识,高二高三参加各种竞赛,随便都能考到清北线以上;
第二是正常聪明+很勤奋。
正常聪明就是第一次学习某个知识能很快掌握并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很勤奋就是这类学生会通过大量练习来进一步巩固知识,并提高解题速度。
第三种就是某个时间突然开窍。
特点是荒废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某个阶段突然开窍发现自己需要好好学了,然后玩命般的努力,穷尽一切方法提高分数。
但无论是哪一种学生,他们的时间利用率都很高。
比如说学校要求中午12点下课吃饭,1点必须睡觉。
正常的高三学生在12点半就离开教室去吃饭了,努力的也在12点45走了,但是他们可以等到12点55冲向食堂买饭然后拿着饭边走边吃,吃完正好走到宿舍上床睡觉。
如果孩子在高一高二的成绩不好,那么就只能更加努力,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不然本来知识掌握量就不如学霸,还用学霸学习的时间去玩耍,怎么有可能考出比学霸更好的成绩?
Tip:一套系统化的学习模式(适合高中生):
第一步:先根据每个考点,做对应的简单模型题,并且有意识地把这个模型和解题方法记在脑子里,做到看见某个关键词就能自然联想到考哪个知识点。
第二步:练同一类的模块综合题。把不同的简单模型联系起来。最好能做到读完题目就能明白这道题具体要考你哪几类模型的组合。
第三步:针对自己第一、第二步的薄弱模型和综合题,多做一些同类题,扫清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并通过刷题巩固,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提高解题速度。
第四步:根据自己水平,循环重复上述过程…..
欢迎关注【松鼠课堂高老师】头条号,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可以收藏、点赞、转发一下哦
加入高老师学习方法提分圈,交给你不一样的学习方法,打开一扇新奇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