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拥有最好的成绩,能考年级第一,
于是天天督促孩子学习,要是孩子考试考差了就着急上火,四处找关系找名师补课。
殊不知孩子学好的关键不在于一时的考试成绩,好的习惯要比好的分数更重要。
"习"的意思就是习以为常,"惯"的意思就是积久成性,
好的习惯是帮助孩子一生的行为模式,一旦养成,孩子就会一直受益,很难改变。
有一句老话: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说好的习惯也决定了孩子的成绩。
一位20年教龄的老班主任直言,"孩子身上要有这3个好习惯,成绩没理由退步",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许多的老师和家长广泛认同。
到底老班主任说了哪3个习惯呢?我们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1、紧跟老师的好习惯
首先要养成紧跟老师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是学好知识的基础。
我曾多年观察学生课堂,发现只有仅少数的学生能够紧跟老师的课堂节奏,老师问到什么问题积极回答,老师停顿的时候能把老师要讲的下一句话脱口而出,迅速利索。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维,要么经常走神,要么就坐着发呆。
现在一个班有几十个孩子,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谁不紧跟老师,谁就有可能被落下。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思维,课下跟上老师的作业安排,碰到问题积极提问,这样才能成为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2、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其次要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独立学习不是指独来独往,一个人学习,而是不依靠老师家长同学,自主自发地完成学习任务。
能够独立学习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准备文具、收拾书包,长大了基本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完成作业又快又好。
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所以家长可以稍微放宽心,不要太过宠溺孩子,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注意培养和锻炼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
3、坚持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有的孩子写作业时,碰到动脑筋的题目就像推到晚一点再做,也有的孩子在写作业时,
总想喝杯水、上厕所,做一些与写作业无关的事情,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坚持独立完成作业。
大部分的孩子都有拖拉的习惯,周末的作业留到周日晚上再写,寒暑假的作业留到开学前再赶,
很少有先写完作业再去玩的,其中的根源在哪里?就在于孩子没有坚持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孩子想拖拉、推脱、玩耍的时候,家长无原则的让步,对孩子听之任之,不仅在孩子心里埋下了"坏规矩"的种子,
而且允许孩子拉低学习、做事效率,以后到了中学甚至大学,在对待学习的时候都拖拖拉拉,没有坚持一口气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孩子成绩差,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三个习惯对于孩子学好尤为重要。
帮助孩子养成这三个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家长每天温和地坚持。
对于孩子还需要哪些优秀的学习习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中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