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这样一个报道,老师给班上50个孩子全都安排了"官职",人人有官做。
里面有我们熟悉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小组长等职位,也有第一次看见的花草管理员、电扇管理员,毛巾管理员,上厕所排队管理员等,林林总总,每个孩子都是班级的管理员。
老师的做法很棒,把班级里的事情细分到每个学生身上,让每个学生都有负责的领域,其实中小学班干部,无非就是管理同学,组织活动,收发作业,检查纪律卫生,劳动量很小。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老师就是按照这个理念来管理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事务中,可以锻炼孩子的信心和管理能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每次回家时,家长们都会聊到孩子的情况,
"我家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这不,又被评上了学习委员,真担心会耽误孩子学习。"
"我家小宝今年退步了,去年还是正班长,这次变成了副班长,不过学习成绩前进了两名,总算没丢我的脸。"
"我家闺女也是啊,当了一个文娱委员,每次班级活动都要找她出黑板报,为班级赢了多少荣誉?"
这时候,往往都是"班干部"的家长在畅所欲言,孩子没当班干部的家长说话都没底气。
班干部本来是辅助老师管理班集体的,现在却成为了衡量不同孩子的"另类标准"。
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班级事务为辅,把职务分散到每个学生头上,可以估计所有人,促进学生之间,家长之间的"平等"。
这个做法对于班主任的要求更高,需要班主任把班级管理权尽量平分给每个学生,顾及所有人,光是想出50个"班干部职位",就可以劝退大部分班主任。
更别说还要解决班干部权力太大,职位有较差,少数班干部被边缘化等等随之出现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集体中,也是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人人皆班干部"对班主任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不能想出那么多的"职位"分配给全班的孩子,全班60个学生59个人有职位,只有一个学生是"平民"。
不难想象,对这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大的心理打击!
每个孩子都是班级管理员,都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不会在班级事务中置身事外,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把自己负责的事务做好,不仅能让孩子得到锻炼,也能使孩子感受到重视,增强自信和责任感,还能建设出一个和谐有爱的班集体环境,可以说一举三得。
我认为这个班主任的做法是正确的,你怎么看?
我是高老师,为你讲授学习方法和技巧,告诉你更多大学和专业
欢迎大家评论、关注、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