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费花好几万,成绩不到400分":校外补课为何屡禁不止?

2019-12-09   松鼠课堂高老师

每次一到寒暑假,或者碰上其他的节假日,一些公立学校的在职老师们就会受到来自学校领导,来自教育局下辖有关部门的群发短信:严禁任何形式的校外补课,请各位老师积极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如今严禁"校外补课"已经变成老生常谈了。回想这些年,补课费从一天几十块和一个月两三百涨到名师班一节课近千元,补课场所从老师家里的小客厅发展到宽敞明亮的培训机构教室,"校外补课"在给孩子提供教育的背后,更像是一张张冰冷的"涨价通知单"。

为什么自从2015年,教育部正式发布相关规定以来,"校外补课"还是屡禁不止呢?

答案很简单,家长有需求,学生有问题,老师也有想法。

一、校外补课,家长有需求

家长一方面对于"校外补课"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也为了孩子从小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四处寻找名师,给自己孩子补课。这看似是一个悖论,实则是家长传统的补课"神话"观念在作祟。

王女士给正在读小学的儿子报了英语、数学、书法三个班,每门课一年的额外花费在4000元左右,光是补习班一年就需要多支出一万多元。

这对工薪阶层的夫妻俩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她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从小不抓紧怎么能行,总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吧。"

社会上动辄上百万的学区房,重点中小学的高额入学赞助费,无不是家长这种心态的体现。但无奈的是,补来补去孩子的成绩却总是没有什么变化。

二、校外补课,学生有问题

学生有问题,"我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大家都在补课,我不补课会被他们甩开","我想让爸爸妈妈知道我学习很努力"。

不只是不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被动补课,一些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竞争压力下也希望通过主动补课维持优势,害怕别人补课学了自己没学,渴望成绩能更进一步。

不管学生是主动还是被动,也不管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还是来自家长的考虑,似乎每个学生和家长都能找到孩子需要"校外补课"的理由。无论孩子的成绩最终能不能提高,在家长看来已经付出了,孩子努力了,获得了心里安慰。

三、校外补课,老师有想法

从2015年到2019年,这4年间"课改"、"学生减负"进行了一遍又一遍,学生在学校的课堂学时不断减少,老师无法做到完善适合的调整,自然会影响到校内教学的安排,同时这也为校外补课提供了可用空间。

另一方面,老师这个职业收入很低。哪怕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无论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老师每周超过70小时的工作时间,拿着5000左右的月薪收入。这在北上广深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面前,一部分青年教师承受着经济的重担。

就像曾经一位重点中学校长所感叹的,如果没有课外辅导的收入,绝大多数在校的青年教师只能沦为"啃老族"。

正是来自家长、学生、老师三方的需求,"校外补课才会屡禁不止,反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因此,想要彻底禁止"校外补课",就要正视和解决家长、老师、学校这三方需求,否则执行起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么光谈"严禁校外补课"意义也就不大了。

1、基础差,上课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孩子,建议用合理的学习方式补进度。

2、知识点不联系,在学校死学而成绩不好的孩子,建议调整心态,补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呢?欢迎在评论中写出你的看法。

我是高老师,为你讲授学习方法和技巧,告诉你更多大学和专业

欢迎大家评论、关注、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