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篇”夫妻之间的爱情境界,决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最终赋灵

2019-07-23     赋灵

看一个父亲是否会真正懂得如何爱护子女的心,只需要看他如何呵护自己的妻子;看一个母亲是否会真正的为子女长远计,只需要看她如何爱戴自己的丈夫。父母的爱情,是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的爱情,从小耳濡目染。或许他们本可以借助对彼此的爱,逐渐从对方身上学会如何对待“与自我内心世界最相反”的模样,可他们往往选择了妥协,无法善待通往内心世界所遇到的那番混乱,在内心的海洋中早早的搁浅,最终退化为亲情的存在。他们的爱情修行不仅关乎着他们是否知道何谓“真爱我们”,更会成为绝大多数子女心中所能看到的爱情未来模样。如果这个世上有人让你不相信爱情了,那一定少不了父母创爱失败的惨象。

爱情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但经历爱情之后所产生的影响,却远不止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一个附属世界,我们会把这种伤害通过感性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所以既然爱过,就算不得已伤害了也要把扭曲的影响降到最低。苏格拉底曾说:男人一定要结婚,一个好的女人会让你快乐,一个糟糕的女人会让你成为哲学家。我认为苏格拉底的这句话既有道理,却又很无理。有理的是他揭示了其中的关联,也知道应该如何善待女人的好与糟糕,无理的却是他把女人推向了具有绝对的好与糟糕之分上。赋灵则以为:男人当然一定要结婚,女人好的部分会让你快乐,而糟糕的部分会让你成为哲学家,如果你拥抱了一个完整的女人心,那你将成为一个快乐的哲学家,即智慧又快乐。但这依然不是很完整的爱情观,因为他把爱情可能出问题的责任归咎于女人了,似乎男人都是上帝视角,是爱情的主导者一样。事实恰恰相反,在爱情中,女人糟糕的那部分,很多时候都是爱她的这个男人所激发的。所以这句完整的爱情观还有另外半部分:一个男人的愚蠢会让女人送你们下地狱,而一个男人的智慧会让这个女人带你去天堂。

异性恋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我在写创爱的时候更是深深的感觉到它的不容易,每个人的爱情想要不死亡那还真是比登天还难,也难怪绝大多数恋人最后都在依赖亲情而没有分开。心中没有了爱的支撑,也就渐渐地越来越没有了“改变自我,升华彼此(通常会被对立阶段的恋爱者们表述为:改变对方)”的那份动力。人间爱情,往往是女人赋予男人感性,使其产生人生突破的源动力;而男人反过来梳理女人的感性混乱,绽放人生的极致色彩。所以一个女人心有多美,那要看这个男人的梳理能力,而一个男人的成就有多高,那就看女人赋予的源动力是否能支持这个男人梳理这个世界的混乱吧。

对于没有借助爱情的力量弄清楚人与人生关系的父母们,其加在子女身上的那些扭曲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虽然我们试图去通过各种行为,去逐个解除这些扭曲力,但所做的这一切远远不如让每个人优先意识到要去修行对异性的“三爱一体”的重要性。很多人不明白爱到底是什么,这确实很难用几句话说明白,但知道这几点或许会很有帮助。爱是万情之王,是人们内心感性的极限,一个人对待爱情的模样决定了他能够在什么样的认知深度上去对待他人的感性。

每个人都有三重感性方面的需求:一、对人生的享有,这需要一定程度的财富支持;二、对内心混乱的梳理以及度过混乱的方法,这需要足够多的才华与足够深的智慧;三、拥有人生的四个方向,形成自我价值,而这需要以爱来共鸣万物本原,进而形成统一场以达成开创。这个世界需要每个人都有渡他人三境的能力,但不是什么人都会让你有动力去甘心培养自己的这部分能力,毕竟提升能力是充满痛苦的。通常一个人会因为心爱的人去弄明白人有这三境需求。每个人的爱人是第一次机会,因为爱人是最需要人一直往内心深处走的人,如果错失了这个最可能的机会,或许可以在成为父母的时候,去为了子女弄明白人的这三境需求。世人的注意力,大都会聚焦于满足他人的第一重需求上,而第二重需要已经是个无底洞了,真正明白第三重需求且做到了的怕是尚不存在,因为这是在弄懂混乱之后的又一个新境界,是我们不需要再在混乱中挣扎之后的事情。

即便做不到,但如果人能知道这三重需求的存在,也足以让我们的人生互相理解了。真的很想对父母们说,我们需要的早已不再是钱,而是我们对人生的意义的探寻。可他们习惯了满足我们的第一重需求,习惯了我们从未长大的模样。不仅面对我们,他们面对自己爱人的时候,也常常停留在解决第一重需求的阶段。而这就是他们人生的境界上限了吧。所以我们需要帮助他们相爱。如果他们之间已经不再拥有爱情而只有亲情了,这并非不能接受,也更不用因此而放弃,这是大多数家庭的常态。只是我们需要面对这个难以借助他们心中的爱去改变他们的现实。事实上,在改变父母的时候,赋灵就有着要去让父母重新相爱的这个愿景,通过让父母更加理解异性和男女之间相互影响的本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f0sLGwBmyVoG_1Zxu5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