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人生的悲与喜,一生的动力源何在?

2019-08-03     赋灵

如今,每个人的人生压力都很大,很难兼顾人生的四个方向,便也无力铸就人生完整幸福的四大支柱。路是自己选的,你说人将来会因此悔恨吗?坚信自己此生不悔的,真的用一生视角看过人生了吗?还是打算用眼下的视角,填充全部的未来呢?也许真的是无悔,毕竟很多人,一生所见到的就是这样的人生模样,自己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不如此呢?是否太过遗憾了呢,明明可以更美好的人生,可以让身边的人都因为自己而幸福起来的。

文章骨架

祝您有一个快乐的阅读体验,从中有所悟、有所得。

人生的完整幸福

你说什么是人生方向?理想、目标,阶段性的计划?人生下来,只是一个婴儿,从生到死,历经了男人/女人,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等四重身份,最终离去。每经历一个人生维度,不就需要这个维度的方向吗?所以“个体人生经历的方向、心中情爱的方向、所在家国的方向、立世之事业的方向,有谁能逃脱呢?而人生完整的幸福,便源于这四大人生方向所衍生的十二大人生命题题的解决。

人生完整的幸福,是建立在这一切都得到了互相支撑的解答之下的。然而,由于家魂的缺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束缚子女成长的家规、家风后,通常以子女身份长大的我们,会极度渴望拥有独立。向家人、社会宣示行驶自我人生的主权,则成了一个人有效人生的开始。

纵然人生的幸福如此之多,但我们能拥有的却很少。初见之美好需要一些运气,所以我们往往借助于收集到的人生理念碎片,急匆匆的就奔向了经济独立。这是人们最常规的自我人生的开始。但从认知本原的角度来说,一个没有相关经历的人,对自己的“未知部分”是难以共鸣其存在的。所以,尽管人人渴望幸福,却又似乎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接近幸福。

为何我们选择了独行?

人们渴望拥有自我,在自我个性萌芽,却又很脆弱的人生阶段,需要所有人与之保持合适的距离。这大概就是我们每个人不由自主地,想要独自前行的源头吧。可独自前行,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人完成所有循环:

  • 内心的成长:历经“得失、对立、迷茫、孤独”等四个长期伴随我们的痛苦,达成人生的方向、价值与意义等;
  • 经济的自足;
  • 深入解读爱情与家国的种种认知与行为。

即要把精力用来谋生,又要把精力投资给个人成长、爱情、家庭关系的认知等。这个成长的成本太高了,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使得所有人根本来不及深耕自己的内心和爱情。而这个时代又过分的推崇所谓的自我独立。人生是打怪升级,死到何处虽与他人无关,但来看看这十二关卡,解读下人生攻略,又何妨呢?人生多是因无知而被动的成长,本就已经是“步步皆领悟,步步仍痛苦”,领悟着过去,痛苦着当下,迷茫于未来,可人生无非就是把你送到这十二个人生命题面前。

所谓的独行,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一段蜜月期的。不需否认,因为万物三境,独行也是如此。只是很快,我们就会明白,独行是通过放弃换来的。最终,独行只是我们的一个阶段,在赋灵的创人生篇之《真我三部曲》中,仅仅就是用来收回自我的一个阶段,接下来我们还要去重新拥有这个世界的。毕竟,任何以舍弃人生的完整换来的一时拥有,其本质不过是换了一种痛苦的活法:以独行之苦代替不被理解的相处,以不完整的幸福换取所谓的不被管束。然而,这并不会让人生有什么不得了的突破,面对混乱,仍旧是死路一条。

独行的代价:动力来源很脆弱

独行的基础是独立,可为了独立而独立,不正视自己到底多少斤两,不明白所处的人生阶段。匆匆跑去工作后,一年累积起来提升自我的时间,存在吗?没有形成对人生完整循环所需的认知储备,如何去驱动种种人生行为呢?

在缺乏家庭传递“四创灵魂”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从经济独立开始,如此我们自然就很容易依赖金钱,去解答其它人生命题,而这个陋习又往往由一种“墨守成规的认知”所驱使。

  • 用钱财孝顺父母,供养爱情,偏信于金钱至上的人生理念,所有的精力用来换取钱财;
  • 到了第二阶段,便用更多的钱赡养父母,养育子女,买卖一时的爱情,躲避内心的混乱;
  • 终于勉强熬到第三阶段的时候,也许还能有足够的钱,可以将梦想砸出来,可人生动力没了,心中的爱没了,家也是支离破碎。

很多人急匆匆的跑去工作,以为可以摆脱父母,以为有了钱可以谈自己理想中的恋爱,组建再也不会束缚子女的家庭,但这一切都只是一场梦。子女们的独行,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无法再从家庭中,得到他们所需要的那部分认知了。如此循环,一代接一代,比“愚公移山”还坚定。想必他们也曾笑话过那个放羊的孩子。“你长大了要干嘛?”“娶媳妇”……“娶完媳妇呢?”“生娃”……“生娃干啥呢?”“放羊……”

一个家庭的这种循环要如何打破呢?其实每一代人之所以重新学习,就是一次重新认知的机会,都是有可能打破这个循环的。这也是我曾在《家魂》中明确了“每个家族都必然会有一代甚至数代人,牺牲自我,去为这个家树立家魂,赋予伟大内核的”。但独行,几乎断送了每个人去积淀这部分,形成体系的可能。

爱情、家庭,过度消耗事业产生的价值,为了事业又压榨仅有的精力,这是从步入自主人生的开始就埋下的隐患。长期以往,恶性循环,最终形成了充满扭曲的不平衡人生。人们常说,我们要在家庭、事业、爱情之间平衡。然而,这是不可能平衡的。

常态人生

特别是,作为独行者,一个人的时候,最容易找不到动力之源。所谓的动力之源都藏在四创之地,分别是“永生之灵,三爱一体,家魂,梦想”。我们通常会以梦想作为源泉,也在某段岁月里,会以爱情、家庭为动力来源。只是后者往往跨不过相应领域的第二大人生命题,就此与动力之源中断了联系。没有了动力之源,真的会令人倍感孤独、无助。

四创之地:人生初见的复生,完整的动力源

大多数人的人生推进节奏,是不可能进入四创之地的。很多人努力一生,也不过就是达成了上图那种“事业型成功人士”。由于年轻时的我们,偏信着各种碎片化的理念,来到中年期间时,根本没有梳理混乱的方法,同时内心又丧失了对人生四维的初见之心,虽口口声声说要保持初心,但初心只能在四创之地复活。可要如何解开中年阶段的“四大人生命题”?

  • 自我还有希望吗,存在有意义吗,一切还会有激情吗?
  • 爱情,不过就是亲情吗?
  • 三代家人,还能相互理解吗?全是累赘吗?
  • 梦想,此生还有可能吗?

赋灵,最为看重人生四维的内在联动。一个瘸腿人生,自然是很容易扭曲,产生痛苦的。然而迄今为止,人类的行为尚不曾普遍涉及到这些区域,又如何会有相应的传奇故事,传颂于人世间呢?没有相应的经历,心得,又哪里来的内涵以展示和共鸣呢?未来人类的新时代主题,莫过于追求四创之地。

灵魂枷锁与定位

只能用有限的方式去描述这些美丽人生的存在。这于你我之间,何尝不是一种悲哀?人生正是常常如此,才不得不在各自的人生路上,独行下去。即使看到了再美的风景,又如何呢?绝大多数人的一生,就只是碎片化的一生,今天忙东,明天忙西,没有合适的方法,如何梳理出意义呢?还是就此任由它们成为碎片化的过去,淡忘呢?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个人和或机构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擅自转载或大段引用本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BGbYWwBUcHTFCnfO9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