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崛起之路,漫漫兮,其修远兮

2019-08-02     赋灵

“当代女性的悲剧,不是从踏入社会那一刻或者从出生开始的,而是三千年前就埋下了。数千年来,那么多的文化瑰宝,却找不到什么书是写给女人心去共鸣的,也找不到什么形象是可以供女性成长借鉴的。历史对女人的成功没有定义。”

女性地位在崛起?先救救人类的中年危机

近日,有几位优质的中年女演员,突然向世界发声,希望能够得到合理的对待。并不只有她们在焦虑这个问题,谁的家里还没个或即将步入中年的女人了?作为一个想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温和些的人,我也是一直在思考,被压抑数千年的女性,到底该有着什么样的精彩?有的人执着于这种行为的正义或矫情,但《赋灵》更关心如何迎接这份必然。

当代女性定位上的尴尬,根本还在于数千年来,其在历史、文化以及人类信仰上的严重缺席,几乎没有什么形象可供借鉴,中年妇女尤为如此。试问,有多少人还在物化女性?还在贬低女人的感性波动?还在诋毁她们对人类的贡献?在这样的风雨中走过,谁还能期望这满园春色,依旧在呢?

从轴心时代的第一批圣贤(诸子百家、希腊三杰)到现在,人类的感性就一直被压抑着。在这个认知体系下,没有感性的地位,女人的生存空间极度狭隘。而这并不局限于女人,男人的感性也同样,没有得到很好的认知。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仍以“得到公平的工作机会和待遇”,作为男女平等的表现,以能做女强人,或有权利以单亲妈妈的身份活下去,就叫做女性地位的崛起?然而,任何以舍弃人生的完整换来的拥有,又怎能算拥有呢?不过是换了一种痛苦的活法。以独身之苦,代替不被理解的相处;以不完整的幸福,换取所谓的不被管束?

这些针对过去的社会现象,而做出的体制上的改动,或者直接走向另一个极端,又怎能真的支撑女性崛起呢?真正的拥有和崛起,必然是形成了统一场,是能够让所有人或绝大多数人去共同追求,彼此成就完整人生的。

在这些碎片理念的推动下,到了中年后的她们,自然也只能继续依赖自己去勉强应对中年危机,谁能帮得了呢?之所以人到中年,就不能再延续年轻时的那些追求,一方面,是这些理念,早已在步入中年前的混乱中被冲击的粉碎;另一方面,这是人生本质上的阶段性分化(人生三境的第二重)。男女的中年危机,是自古就已经存在了的,只不过,是现在才有了机会,让女人可以发出心底的声音。

男人的中年危机,源于其从女人(也连带包括游戏、事业等)那里得来的感性,渐渐消磨殆尽,随即是一切动力的消失、梦想的根源性毁灭,基本上对一切都不会再有激情。而女人的中年危机,则源于长期没有被男人温和地梳理其内心的感性,以至于于无法应对内心的混乱,最终找不到定位。男女的中年危机是互相造就的,解决也必须是相互的。

独立,一个被过度推崇了的伪命题,女性的独立更是荒谬

如今每个人的人生压力都很大,这一切都与这个时代被过分推崇的自我独立息息相关。独立,往往意味着一个人要自己完成,对所有人生问题的解答。诸如“人生四苦:得失、对立、迷茫、孤独,人生的方向、价值与意义”等。只是绝大多数人的眼中都只把独立定性为经济独立,并一叶障目,只看到了经济独立的好处罢了。

人生四大方向,十二命题

人生完整的幸福源于这四大人生方向、十二大人生命题题的解决,然而我们总是从经济独立开始,并以此来辐射对其它所有问题的解答:

  • 用钱孝顺父母,供养爱情,偏信于金钱至上的人生理念;
  • 用更多的钱赡养父母,养育子女,买卖一时爱情,遗忘内心的混乱;
  • 也许钱多了,最终真的可以将梦想砸出来,可人生动力没了,心中的爱没了,家也是支离破碎,形同陌路。

很多人,努力一生,也不过就是达成了图中的这种“成功人士”。没有成功也不必自怨自艾,不妨问一问自己,独自解决这些问题,你凭什么?在所谓的经济独立,摆脱父母的管控之余,也失去了容忍他人的可能性。既然坚决地以为仅靠自己就可以前行,那就必须做好独自面对人类所有痛苦的准备。解开中年危机的“四大人生命题”:梦想,此生还有可能吗?家人,还能相互理解吗?爱情,不过就是亲情吗?自我还有希望吗,存在有意义吗,一切还会有激情吗?

常见人生成就

有人会告诫我们:独立思考,真正决定了你可以走多远。但对这些“自以为掌握了天下道理,实际仅仅是意识维度中的一些理念碎片”的人们,哪有什么独立思考的可能。“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成为他们永恒的口头禅。所谓的独立思考,顶多算独自思考,没有一化千人、千人合一,不能融合古今中外的思想,偏执于一个狭隘的三观理念体系,既无方法论可以梳理这些理念间的冲突与混乱,更无本原可以融合这一切,产生源源不断的人生动力。

人生完整的幸福以及享受,是建立在这一切都得到了互相支撑的解答之下的。尝试独立或者向家人、社会宣示自我的人生主权,确实是有效人生真正的开始,但一个人要完成所有循环,那成长的成本就太高了。独立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使得所有人都来不及深耕自己的爱情和内心,使得所有人,要么站在边上,看着这场混乱,连下场的勇气都没有;要么慌乱地被推下去,在混乱冲击中,失去一切本心。

中年危机的隐患,多源于人们年轻时,对个体独立的过度夸大。在这个人生阶段,碎片化的理念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主要信仰内容,偏信成就了所谓的个性张扬,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把人生的完整撕的粉碎。过回头时,发现人生早已是一地鸡毛,想补救又觉人生太累。

人从来都是一个协作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永远不是独立的,摆脱了家庭,你能逃得掉单位吗?你的同事会比你的父母更容易沟通吗?你的老板会舍得花一分钟,看看你真正的境界需求吗?很多人急匆匆的跑去工作,以为可以摆脱父母,有了钱,可以谈自己理想中的恋爱,组建再也不会束缚子女的家庭。笑死人了,有多少人将一切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工作,最终还是把自己的一生给毁了?

为了独立而独立,不正视自己到底多少斤两。跑去工作后,一年累积起来提升自我的时间,能有几十个小时吗?根本就没有完成,对人生完整循环所需的认知储备,又怎么能驱动你们的人生行为?更何况,数千年了,我们还在以轴心时代的自我认知为上限,迭代了数千年,都没逃出去;再不然,就是做个什么都不信任的散客,匆匆过往人生。

说了这么多,最终是要落在女性独立这个话题上的。女性的独立是什么?一切依靠自己吗?完全不被任何人束缚吗?独自一人,可以决定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想独立可以,不妨试试如何解答这十二个问题先?被动无知的成长,本就已经是“步步皆领悟,步步仍痛苦”,领悟着过去,痛苦着当下,更会把你送到这十二个人生命题面前。

女人的先天缺陷,恰是无法梳理自己的感性,须通过感性来让一个男人的所有理性,为之所用。如果没有人类共同打造一个对待感性的宽松氛围,能怎么个独立呢?谁会放任你的那些个性?走出去,然后被那些丧失感性的禽兽给杀死?女性独立都宣传了这么多年,除了被送到危险的地方,如今的女性真正有了什么不同吗?

赋灵,最为看重人生四维的内在联动。一个瘸腿人生,自然是很容易扭曲,产生痛苦的。然而迄今为止,人类的行为尚不曾普遍涉及到这些区域,又如何会有相应的传奇故事,传颂于人世间呢?没有相应的经历,心得,又哪里来的内涵以展示和共鸣呢?未来人类的新时代主题,莫过于追求四创之地。而女性地位的回升,显然是为了补全这个人生内涵。但如果从内心就不把自己视为完整人类的一部分,人类又怎么会让你滋润的活下去?

女性形象三部曲:青年、中年、老年

一个女人的形象,要在一个民族文化中完整的树立起来,必须在相应的人生阶段,拥有足够多样性的形象沉淀。这需要整个世界联合起来作答:不同阶段的女人,应该如何应对人生四维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还要面对,一个大部分男人都不可能给出这种人生展望的世界,可这是我们面对着的时代背景。

人生三部曲 阶段主题

  • 青年:初见“爱的知行三境”,打通家人父母的认知,寻找一个可以渡君三境之人
  • 中年:赋灵子女,从容渡过自己内心的混乱,与爱人共鸣“三爱一体”
  • 老年:拥有众生之母的智慧

每个人都有她的成长环境,这不是个人所能选择的,尤其是每个人的被赋灵阶段,也是社会、家庭、父母等共同完成的。至于那些能说出“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这种诋毁女人价值的沙雕言论的人,也是完美地切割了自己对人类的负面贡献,撇清了自己那代人的责任。女人的确会是社会混乱的放大器,但也是幸福的放大器啊。别忘了:女人好的部分会让你快乐,糟糕的部分会让你成为哲学家,而不是一个喷子。

青年(18-29)

青年人总是百花齐放的,也是最不需要什么固定形象的。人们自由地选择、坚信着自己突然就共鸣了的理念,不知世界之繁杂,不解意识之深远。自古流传着的美丽故事,并不少见。似乎一切都用之不竭:健康、激情、后盾、拼搏。

每个人都曾以为自己独特,乃天选之人,坚信着将来会有一整套可以适配自己认知和所有性格的爱情、家庭、事业,从天而降,围着自己转。尚不知道这其实是很奢望的。对此期间,唯有祝愿,无从多言。只愿所有从青年走过的人,最终能够:

  • 真正有所沉淀,知道理念都是短暂,该去感知什么
  • 即不被爱情初见所迷晕,也不被其混乱所杀死,仍然相信、探索
  • 能与父母保持交流,容纳不同的意识风格
  • 能知道,自己喜欢做的和自己正在做的有什么关联

中年(35-55)

中年人该追求什么?这对于长期处于被动形态的女人来讲,真的很棘手。这阶段的男人要么已经将事业作为人生价值唯一的寄托,要么已经很难再有方向,就此一生了。该由谁来关照女人内心的混乱,为之梳理呢?换言之,这个年龄段的人,男人尚能以事业成功的形象出现在社会舞台上,女人呢?她们该当如何,就此被供养着么?

没人梳理她们的混乱,任由她们延续着少女时的心态,还期望她们可以理解自己的作为,厌恶着她们被混乱所折磨的心态,本就是愚蠢的表现。于是,什么性格不合的说辞统统跳了出来。混乱中的女人形象尤为难以打造,哪有那么多的少女感呢?皱纹本该代表智慧,可男人的理性从未灌注在里面,多的不过是互相绝望的宿命感。表面的光鲜,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女性生命中的第二、三重需求呢?

如今的女人,空有表象上的独立,盲从地接受着近乎于相等的平等。在古人百余代人的积淀下,都未有可以被今人学习的对象。要说完全没有,也不尽然,曾经的“管道升、卫夫人、花木兰、黄月英”等,大概都是男女通吃的女性形象吧?只是在一个感性束缚的年代,女性的光芒始终被压抑了。若能化被动为主动,必成为新时代女性大有可为的地方。

  • 尝试理解人生的完整,学会一分为三,携带混乱前行,多一些情绪的宣泄途径,能够将自己可示化,讲清楚
  • 认清自己与爱人的特长,主动接受理性的梳理,为爱人提供感性的力量,向彼此内心深处理解,与爱人感理双升华
  • 陪伴家人,解决三代人的问题,修缮家魂
  • 用多余的精力,深耕被中断的梦想

然而,事实略微有点残酷。女人通过经历而非理性来判断,这也是为什么解决女人中年危机,必须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事情。她们需要整个社会给予更好的社会体验,进而才会更加放大这份美好还给世界。这种先天的被动缺陷,并不是那么容易克服。尽量在青年时期就注意到这些吧,及早埋下解决中年危机的种子。女人的一生是不能没有爱的,但传闻中的爱情故事,几乎都没有相守的部分。对于绝大多数婚姻来说,确实很难做到。正所谓,爱情如何开始,什么一见钟情,门当户对,并不能决定以后就一定可以渡过混乱,互相帮助对方渡过中年危机,这完全是爱情的两个阶段。

老年(65+)

老年,常常意味着即将退出社会舞台,但渡过这一生,也必定是有着自己的无穷感触。特别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在女性崛起的道路上,会有着很多的智慧,要传递下去。只是这条路,必须是一步步,从出生走向青年,从青年再走向中年,如今中年的形象尚没有树立稳妥,老年也暂时只能遐想了。未来,大有可期。

女性地位的回升,本质是人类感性的回归,需要每个人从懂得善待感性开始

未来的人类,一定会逐渐走向男女平等而尊重彼此天性的路。能看到现在许多比较成功的中年女性,正在发出声音,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声音被人们所争议是必然的,它完全符合了人类意识维度的根本特性:四言论,即“支持、反对、中立以及认知本原碎片”。但成功也是必然的,这是现代人类有史以来,五千年母系氏族,五千年父系氏族之后的又一次循环。是人类内在的本原在慢慢复苏,只是希望这一路风波过去,能少一点牺牲,多一些温和。

女性地位的回升,本质是人类感性力量的回归,这不是在表面上,给予女性什么样的权益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懂得善待感性开始,需要我们在人类文化基因中积淀出这样的特性来。否则再多的权益,也无法抵挡那些蔑视感性力量的人群,对女性群体的迫害。如今,所谓的女权组织,也是乱象丛生。在各种理念上的过度表达,不仅不利于女性真正的弄清自己的定位,反而会激发人们对感性无节制的排斥,而且又能真正的对正统文化有什么冲击吗?根据人类本原,融合传统,补足传统,才能统一所有人,去为了感性的养成而努力。

善待感性,并不是只有女人的感性才值得呵护。呵护男人的这点脆弱感性,是其与女人内心保持共鸣的基础。男人更需要认同感性力量本身,之后才会慢慢形成对感性的梳理能力。尽管男人一贯以理性示人,但俗话也有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他们的感性更加脆弱,真的很容易被功利心完全占领。在上个认知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男人,不乏习惯用梳理自己感性的方法,去梳理一个女人的内心,而有的,更表现的就如同冷血动物一般的,只会计算一切得失利益。这很真实,绝大多数的家庭中,都会看到不同程度的存在。

人这一生啊,虽然男女生而不同,但也只能尽力结合天性将自己的人生写到满意为止了。即不是男人更需要女人,也不是女人更需要男人,只有互相成就,这是平等的根源。男人与女人注定要成为彼此的救世主的,可这一切,都建立在灵魂底层的沟通上,在于渡过爱的混乱,达成彼此的三爱一体,从而辐射其它四维。然而,我们也能看到,在这场混乱中,正有以数亿计的人,连爱的场子都下不去,只能在旁边蹉跎着岁月,更有人鼓吹爱情消亡论,婚姻消亡论。如此恶性循环,试问,谁的中年还有可能找到定位?谁的晚年还有可值得追忆的人生?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个人和或机构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擅自转载或大段引用本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gh5XWwBUcHTFCnfzcn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