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如今的人们,普遍拥有了过去的士大夫阶层,才会拥有的寿命长度,却又没有达成他们的智慧,而是继续停留在了人生只有四、五十年的生涯规划中。这种习以为常的人生心态,或许也传承到了你的潜意识之中。
先贤的认知,只够我们,快乐地撑过人生前三十年
如果说,古代的信仰体系,能够让人们在慢节奏的世界里,耗掉余生的多余精力,去体悟其中内涵的话。那么,在如今的这个快节奏世界里,或许只需要十年吧?如今的世界,一方面,科学技术让人们普遍越来越长寿;另一方面,信息的快速传递,打破了过去的学习顺序,让我们早早的接触到了各种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也跟着变得更加的混乱。这与古人的成长历程很不同,即便是儒释道兼修的王阳明,也是分成好多个阶段,去逐个钻研这些信仰,并最终化解了其中矛盾,开创出心学的。
很多人怒斥着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代人,说他们缺乏信仰。可这些人,是否能睁大眼睛,看一下新的时代现实呢?是新时代的混乱,让我们无从信仰,而不是我们不愿意接受,更非乐于肤浅。我们早早地就出现了所谓的“佛系青年、道系青年”,可这根本无力支撑我们前行太远。在应对剧烈的人生节奏时,我们早早地就把过去的信仰体系中,所蕴涵的潜在价值给用尽了。很难再去信仰它们,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活下去?
再看那些把缺乏信仰,归罪于“如今的年轻人不爱读书”的人,他们向往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热,甚至觉得我们只要回到那个时候,就会重新幸福起来。可事实上,现在人们的知识焦虑,都已经到了可以用来贩卖的程度了。五分钟读一本书的APP乘机兴起,可读书读不出来价值,或者读出来的仅有价值,转瞬即被下一本书给抵消了,又该如何呢?
新时代的混乱,不仅形式上大大的变化了,更是在源头上有着根源上的巨变。过去的人们,平均寿命都只有30多岁。长寿的人虽然在年龄上,也能达到今天的水平,但比例却是极小的。以至于迷茫的人,在他们的人生阶段中,是没有寿命供他们退回到对立阶段,去释放伤害的。但是,这种人生认知,却很大程度的保留在许多人的心中。在他们眼中,人生只有五十年不到的预期,而这与他们的寿命完全不相符,也就意味着,人生长度一旦超出他们的预期,那么他们就必然是极度空虚的。
孔子有云,老而不死是为贼。我们必须考虑,人们普遍长寿以后,这些未能渡过混乱的人,可能会带给后人的诸多影响。这是新时代,“凭空”多出来的一部分人类,他们不以新增个体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新增的年龄分布,并携带着他们的人生阶段出现,是有着无处安放的灵魂。看似仅仅是人口老龄化,但对于社会而言,并不仅仅是供养他们那么简单,他们还会向这个世界输入了太多太多的混乱。所以,一个可以顾虑所有新出现的人类群体的思想,必须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他们,唤醒他们的心,成长起来。
世间的苦,让我的一些朋友,预期仅有五十岁
长寿,使得我们具有应对“知识大爆炸”的可能,我们需要梳理出一些新的认知体系出来。但在此之前,我们所拥有的效仿前人的那些人生追求,能支撑我们的灵魂活到几岁,能帮助我们迎战多少人生苦难呢?
你觉得你能活多少岁?我的几位朋友曾对我说,他们觉得,人活个四、五十岁就够本了,再多活下去也会很没意思。虽然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有的时候,真的会有些悲哀。看似我们还能再做二十多年的好朋友,可一想到,我希望自己能尽可能地要活个七十年,好去达成自己永生事业的时候,就突然会觉得二十好短。二十、七十、五十,这三个数字跳出来,岂不是意味着,为了之后的五十年,我或许需要再去认识许多人才行呢?
他们的人生,即便到那时没有终结,只怕也没有为此做什么铺垫吧。此后的人生,在他们如今看去都对他们自己都已经是没有意义的了,又还会去在乎,是否会有其他人出现在那些岁月里吗?他们会爱惜自己的人生吗?若是如此,他们又会对人生塞下多少希望?塞下多少热情呢?而这种活着的意义更是不完整的,大概只是想把人生能享受的东西都享受一遍,作为生命的意义吧。可我们是朋友,因为彼此都是真性情的人。我希望他们会有所改变他们的想法,但或许这还需要先让这个世界有些变化才行。
父母,还请你们尽可能的见证我的人生
这样想法的人,并不止于我的个别朋友。但真正对我们造成很大压力的,其实是我们的父母吧?有一天,我问父亲,你觉得你能活多少岁?父亲:六七十吧。我便追问:那如果你比预想的多活了几十年,此后的人生你可有想过要怎么过?
每个人都可以临时回答几件事,但很显然,那些临时答案根本无法填充那么大的空白。你即然从没有放入希望,那便经不起追问。现在的人普遍更长寿了,如果你从来没有往那些可能多出来的人生里装过东西,那段人生就是空白的……你所有的计划都是按照你的时间预期来安排的,包括催促子女的人生。不管你怎么解释,你都没有注意到是什么在你的潜意识中作祟,让你总是忍不住地推着子女前行。
于是,你说:人生二十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可你有没有注意到,就是这二十年,你已经可以完整经历我的事业的崛起、巅峰,甚至是衰落了,已经可以将我走向最辉煌的人生阶段,全部见证了。所以,你真的会无事可做吗?还是你根本意识不到,你其实还可以再参与一次人生的激情呢?
在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下,长寿是一个很容易出现的事情。相比人生不够用,那些凭空突然多出来却又无法再参与这个世界分毫的人生,是多么的恐怖?如果人生只是用来享受的话,也许30年就会失去所有的味道,因为三十年后,这个世界的美丽,大都不再是为你而来的了。
余生七十年,将永生之业塞进一生中
深深地觉得,自己就是活一百岁都不够,有太多的东西要做,有太多必须真正到了那种年龄才能拥有的视野,才能看透的东西……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自己能活个90来岁,但假定这件事就这么发生了,怎么办?要急匆匆地将什么放进这最后的几十年里?下不完的象棋?旅游世界?看孩子?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可以取缔你曾经忙碌的每天吗?
不怕人生不够用,就怕人生用不完。就像我如今所做的这些,足以让我在八、九十岁时,都依然有想要继续活下去的的渴望,有想从中挖掘的东西,渴望能够多活一段时间,多为人类做些只有“足够经历”才能做出的贡献。
人生是你自己的,起码把人生意义做的超出一生的长度些。而真正能称之为人生方向的,其实往往都是一生很难达成的,于是,有的人会觉得,忙碌了一生也没真正实现,有什么用呢?只是遗憾。然而,我以为,莫说人到了百年都没有实现这些梦想,即便是我提前死了,我也会希望,经此专注、坚持的一生,能感动到一些人,让他们愿意把我的事情继续做下去,最终能让这个世界,代我去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