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多用心
“用心”对修行者而言是多么重要啊!“用心”虽然只是两个字,却包涵一切的道理。如果肯用心,道理就在眼前、就在开口动舌之中;如果不用心,哪怕真理就在面前,也是不知不觉。
佛经里,有以“吹法螺”来譬喻“说法”。法螺是什么东西呢?我举个故事──
在一个小村庄里,村人从未听说过“法螺”。有一回,一位外地来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个海螺来到这个小村庄,很悠闲地在树下吹奏起海螺来。
那海螺吹出来的声音很悦耳,吸引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人来听。当他停止吹奏时,很多孩童围到他的面前,说:“你的声音怎么那么好听呢?”
年轻人老实地告诉他们:“那不是我的声音,你们听到的是这个海螺所发出的声音。”
孩童们很好奇,拿起海螺前看后看又摸一摸,怎么摇它也不会发出声音。年轻人就从孩童手里拿回海螺,又开始吹奏,吹了几声后,才对围观的人说:“海螺本身不会发出声音,必须有人用‘心’吹它,才能吹出各种动听的声音。所以,凡事要多用‘心’啊!”
虽然道理就在眼前,如果不肯用心,再好的道理也不会对我们发生任何作用;如果日常生活不离开用心的行动,则语默动静无一不是佛法、无一不是教化。
由此可知,学佛是很平常的事,只要时时刻刻“多用心”!
积习难调难伏
曾经有一位商人,从出生地北天竺来到南天竺作买卖。停留在南方的时日愈来愈久,因缘际会下有人作媒,就在当地娶了一名贤淑女子为妻,在此安居落户。
新婚妻子烧得一手好菜,却总担心丈夫是北方人,不知是否吃得习惯?偏偏商人一回到家,一坐下来便二话不说,一阵狼吞虎咽,吃饱了就起身而去,一句‘好吃、不好吃’的回应都没有,更遑论体恤她辛苦烹调的用心。
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问他:‘这汤才刚煲好,你竟然一口气就喝了下去,难道你有特异功能,一点儿都不怕烫吗?’丈夫依然埋头大吃大喝着,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妻子有些气恼地说:‘我一个人待在家里,每天努力想着烧什么菜,就为了让你享受家庭的温暖,工作之余放松一下身心。但是,你一坐下来就拚命地吃,好像怕有人来抢食似的。为什么你要这么匆忙,不能陪着我悠闲地享用一顿饭呢?’
丈夫听了莞尔一笑,故弄玄虚地说:‘这是我家祖传吃饭秘诀,不能随便说出去。’妻子一听更止不住好奇,百般劝诱他说出真相,甚至威胁若不如此,以后就不烧菜给他吃了!
丈夫怕妻子真动了气,只好松口:‘唉,吃饭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从小,我看祖父一辈,吃饭都非常快速,赶快吃完就去下田作务,我从小也就这样跟着学,以为吃饭就是要这样,吃饭快已经是一种习惯,也不曾想过要细嚼慢咽;这就是我吃饭这么快的秘密。’
商人求福
一位商人一心求福,希望事业成功、赚尽天下财富。有人告诉他:“只要每晚用最好的柴拜火神,钱财就会如热火般滚滚而来。”于是他遣人上山砍柴,用最好的木料,三年不间断拜火,怎知生意不仅没有起色,还日渐衰退。
又有人告诉他:“每天太阳、月亮出来前,准备丰富的祭品虔诚礼拜,就会日进斗金。”于是他天天杀鸡宰羊祭祀,连续三年拜求,生意却愈来愈差,不仅花光家产而且病倒。
多年来一直拜求,不仅没有得到福,还增添心中烦乱。人人都说佛陀是觉者,他决定到孤独园请佛开示。
见到佛陀,商人大声哭诉过往为追求财富名利,用尽心力却一败涂地。佛陀告诉他:“你为求财,大量砍伐树木当柴烧、大量杀害动物来祭祀,造业深如大海,怎么可能得福呢?现在开始,你要孝顺父母、发心行善,同时要去除内心的贪、嗔、痴、慢、疑。相信正法且精进入法,才能使身心安住。”
商人听了心开意解,忏悔过去愚痴犯错。心病去除、信心生起,决定回去老实地做生意,并且随分随力为社会人群付出。
期待人人以正信的力量,发大心、立大愿,信愿行具足,才能圆满诸事、得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