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林业局让嫁接红松成为职工增收的“幸福树”

2020-02-04     镜泊湖小叶子

让嫁接红松成为职工增收的“幸福树”

中国林业网 http://www.forestry.gov.cn/2019-07-01来源:龙江森工集团



“嫁接红松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把红松果林的结实期由20年缩短至5年,你说这是不是摇钱树啊!”在东京城林业局有限公司种植户乌洪国经营的樟子松人工林里,他扶着一棵树龄10多年的红松嫁接苗木高兴地说,“它去年立了‘大功’,结了100来颗塔子……”

乌洪国的这片樟子松嫁接红松经济林位于镜泊湖畔的湖西经营所,是东京城林区最早的一块试验林。“樟子松在幼苗的时候嫁接上红松接穗,三年后可以结松塔,十年达到盛产期,见效长达上百年。”乌洪国说,按照现有技术成果算,每公顷可定植900棵嫁接树苗,进入盛果期,每棵平均能产出40个松塔子,每个塔子出二到三两松子,按20元钱每斤算的话,每棵树的收入都在200元以上,一公顷的产值就能达到20万元之多。


说起乌洪国的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的“姻缘”,还得回溯到2005年。那一年,乌洪国因工作需要与牡丹江林管局谢虎峰总工程师一起搞起嫁接还林工程。谢虎峰在70年代就试验成功了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是该项目的发明人,并在多年的林业生产中起到了突出作用。“70年代这项技术的发明,是为了让红松快速成材,支援建设。到90年代初,这个技术才被当时的林业部定为重点项目去试验推广,探索木材和红松种子的经济效益。”乌洪国说。2010年,谢虎峰从一线退了下来,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改良和推广的重担就压在了乌洪国的身上。10多年来,乌洪国和他的团队多次到龙江县、鸡西市以及吉林省等市县林业局做培训指导,或承接项目,共改良和推广果林5万多亩。他的推广让很多人学会了嫁接技术,认识到了嫁接红松果林带来的效益。

乌洪国说:“嫁接技术有很多种,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劈接法、舌接法和短枝接法,现在以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为主,成活率最高。同时嫁接的起止时间也做了改进,延伸到了3月中旬到6月中旬。”为了提高产量,在嫁接成活后的2个月,他的团队还研究了“去顶剪头”技术,把红松接穗的顶端剪掉,让剪掉的部位生长出更多的侧芽新穗,促进结实量。乌洪国边说边介绍起一位正忙着嫁接红松接穗的工人,张大姐嫁接果林的经验已有24年,只见她这一削、一剪、一贴、一绑,手起刀落、干净利索。她表示,这个过程需要三字诀,稳准快!10秒钟之内就要完成,这样成活率才能有保证。

2007年,乌洪国在东京城局湖西经营所植造了1公顷嫁接果林,嫁接成活率和生长效果都很好,在实验成功基础上开始在东京城地区大量推广。2010年,新城经营所完成了30公顷的嫁接果林;2014年,湖北经营所利用沙场等退耕还林地块,完成2.6公顷的嫁接果林,显著提高了退耕还林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如今,东京城局已有3348亩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并且这一规模还在逐渐增多。今年春天,新城经营所的职工柴青海将种植玉米的山坡地定植了近8亩的红松嫁接树苗。看到九年前经营所嫁接果林种植户的产量收入,柴青海后悔地表示,如果早些年多嫁接些红松,现在也能棵棵结满“金疙瘩”。

“以前白给也没人搞嫁接红松林,现在都抢着种,树苗都涨到8元钱一棵了。”乌洪国笑着说,当初和师傅谢虎峰搞这项技术的初衷就是为了修复生态,向林地要利益,让种植户实现长久的收益。他还说,松树上还有一样宝,那就是松花粉。古人称:“松柏之气可以使人长寿!”所以松花粉堪称“花粉之王”。天然林树木太高无法采集,嫁接红松果林在10年前都不超过5米,方便人工收集。 这一资源能成功开发的话,樟子松嫁接红松的经济价值将不可估量。(孙大海 沈金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bjKE3ABgx9BqZZIe9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