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模范婚姻,一度被网民们吹到天际,说这是难得的一夫一妻制度。
其实这只是一个传播甚久的谣言。
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是患难夫妻,北周时,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被权相宇文护逼死,杨坚的父亲杨忠被宇文护拉拢,杨忠拒不同流合污,结果被打入另册,备受排挤打击。杨坚和独孤伽罗这对年轻夫妻在磨难中结合,感情非常好。
两人曾经约定过“誓无异生之子”,也确实一生遵守了这个约定,隋文帝的5个儿子和几个女儿都是独孤伽罗所生。
但以此认定隋文帝只有一个皇后,未免有点不合史实。
一、隋朝的后宫制度
《隋书》中有明确的记载,隋朝后宫,除皇后外,设三嫔、九世妇、三十八女御。那么这些后妃们设置了多少呢?是否像传说中说的,隋文帝深爱独孤皇后、一律不设呢?
没有。
独孤皇后的确非常嫉妒,她对后宫的防范也十分严厉。在她坚持之下,三嫔妃没有设置, 以防有人夺爱。但九世妇、三十八女御并没有取消。
长久以来,许多人对于皇帝后宫有一个误会,认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都只不过是皇帝寻欢作乐所用。事实上,古代礼制中,后宫是皇帝纲常的具化,担负着端正礼仪、维护朝纲的职责。不管皇帝用不用,都要有的。
《后汉书·皇后纪》记载:“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可见皇后及后宫女官都是担负固定职责的,同朝中百官一样,是朝廷必不可少的制度。
所以独孤皇后虽然嫉妒之心非常强烈,却也不敢违背皇家礼制。
单纯以独孤皇后嫉妒而否认隋朝后宫没有任何嫔妃,是罔顾基本历史常识的错误认识。
二、文帝后宫的真相:宣华夫人早就受宠幸了
那么,会不会像上面说的那样,隋后宫虽然把妃嫔的职级都设定了,但都是有职无人呢?
也不是。
《隋书·后妃列传》记载了隋文帝的两个夫人,分别是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这两个夫人是在独孤皇后去世后,才被隋文帝宠幸。但这二位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妃子。
陈氏(577?—605?)是陈朝陈宣帝的女儿,589年陈朝灭亡,陈氏以战俘的身份选入隋朝皇宫,时年大约十二三岁,据其本传记载,“及陈灭,配掖庭,后选入宫为嫔。时独孤皇后性妒,后宫罕得进御,唯陈氏有宠。”
这段记载明确无误地表示,陈氏在独孤皇后未死之前,就已经升为嫔。那么是否独孤皇后后期的管制不那么严酷,隋朝设置了本来空缺的三嫔妃呢?
宣华夫人在独孤皇后去世之后,因为隋文帝非常宠爱,得以“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地位相当高,实际上行使了皇后的职能。
如果有人觉得这是宣华夫人在独孤皇后死后才突然崛起,这也是有悖常理的。独孤皇后死于仁寿二年(602年),文帝死于仁寿四年,短短一年多,宣华夫人如果是从普通宫女崛起,并且迅速取得文帝的信任,以至于权檀六宫,这未免太不符合常理。
唯一能解释得通的,就是陈夫人在独孤皇后去世之前,就有限度地参与了后宫事务,并且具有相当地位。
从史料中也能找到支撑。
隋文帝废太子事件中,晋王杨广就多次给陈夫人送礼,以求通过她获取宫中的情报。当时独孤皇后尚在,陈夫人居然也能在废立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其地位之高。
容华夫人蔡氏,是陈朝丹阳人,也是在陈朝灭亡后被选入隋宫。“陈灭之后,以选入宫,为世妇。容仪婉嫕(yì),上甚悦之。以文献皇后故,希得进幸。”
可见,蔡夫人也是名实相符的,是隋宫后妃之一。只不过她确实是因为独孤皇后的管制,而无法得到宠幸。
事实上,隋文帝自己也承认过,他后宫宠幸者不止一人。有一次裴肃与文帝交谈,文帝亲口说:“吾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后宫宠幸,不过数人……”
所谓的一夫一妻、誓无异生,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说法而已。
三、“尉迟氏事件”到底怎么回事
大约在开皇十八年、十九年左右,隋文帝发生了一件“尉迟氏事件”。过程大概是,隋文帝偶然在仁寿宫中见到一个美女,此女是北周旧臣尉迟迥的孙女,也是以战俘的身份被选入宫中。文帝见而悦之,颇为宠幸。独孤皇后知道后,偷偷把尉迟氏打死。
文帝知道后,气得单人独骑,离开皇宫跑到了深山里。并且恨恨地说:“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
有人据此以为,在独孤皇后的把持下,隋文帝一直不能亲近其他女人。
这同样也不值一驳。尉迟氏被专门分配在仁寿宫,大概身份非常卑微。尉迟氏和陈夫人不一样,陈夫人不过是敌国皇帝之女,地位既高,又没有什么深仇在恨,所以文帝宠幸陈夫人,独孤皇后也说不出什么。但尉迟氏的背景十分尴尬。
她的祖父尉迟迥,当年是杨坚的政敌,为了反对杨坚夺权,还曾起兵讨伐杨坚,杨氏与尉迟氏的仇恨可以说不共戴天。所以事情过去快20年了,尉迟迥的孙女还被关在宫里。尉迟氏没有取得嫔或世妇或女御的身份,可能就是一个卑微的宫女。
杨坚宠幸这样一个卑贱之人,纯粹就是出于色欲,独孤皇后本就善妒,遇到这种事而暴怒,也是自然之理,并不能因此而说,杨坚之前被管得不能近女色。
充其量,只是近的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