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九品:若得不得无得自得,离一切相始合法之空性!

2019-09-29     樵夫侃文化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01

佛说一切法相皆为名相,归空于无皆非实有!

借假修真,真幻不二,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刹那生灭。

迷悟只在一念间,一念云,一念雨,一念烦恼作菩提,一念风和日丽春暖花开。

心识之所见,心识之所生,皆为幻之分别,染着尘缘,似为实有,入于空性,万有虚无。

一切法,皆由心生,亦由心灭,识之故也。识之所动,即为念之所起。识性若停,一念不起,入于空寂,是为心之本来,与虚空同理。

佛说一切法,皆名之以相,无相不识法,执法又不识性,常云名什么非什么,不过就是带您借假修真返本归元。

若能归到本元之处,自性花开,佛一切法相皆非实有。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进入另一个更高维度的空间。

本来无一物,名相系作舟;迷海慈悲航,至岸圆般若。

02

若得不得无得自得,一无所得自与虚相应与空相合,心无挂碍性无一染。

诸法空相,无住于心,无所得故。

若有所得,所得为相,所得为名,着于相系于名,终为尘缘所牵扯羁绊也,识性未停,宛如烟熏火烤,羁旅劳累,未得清净。

待到一无所得,方觉真空妙有,心与虚空相应相合,日月星辰罗布,行云流水往来,四时得序,万物生灵,与物混一也。

人人自性本清灵,只因尘缘累此身;若能万般全放下,灵山自在汝心头。

所谓烦恼,皆为世间得失所生,明知理应放下随缘,却又常常身不由己,于是不得解脱。

纵观古今,凡世间大彻大悟之人,往往都觉于磨难重重之后生死攸关之时,顿觉万般皆是幻,恍如一念悟来生。

一念之间,便已是万水千山之旅,柳岸花明之玄。

若得不得无得自得,行到无穷即有穷,云水殊途即禅心。

03

若离一切相,是法方为空。

事物运行发展的规律,永远都处在周流不息的变化当中,唯有虚空永寂恒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任其能量循环往复。

秋来夏往,花落成泥,破茧成蝶,土石成楼,从电光火石到科技智能,这世间一切的一切,都处在周流不息的恒常变化之中,就如佛祖所说的横沙河。

世间一切相,终非实有,幻化成空,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不增不减。

若离一切相,是法方为空。

云即是水,水即是云,一升一降罢了,实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能量守恒转化罢了。

云水殊途,不落两边,不成边见,即不住于相不系于名,即名禅心,禅即空性,离一切相,终非实有!

自古文字般若易言,修为境界难达,所以历来祖师都强调实悟实证。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全凭意会,不在言传。

言传一说,则是着了文字相,着了人我众生寿者相,为有所得之故,所得非得,实无一得。

佛法妙义甚深,非如我凡夫可解,解之亦是一二皮毛,只因兴趣所在,若能以此抛砖引玉引来甚深精义妙义探讨,便是又一次参详学习领悟的契机,更有利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进步!

以上言有不合之处,欢迎指出批评,返观修正,学习精进。

若能万般皆放下,

便已灵山脚底行。

——关注樵夫,带您遨游不一样的文化视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Ag7f20BMH2_cNUgySe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