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时,以下六种反应往往于事无补,懂沉默时间自会开口说话

2020-01-05     樵夫侃文化



禅家有云:外离相即禅,内不乱为定。

一个人的修为境界如何?全在一离一定二字上来见证!

离什么?离相,即心如槁木,不受一切外在因素的干扰;

定什么?定性,即一往如常,没有什么无余杂念再从内心生起。

忍辱精进,最能见证一个人的修为!

话说修为极高的广钦老和尚,被众人误解为偷了寺庙功德箱里的香火钱,再也没有人搭理他甚至每天都有人冷言侮辱他,还有人扬言要将他赶出寺庙……

面对如此种种,广钦老和尚每天依然淡定自如,丝毫不在意,照常和大家一起做早课、用斋、做事。

好几天后,寺庙的执事当众宣布香火钱并没有被偷去,这只是寺里出的一道验证各人修为的考试题。至此广钦老和尚的修为境界才让众人佩服!

在日常生活当中,能达到广钦老和尚这般淡定自如面对一切的人并不多见,但从中可以受到启发:面对误解时,以下六种反应往往都是于事无补的,懂沉默时间会自动开口说话,一证清白!



01

不要生气,一生气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误解,只是误解而已,只是他人对自己的错误判断和看法,责任在他心而不在己心,所以没有必要生气,也没有缘由生气,更不值得生气。

人一旦生气,感性就会占据理性的头脑,智商会在顷刻间形成负数,因此在生气的情况下,言行都是偏离正常磁场和轨道的,更不适宜做任何决定,此时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只会加剧事情的恶化,于事无补……

02

不要反驳,一反驳就等于在公示自个的痛点!

被人误解,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还不甚了解时,或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时,由此而形成的所有印象,都是片面的,都为误解;

就是面对非常熟悉的亲人、朋友、同事、领导,个人经历和三观都不在同一个值上,看法也是相对片面的,多为误解。

若一因误解而反驳,只能说明自个心身脆弱,和对有些事情看得太过在乎……那么多的误解,都能一一反驳个完么?累不累啊?



03

不要解释,一解释就会越描越黑!

这世上有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解释的,尤其是面对误解!

真正相信您的人,始终都会选择相信,解释是多余的;真正怀疑您的人,永远都会怀疑您的动机,解释是苍白的;真正的旁观看客,都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热闹程度,解释是无效的。

一解释开来,就多了更多茶余饭后的胡思和猜测,同样一句话,从第一个人传到第十个人口中时,早就风马牛不相及了……

解释,往往会背离解释者本人的初衷,越描越黑!

04

不要在乎,一在乎就会被烦恼纠缠!

被人误解,不去在乎时,就是别人的事情,一去在乎时,就果真成了自己的事情,然后自有烦恼愁绪一路五味杂陈跟随而来,挥之不散,去之不尽……

瞧瞧,这个烫手山芋,一不小心接了过来,会亏本亏空多少?

面对误解,真没有必要去在乎;有多在乎,内心就会有多痛苦、难过和煎熬,而且都是自找的……

一个人的内心,纯粹是属于自己的私家庭院,没有必要因为他人的不理解或闲言碎语,就索性打开来给人进进出出?



05

不要寻根,一寻根就会陷入无底深渊!

被人误解,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又有什么缘由可寻的?

有人天生喜欢白菜,有人天生喜欢萝卜,有人天生喜欢土豆,也有人天生喜欢洋葱……

不能因为有人不喜欢白菜,而非要去找寻他为什么不喜欢白菜的所有合理缘由来?就是闲得不能再闲了,也不是这么一个消遣的办法,还有太多有意义的事情去值得消遣!

被人误解,非要寻根,无异于没事找事自寻烦恼,陷入无边无际的无底深渊当中,迷离恍惚游荡……

06

不要问底,一问底就会挣扎于苦痛煎熬!

有人陷入误解之中,会条件反射似的不断追问这误解是怎么来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这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都没有为什么可问,也没有为什么可知,就像人饿了就想吃饭,天冷了就会加衣,春天来了万物就会生长一般。

有时一切顺其自然就好,没有必要追问那么多的为什么?因为追问太多也没有确切答案!

被误解时,当什么都不再追问了,心身就不再被误解所牵扯,就瞬间成了局外人,反而把问题看得更明白,所谓人生格局,有时也许就是这么不经意打开的……



被误解时,不要生气,不要反驳,不要解释,不要在乎,不要寻根,不要问底,时间,就是一个最好的容器……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晴久必清,雨急必浊;心静即清,性躁即浊……

懂得沉默,才是最好的辩解方式,因为时间会自动开口说话,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因个人妄想执着而颠倒!

您又怎么看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Wp-fW8BMH2_cNUgj8W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