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商都不敢收的特斯拉,还能算豪华品牌么?

2020-10-22   速度周刊

之前我刚入坑steam买刺客信条的时候,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不买免费送。”

这说的是一款游戏发售时间越长越容易打折,遇到逢年过节还会有免费入库的机会。但即便如此,2015年发售的《刺客信条枭雄》,饶是到了2020年也依然最多打到对折,想要免费送还得看发售日期回溯到2013年的《刺客信条黑旗》。

不要觉得这是题外话,这意味着即便打折降价,也是建立在产品热度不断下降,公司内新产品不断上市,前期产品已然回本但还有利润区域的前提之上。而且,任何促销和打折的形式,也只会持续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只会会恢复到原价,并不是永久降价。

但这一商界铁律却被特斯拉以一己之力颠覆,并重新建立属于特斯拉的铁律,也就是 “早买早折寿,晚买有折扣,配置免费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铁律为什么存在。时间回到2019年3月,彼时特斯拉还没有国产,但全系产品在3月1日官网上进行了全系价格下调,幅度从1.14万元-34.11万元不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车主上个厕所的功夫,新车没落地眨眼贬值20万元。

可以说,一秒变脸半秒降价这个技能,特斯拉早就有了。但只是没有人想过,在特斯拉把model3(参数|图片)国产之后,这个技能的CD也随着国产变的非常的短。从去年上市以来,特斯拉model3经过了7次价格调整,从最初进口的36.39万元一直降到了今天的25万元。

如此高的降价频率和幅度,加上电动车本身就比较低的保值率,就让二手车商不再敢收特斯拉了——今年的新车卖的比去年二手特斯拉的收购价还便宜。而同时,新出的做工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国产的原因,一代比一代更差。

甚至,为了避免2018年特斯拉自燃事件的再次发生,model3特地加入了全车企独有的后备箱漏水功能。

今天我不打算拾人牙慧,和大家讨论将来model3会不会到19万元,我也没打算疯狂开韭菜们的玩笑,我也没有想抨击特斯拉瞒天过海只求利益的计划。我只想把我最近采访到的观点,陈列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经过了这样操作的2020年,特斯拉还像以前一样是新能源神坛豪车吗。

我首先采访到的是23岁上海三套房,工作稳定,是model3最后一批进口车型车主的王老板。

可以看到,他现在已经只能用“这是进口的呀”这句话不停的安慰着自己受伤的心灵,企图逃避现实的残酷。确实,进口model3的价格其实并没有跳水,但在配置续航三电技术都几乎没有区别的基础上,连买国产车型都被叫成是韭菜,买进口车型的岂不是sb……

但是车主毕竟不能像我一样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属性,所以,老的特斯拉车主其实依然认为自己是有眼光,选择了一台豪车的人群。

接下来我采访到的是一位26岁,在上海工作生活,故乡无锡,在10.1黄金周期间订购了国产特斯拉高性能全轮驱动model3的孙女士。

因为是电话采访,总结了一下她的观点。她认为自己是血赚不亏的,去年这台车要卖51.6万元,今年只需要34万元了,而开出去,她享受的依然是51.6万元的驾驶体验和吹嘘配置:462马力、639牛米、3.5秒破百……

但不知道她有没有想过,其实这台车真实的背景其实只能说她不亏,因为能卖34万还不亏,就证明51.6万的售价是血赚,最终获利的不是新车主,而是特斯拉。这也是为什么说,老车主是韭菜了。

当然,我觉得车主们自然而然都会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于是我又去采访了其他人。

这是来自一位29岁,苏州生活的英菲尼迪车主胡女士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是比较中肯,而且是可以和上一位车主的观点结合起来的。正是因为之前的高价均摊了研发成本,才可以让现在的售价变的更低,而越来越多的准车主们觉得是“抄底”的好时机,去入手了特斯拉,这就会让未来的特斯拉降价来的更快。

于是,就有了现在特斯拉成功的依靠世界突破性的一年七熟的农作物:model3车主韭菜,一举拿下诺贝尔生物学奖……

最后,我要说一下我的观点。为什么这一次的采访,我没有去问二三线城市的人,因为特斯拉这个品牌在那些地区没有特别大的竞争力——没有上牌的压力,没有齐全的充电桩供应链,更没有群众像BBA一样的高认可度。

那么我认为,最初特斯拉被大家奉为豪车,无非是三个原因:1售价高,入门车型40万元,起步就是一台奔驰E。2,市场保有率低,新车入市,不少人都会观望,而电动车更不会成为家庭第一台用车的选择,市面上见的少,自然而然让人觉得稀有珍贵。3,开启了新能源的时代,这个就不必多说了,从内饰设计和外观语言以及三电技术来说,确实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第一标杆。

但这三点,放到2020年的10月来看,已经基本都不复存在了,连续的降价、国产之后大批扩张的车主群体,以及,新能源车型已经到了群雄逐鹿的时代,这都让特斯拉离它做豪车的资本越来越远了。

于我个人而言,特斯拉频繁降价不是问题所在,悄无声息的降价,大张旗鼓的说不降,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一个保值率低,做工奇差,欺瞒消费者,事故频出的特斯拉,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特斯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