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故事 |“大”与“人”:为什么同是表示人,却造出两个字

2020-02-13   小新知识堂

我时常会想起自己在中学时学习古文的经历。那个时候,虽然老师讲得很用心,但我们还是会对汉字的字义为何会是那样产生很多困惑。

现在,我在教自家孩子认字的时候,坚持从每一个汉字的字源字形开始,哪怕这样的识字速度很慢,识字量很有限。

这样教字的时间长了,我家的小朋友经常就会问一些关于汉字的奇奇怪怪的问题。

一天,他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都是表示是人的意思,却会有‘人’和‘大’的区别呢?”被他这样一问,我怔住了。是呀,一直以来的习以为常的想法让我们对有些字失去敏感,竟然从未认真地思考过,同样是表示人的意义,为什么一个要写作“人”,另一个却要写作“大”

在他的提问中,我想到了自己年幼蒙昧的时候,也经常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在小脑袋里绕来绕去。比如说,我经常会想,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河流山川都是从哪里冒来的呢?每当这个时候,爸爸就会给我讲一些好听的诸如《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夸父逐日》之类的神话传说,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帮我充盈着脑袋里的神秘世界。

而在这众多的故事中,我认识了一个创世女神——女娲。

传说中的女娲娘娘是一个有着人面蛇身的神,之所以叫她是创世女神则是因为她在盘古开天地后,在原本孤寂的世界中创造了人。

《太平御览》中记载:

在天地开辟之初,女娲来到了人世间,但是此时尚未有人类出现,女娲娘娘一个人身处于茫茫世界之中深感孤寂,她想如果这世界能有生灵那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于是她来到了河边,用黄土抟人。

起初的时候,她还是有耐心的,她仔仔细细地抟着泥土,把它们塑造成人的样子,给他们刻上了眉眼,给他们穿上了衣服,这些个泥人居然真的变成了活生生的人。可是慢慢地,女娲娘娘发现她抟的泥人实在是太少了,这远远达不到使这个世界充满生机的数量,而且她自己也实在太累了,于是她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她找了绳索,开始抽打岸边的泥浆,这些个小泥点一个个被甩起落下后居然也变成了人的样子。只是,女娲起初抟黄土做的人呢,一个个都眉清目秀、身着衣裳,而后来由泥点而成的人却不如他们那般富贵了。

在女娲娘娘的努力下,这世界便有了人,且是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美丽漂亮,有的文质彬彬;有的高贵典雅,有的气宇轩昂;当然这些人只是少数,因为他们是女娲娘娘最初精心设计出来的人。而这世界上存在的最多的人,还是那些由泥点变成的人,他们没有高贵的气质、没有美丽的身形。

我将《女娲造人》的故事讲给了我的孩子,并且告诉他,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同是表示人的意义,但是却会造出两个汉字——“大”与“人”的原因:在女娘娘造人娲的时候,有了两种人的形态,一种是她认认真真抟黄土捏出的泥人,他们尊贵而伟大;一种则是用绳索摔打泥浆制造的泥人,他们则是普普通通的人。

年龄尚小的他,在听到我的解释之后表示无法理解。我想,这个问题,需要他慢慢成长。直到他成为社会的人,才能够真正明白“人”“大”的区别。

-END-

作者 | 荷马识字,专栏作家,大学教授。一个让孩子感觉到文字温度的妈妈,寻找文字里的故事,认识故事里的汉字。

责编丨杜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