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推理小说永远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这种痴迷不分老幼、无论东西。很多悬疑推理书迷,都有自己钟爱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柯南道尔、爱伦·坡、奎因、松本清张、江户川乱步、雷蒙德·钱德勒、劳伦斯·布洛克、东野圭吾……作为资深悬疑推理迷,他们都是我的心头挚爱,但最难割舍的其实还是中国自产的推理大师——狄仁杰。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剧照
这些年,狄仁杰的探案故事重新火了起来,功劳应该算给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他发掘并塑造了这个“中国的福尔摩斯”。上世纪40年代,很多中国人开始喜欢读西方的侦探故事,这让沉迷中国文化的高罗佩感到疑惑,他不断提醒身边的中国人,你们有如此出色的侦探故事——《狄公案》,为什么还会喜欢哪些粗糙的西方侦探故事呢?
高罗佩
正是因为高罗佩的努力,“神探狄仁杰”的故事才会最终发扬光大。这几年,狄仁杰的故事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越来越多,《神探狄仁杰》里,“元芳,你怎么看”爆火网络是个证据,徐克导演一连推出三部狄仁杰主题的电影,也是精彩纷呈。
前阵子,我还带孩子看了最新一部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电影院里,儿子突然问我:“妈妈,狄仁杰是个和尚吗?”我有些疑惑,他说:“如果他不是和尚,为什么住在寺里呢?”
我恍然,小家伙问的是狄仁杰工作的地方“大理寺”,想破解这个谜题,我们要从今天了解的“寺”字入手。
首先,我告诉孩子,大理寺可不是一处寺庙,而是古代官署的名称。大理寺是古代王朝里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地方,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它的最高长官叫作大理寺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的院长。
为什么掌管刑罚的官署称之为“大理”呢?首先它跟旅游胜地大理没有关系,其次,还是要从汉字入手来理解。
在古代,人们把掌刑的人称为士师,又称之为理。“理”这个字,其实和玉器有关,《说文解字·玉部》说:“理,治玉也。”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雕琢玉器,就叫作理。想要雕琢玉器,必然要把玉料从璞玉石里剖出来,然后依据纹理和形制来进一步雕琢,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说:“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于无憾而后即安。是之为天理。是之为善治。”
治玉的过程和推断、了解天底下的事物一个道理,要了解背景,推理情势才能做到妥帖周到,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也是如此,需要熟悉各类法律法规的人以及相关的机构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这种机构便被称之为“理”。
大理寺的名称最初是汉景帝时定下来的,他在理之前加又了“大”字,指的是大理寺这个机构审判的都是比较重要的案件,能惊动大理寺的案件常常都会牵涉王公贵族。电影里,狄仁杰侦破的案件都是惊天大案,这样的故事也才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然后,我们就要来看看“寺”这个字,它其实频频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官署名中,除了今天说的大理寺,还有鸿胪寺、光禄寺等。
在中国古代,朝廷是拥有执法权力的地方,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官署都会加上“寺”——用来表示朝廷或衙门。而到了隶书石则将“寺”字篆文的“止”写成了“土”,“寺”自此之后便保留了这一写法。
那么“寺”又是怎么成了寺庙的呢?《广韵》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它说:“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
如果大家去洛阳旅游,一定要去看看白马寺,它号称中国第一古刹,它的命名源于白马驼经的历史。
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印度有两位高僧与东汉使者一同用白马驮载着佛经、佛像返回洛阳。汉明帝极为高兴,亲自接见两位高僧,并安排他们住到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鸿胪寺。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西雍门外御道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一事,便给这处僧院取名为“白马寺”。本取“鸿胪寺”之“寺”字,殊不知这一命名竞使得“寺”有了另一个意义——中国寺院的泛称。从此以后,中国的佛教僧院就开始用寺来命名了。
讲到这里,我告诉孩子:现在你明白了吧,前两天你才背过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春天到了,我们如果去南方旅游,在烟雨之中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各种寺庙了,但这里的寺庙里更多是青灯古佛,没有那么多悬疑的故事了。
-END-
作者 | 荷马识字,专栏作家,大学教师。一个让孩子感觉到文字温度的妈妈,寻找文字里的故事,认识故事里的汉字。
责编丨杜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