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会发现这样一件事,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会围着父母转,我们喜欢的东西,他们也关注。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开始有自己喜爱的东西了,这时,父母开始有些失落。
我最近也遇到这种情况。有一次,我跟儿子为一件小事争执不下,我希望他能听取父母的意见,他闷了半天,抬头跟我说:“妈妈,你讲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不对?”我突然无话可说。
这时,就需要父母们反思了。孩子长大了,我们开始有隔阂,他们慢慢长大,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需要学会聊天。很快我发现,如果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故事,那么,聊天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前段时间,小家伙非常喜欢看北猫的《米小圈上学记》,看得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
一天,他突然问我:“妈妈,我也想助人为乐,我可以做到吗?”被他突兀地一问,我竟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了,忙嗯哈地答应着。他迫不及待地又说:“可是不能像米小圈他们那样扶着老奶奶过马路,那不是助人为乐。”这下子,我是更懵了,便问:“怎么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就不是了呢,那明明就是助人为乐的表现呀?”
他一下子哈哈大笑起来:“你听我说嘛,这是因为米小圈和姜小牙为了能够得到助人为乐的称号才去帮人的,而且他们帮助的老奶奶实际上已经自己过了马路,米小圈他们不知道,居然又把老奶奶给扶回了马路对面!而且他们还在帮助人之后有很自觉地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呢!妈妈,你说好笑不好笑?你说我能这样去助人为乐吗?这分明就是弄巧成拙嘛!”
听小家伙给这么一讲,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便笑着说:“对呀,这不能算是助人为乐哦,他们的助人为乐是有很强的目的性的,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意愿,想要帮助他人,这样不可以哦!”小家伙笑着说:“我知道的,所以我说我才不要像他们一样呀!”“对了,我们要做真实的人,不可以伪善哦!”“伪善?什么是伪善呢?”“就是不真实的,虚假的!”听完后,小家伙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我们曾经在讲“斤”这个汉字的时候,提到了庄子,他是一个极善于讲故事的人,他通过讲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哲理,并让人有了醍醐灌顶的顿悟。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中有一个“七窍出而浑沌死”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庄子说,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呢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的关系非常好,可是他们想要见到彼此,如果一个往南海跑,或者一个往北海跑,都是非常费事的。于是呢,中央的海帝浑沌非常的友好,他提供地方让倏与忽相会,同时对待这两位客人非常的热情。
倏和忽非常感谢混沌对于他们的帮助,就想要好好报答浑沌,他俩见大家都是有眼、有耳、有口、有鼻的,可以用来看、听、吃、闻。可是呢,混沌却没有七窍,他们想混沌没有了七窍就没有了感知的能力,那么最好报答混沌的方式就是为他凿七窍。于是,他俩便每天为混沌凿一窍,凿了七天,混沌是有了七窍,但是浑沌也因为被凿了七窍死了。
混沌的死是因为倏和忽不了解混沌,自以为是的用他们所认为的常理帮助混沌,但是却适得其反。庄子想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无为”可能要好于“有为”。
我想古人在造字的时候,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顺应自然而存在的客观事物便是实在的,而人们刻意而为之的事物往往就是虚假的,所以才会有“伪”这个字的存在。
众所周知,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孟子,一个是荀子。他们虽都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但都亦有扬弃。
其中荀子在《荀子•性恶》篇中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也就是说人性与生俱来就是恶的、不好的,而我们看到的人性中善良的行为都是人为的。所以荀子才会提倡人们应当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从而改变天生有持有恶,通过教育从而向善。此处的“伪”就是“人为的”意思。
而有时,我们会发现,人为的痕迹过于明显、过于刻意,那么就有了不真实的、虚假的味道。所以“伪”便有了一个引申义就是——“虚假”“不真实”的。就像米小圈和姜小牙一样,他们是抱着要被表扬的初衷,才会到处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并且还主动地留下了姓名,完全违背了“做好事不留名”的原则。
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局是,米小圈和姜小牙没有得到老奶奶家人的感谢信,而是收到了一封批评信。
-END-
作者 | 荷马识字,专栏作家,大学教授。一个让孩子感觉到文字温度的妈妈,寻找文字里的故事,认识故事里的汉字。
责编丨阿加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