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到苏州走马上任的官员第一站都是这里?

2019-05-08     姑苏好时光

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我们都知道,苏州是中国历史上诞生状元最多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人杰地灵。苏州的水不仅养育了如此多的状元,还不断吸引着每朝每代的名士高人慕名而来,从唐宋时期的白居易、韦应物、范仲淹,再到明清之际的林则徐……苏州可以说是见证了无数的“名官”。


钮家巷的苏州状元博物馆


那么,你知道这些当官的到苏州走马上任第一站是哪里吗?

那就是古胥门外的接官厅。今日的胥门外城河两岸,粉墙黛瓦、杨柳轻拂,苏州规划展示馆、万年桥、百花洲公园、沧浪区少年宫、万寿亭(即皇亭)等错落于两岸,城市的呼吸缓慢而有韵律。



而古胥门的昔日,却是一派肃穆和威严,用现在的话来说,绝对是一个窗口单位,因为古时候,凡有新官到任,或是有朝廷官员来苏州视察,都是乘船经盘门水关入城,泊岸后,经过来远桥到达接官厅,然后接受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

一般来说官船抵达码头之后,恭迎人员按官品等次肃穆立于岸边,仪仗队待列两旁,官员一到,即鸣礼炮3响,仪仗队行迎宾礼。礼毕,所有官员才进入迎宾厅饮茶、休息。在当时,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接官厅,规模大一点的,前有奏乐亭、鸣炮场、礼宾台;后有马厩、茶房、炮手房,相当考究。


胥门外护城河夜景


而官员们在饮茶、休息、聊天的时候,也是对苏州留下第一印象的时刻,所以,接官厅一定是要选一个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

事实也是如此。苏州自古就是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宋室南渡后,官宦来往、文书传递愈加频繁。到了南宋时期,秦桧的内弟平江知府王唤下令在胥门南侧建姑苏馆,并于城上修筑姑苏台,台下有百花洲,洲东有射圃,建筑宏伟。


百年前是帝王将相靠岸的地方,如今成了游客喜闻乐见的游船码头


清朝的时候,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南巡时,就是从这里的御码头登岸。作为迎送朝廷官员的第一水埠,《姑苏繁华图》中的接官厅,沿线驿馆连绵、一派生机。

接送的官员多了,也就有故事了。据说有一次某官到任,众同僚到码头迎接。官船刚靠码头,就听到有歌者在唱:“旧官去了新官来,坏官去了好官来。”那新官大喜,连叫有赏。然后就问道:“本官初到贵方,何以地方上已经知道本官的官声颇佳,居然就唱起来了?”

那歌者应声答道:“这倒不是。这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每个新官来都这么唱。”

新官闻言顿觉没趣、索然无味。所以说,接官厅不仅接新官,还送旧官,而且旧官也不都是坏官。康熙年间,接官厅还有一座“民不能忘”的石牌坊,是姑苏百姓纪念江苏巡抚汤斌建的。

原“民不能忘”牌坊


重建后的“民不能忘”碑坊


汤斌在苏州担任江苏巡抚,因勤政爱民、生活简朴而受到苏州百姓的欢迎。后来他升官要离开的时候,苏州百姓罢市三日,天天争相哭送。为了纪念他的功绩,苏州人在这里竖起了一块“民不能忘”牌坊。从此也成为苏城到任官员的第一堂廉政教育课

如今在胥门外,除了可以看到接官厅、民不能忘碑之外,还可以向东徒步走到不远处的朱家园道前街,那里有当年林则徐担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巡抚时留下的蛛丝马迹;再往东是书院巷,江苏巡抚衙门旧址,往北到西美巷则有纪念与包拯、海瑞齐名的况青天的况公祠……



沿着这条路线,仿佛可以读懂胥门外那块“民不能忘”碑,苏州百姓始终记得,哪些才是真正的清官和好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eFvB2wBmyVoG_1ZeJ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