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家长和我说:宝贝非常喜欢听你讲故事,每天都要听,可把我给解放了!还有的宝妈说:小雪老师,孩子每天听你讲故事就行了吧?还用再看书吗?
每当看到宝爸宝妈们这样的留言,我都会对他们说:亲爱的,大家把我讲的故事当成辅餐就可以啦,家长和宝贝的亲子阅读才是正餐呢!每天的睡前的亲子讲故事还是不能省略滴!
我这样一说,有的爸爸妈妈又有疑问了。他们说:小雪老师,可我既没有甜美的嗓音也不像你讲的那样专业呀!每每看到这样的留言,我也总会开玩笑说:亲爱的,如果大家都有着甜美的嗓音、专业的演绎,那我们这些专业的主持人岂不是没饭吃了?这当然是句玩笑话,不过要想让孩子喜欢你讲的故事,我还是真的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呢!
1
要挑选适合孩子的故事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不同,给只有一两岁的宝贝讲三字经的故事、成语故事,宝贝肯定是听得云里雾里、一知半解;同样,给10岁的孩子讲婴儿画报上的故事,孩子也会觉得太过于幼稚浅显。给一些男孩讲公主的故事,男孩们可能会哂笑甚至嗤之以鼻,给女孩们讲兵器或者汽车方面的故事,女孩又会觉得索然无味、提不感兴趣(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所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理解能力、性别,以及兴趣爱好、脾气秉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宝贝的故事很重要,也是讲好故事的前提。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前做好讲故事前的准备。
2
通读故事,了解内容、确定讲述基调
先说说我是怎样做准备的。拿过来一个故事,一般情况下我会从头到尾默读一遍,在专注的默读过程当中去了解故事的内容、情节的来龙去脉,情感的起承转合,以及所要突出的主题。了解了这些方面之后就大致可以确定讲述故事的总基调了,比如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的基调就是幽默滑稽的、《猜猜我有多爱你》的基调是温情有爱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基调是凄婉悲伤地、《假如我是一个大人》就是苦恼疑问的……作品不同,讲述的基调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的作品不同的情节和段落也会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如果不论什么作品都是一个调门、一种语气、一种节奏、一种基调的话,不同的故事听起来就会有千人一面之感。设计和把握故事的基调是十分重要的。
3
根据角色确定声音造型
在第一遍的默读当中除了要把握故事的基调,还要完成一个任务,那就是了解角色的多少、各个角色的年龄、性格特点,从而确定每个角色的声音造型。
比如《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这个故事。里面有将近10个角色角色,除去两位服务员阿姨、一位工人叔叔、主持人叔叔阿姨这些次要配角外,还有主要角色小男孩英男、长颈鹿、蝙蝠、骨头架子、妖怪。为了使故事讲得更加绘声绘色,我将长颈鹿的声音设计得浑厚粗重,蝙蝠的声音设计得油滑扁平,骨头架子的声音设计的苍老颤抖,妖怪的声音设计得阴险尖细,而英男的声音则是一个地道的小男孩的声音。丰富而独具个性的音色为故事增色不少,每次在小雪老师讲故事活动现场,孩子和家长们都被这个故事逗得捧腹大笑。
之后第二遍的朗读就可以出声讲啦,可以在讲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去塑造和调整角色的声音造型。
4
将文字做口语化加工
故事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所谓的口语就是生活化的语言。由于儿童故事基本都是成人创作的,所以遣词造句和文章的结构都难免带有一些书面语的色彩。这样的书面语讲起来不够顺口,听起来也不顺耳,最重要的是孩子有可能不理解这些书面语的含义,这就要求讲故事的人要把一些书面语改成口语,让故事更加通俗易懂,能够被孩子接受。比如,故事当中“夜幕开始垂下来”,就可以改成“天快要黑了”;书面语言“即”可以改成“就是”; “嗔怪道”可以改成“不满意地说”;书面语言“如是说”可以改成“这样说”等等。
另外要使语言口语化还要注意多用短句、简单的句式,尽量少用长句子和倒装句。
还可以根据情节发展以及角色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语气词。
5
读准字音
故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拿不准的字音,这时千万不要望字生音,一定要赶紧查字典,不能稀里糊涂地蒙混过关,让孩子从小就学习不正确的读音。比如,我在讲故事课堂上教孩子们的寓言故事中有一个作品叫做《老海龟的悲剧》,其中一句是“感到十分惬意”,孩子在家里预习这个作品时不认识“惬意”的“惬”字,很多家长也拿不准,结果上课时,有的还在读成了“xia(霞音)”,有的读成了“jia(夹音)”,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读这个音,孩子们说是妈妈教的,或姥姥告诉的,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无论南方北方,很多家长的普通话都不够标准,建议大家家里一定要备一本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遇到拿不准的读音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久而久之,稍大一些的孩子也会和您一起多认识很多不常用的汉字。
6
调整语序
在故事书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语序:
“哎——快到这边来!”树洞里有人喊。(选自《小鸡球球成长绘本系列》之《谢谢啦!》)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会这样讲话的,而是:
树洞里有人喊:“哎——快到这边来!”
如果我们不作改动,就按照故事原来的顺序讲给孩子们听,孩子听了会觉得很吃力很混乱,如果对话比较多的情况,孩子们甚至会分不清那句话是谁说的。所以在讲故事时,要把语序改成生活化的语序。
7
替换 “说”
如果角色在对话,而且对话反复出现,父母可以模仿角色的声音,当角色第一次出现使,要交代一下说话的是谁,之后全用特定的声音代替“说”就可以了,这样,孩子听到父母模仿的声音就知道是谁在说话了。比如故事《鼻子和嘴的争斗》原来的文字是:
“你老横在我下面,真讨厌!”鼻子说。
“你老竖在我上面!太可恶!”嘴说,
“好吃的东西都叫你吃了,就属你馋!”鼻子说。
“香味都叫你闻了,就属你独!”嘴说。
“哼!我不呼吸,憋死你!”鼻子说。
“我不吃东西,不吸取养料,保准你憋也憋不住!”嘴说。
父母讲的时候就可以改成:
鼻子说:“你老横在我下面,真讨厌!”
嘴说:“你老竖在我上面!太可恶!”
“好吃的东西都叫你吃了,就属你馋!”
“香味都叫你闻了,就属你独!
“哼!我不呼吸,憋死你!”
“我不吃东西,不吸取养料,保准你憋也憋不住!”
这样改动之后,会使故事听起来更生动、更口语、更顺耳。
8
替换“他”
我在微信上每天推送的故事都是绘本故事。故事书中有的地方配合画面和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他”指的是谁,“他”在做什么,“他”的心情怎样。但当孩子们不看画面只听故事音频时,故事中如果有几个角色同时出现,孩子们就会分不清这个“他”指的到底是谁,很容易弄混淆。遇到这样的地方,就需要我们讲故事的人把“他”换成角色的名字,让孩子们一听就明白是谁在做什么或想什么。
8
适当的“增删编改”
绘本故事书大体分为三种,文字多的,文字少的和没有文字的纯图画书。即使是讲文字多的绘本也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还要融入自己对图画的观察、理解、想象,投入真情实感,尤其在观察细节方面更要提前多下功夫,要认真的看图,因为绘本书中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都有作者精心的设计在里面,可以说,绘本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在说话,都是故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是无字绘本就更需要我们反复观察、认真揣摩,建议大家提前一定要多看一遍。比如小鸡球球成长故事系列就是文字很少的绘本书。我在录制前就做了很多的案头工作,每一页增加或者改动的地方都写在了便签纸上,然后贴在了书上,这样讲述的时候就更心中有底、游刃有余了。
但注意修改故事一定要适度,一定要“忠于原作”,不可以轻易改变故事的主题,也不要把故事讲得太过于啰嗦。
以上是我给各位父母关于给孩子讲故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一些建议。至于怎样讲故事讲得更生动、精彩,以后我会继续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做法,亲们有哪些好的做法,也欢迎大家在微信上留言分享给大家。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善于给孩子讲故事的妈妈。
朗读书册中扉页上的那句话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亲爱的们,大声为孩子读书、讲故事吧,你和孩子相依相偎一起读书讲故事的时光将是留在你和孩子记忆中最温馨、美好的瞬间,你为孩子读的书越多,孩子就越爱书、越爱你、越爱家庭、越爱这个世界、越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