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发脾气对孩子伤害有多大?“没多大,我只是不会再爱了”

2019-11-04     小雪老师讲故事

有很多妈妈在群里经常和我交流对孩子发火的问题,一个是孩子经常做错事惹自己生气,二是自己脾气太暴忍不住发火,搞得自己和孩子都伤心。

我们家以前也有这个问题,老沙脾气急,沙沙性格直,爷俩总打架。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析一下【和孩子发火】的问题。

最近刷知乎看到了一个问题: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大吗?

有一个回答让我印象深刻:就在刚才,我爸妈又吵了一架,我26岁,自有记忆以来,每逢过年都是争吵。

这个回答顿时让我细思极恐:就在我们玩手机的时候,有多少孩子正在父母的争吵声中慢慢绝望?

这位网友还说,她的母亲情绪化严重,如果她不听话就会被母亲连同玩具推到门外,母亲还会说不要她了。父亲有着很严重的“小市民思想”,父母经常因为价值观不合吵架,每次都要离婚。

长此以往,她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看似表面强大,实则因为怕被讨厌而不想麻烦别人,毫无人际交往的自信。

2.情感淡漠,无法改变父母易怒的性格和每日的争吵,即使后来奶奶瘫痪在床也毫无感觉,只是定期给钱。

3.不信任爱情,谈恋爱永远不超过3个月。折磨喜欢自己的人,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永远在退缩。

4.惧怕吵架,吵架时像泼妇,其实骨子里害怕的要命。

这四点性格缺陷造成了她一辈子的痛苦,活得不像正常人。

而当她打算与父母坐下来好好谈谈时,父母又是一阵劈头盖脸的责骂和嘲讽,让她只能一个人苦苦挣扎。

这条回答下面满是对父母的不满与控诉:

“我看了这么多回答,哭了,每一条都是我。”

“我的父母正在吵架,我躲在屋里难过得发抖。”

“原来我们都一样,我爱哭敏感又非常自卑,”

“我总是在讨好别人,每天活得小心翼翼。”

点进去个人资料,这些回答问题的大多数是学生和年轻人。

二十年前歇斯底里的父母依旧在争吵,二十年前受伤的孩子长成了遍体鳞伤的大人。



我们总是以为,曾经发的脾气和随意甩的狠话造成的苦果,会随着我们情绪的好转而消失;



却不曾想,我们情绪失控时带给孩子的伤害,会影响孩子一生。

正如那句话所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不控制情绪的父母

怎么去爱孩子

在多年与家长、孩子和身边人的相处之下,我发现但凡性格强势、喜欢发脾气的人都会错而不自知:

当他发一通火之后,你指出他的错误,他往往会回击:我怎么了?明明就是你不对!

当这样的关系双方换成亲子关系时则更为明显。

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年龄、阅历、思维能力相差较大,易怒的父母很难去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只是一味的在输出自己的大道理与怒火,而从不检讨自己。

就像这位瀚彭网友说道:父亲昨天还在吼我“我怎么你了?你连家都不回。”





不会好好说话的父母,不懂得顾及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他们更爱自己。

而且易怒的父母年轻时对孩子发脾气,老了以后对第三代发脾气,为什么无辜的孩子要遭受这种家庭氛围?



如果你不远离心中怒火,你的孩子就会远离你。

在综艺节目《旋风孝子》中,陈乔恩和母亲相处时几乎全程零交流,让观众疑惑不解。

陈乔恩说:

“因为母亲经常压力很大,对我从小就是棍棒教育,导致现在我不知道怎么跟她讲话,常常很恐惧,我怕她随时会打我。



多年在娱乐圈拼搏应该早已练就了强大的内心,但是陈乔恩面对母亲带来的童年伤痛,依然无法释怀。

虽然一直渴望能够和母亲好好相处,但依然无法突破心墙。

而陈乔恩母亲的反应就像所有中国传统妈妈一样。

她觉得她的脾气、她的严厉都只是在爱孩子,却从来没想过,承受这种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是不是母爱。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赢了孩子是大人用控制、惩罚、发脾气的手段战胜孩子。

赢得孩子是大人维护孩子尊严,用坚定而和善的态度尊重孩子。

前者使孩子成为反叛或盲目顺从的失败者,后者则会获得一个有健康自我价值感的孩子。

爱是和善,是理解,是尊重。

父母的一句话,可以是暖人的春风,也可以是伤人的刀子。



父母的一双手,可以是在孩子头上轻轻抚摸的温柔,也可以是挥而向之的巴掌。

父母有好情绪

孩子有好性格

如果我们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后不急着去发火,而是去了解背后的原因,事情也许很大改变。

泰国拍过一则广告,妈妈们在等孩子们放学,孩子们来的时候,都一身烂泥,脏兮兮的,妈妈们见此都惊呼,无一幸免地对孩子喊:



你怎么会弄得这么脏?你知道妈妈最讨厌你脏脏的!





这时,学校大屏幕上播放起当日好学生的名单,名单上的正是这些脏脏的孩子。



原来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爷爷把推车摔进了泥坑里,孩子们热情主动地帮老爷爷搬东西,才弄的一身泥。



看完视频的妈妈都很感动,同时也很愧疚与刚才不问原因对孩子的责备,原来他们的孩子竟然比想象中要善良懂事。

控制自己的情绪,先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即使孩子做错了我们也要用温柔而坚定,不惩罚不娇纵的方式去爱孩子。

父母有好情绪,能让家里的爱流动起来。

之前去一个好朋友家里做客,一家三口还有一只猫都在家。

猫咪在不小心打翻了珍贵的兰花,爸爸把猫捉来抱在怀里,假装训斥,也不动怒。

妈妈一边整理,一边告诉孩子小心碎兰花盆,还邀请我和孩子一起种上新的兰花。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父母的好情绪,让家成为爱的温床,滴滴点点滋养了孩子的内心。



保持好情绪,家长怎样做?



这么多年带了很多学生,家长们也和我讨论了很多关于“好脾气坏脾气”的话题,下面这些经验,都是我在教育沙沙,还有其他家长分享给我而得的实战经验,一起来看看吧。

1.别带着怒火问缘由

当孩子犯错误之后,已经处在或害怕或生气或紧张的情绪之中,如果此时你带着质问、不信任的情绪来寻找背后的原因,孩子多半是不愿配合或者说谎。

因为生活经验告诉孩子,说了真话也会招来不理解与大声吼叫,索性不予配合或隐瞒事实。





《正面管教》一书中写到:在生气时,人们接通的是“原始脑”——其选择只有“战”(争夺权力)或者是“逃”(后撤,并且无法沟通)

而家长答应自己不发火,就要控制好情绪,可以告诉孩子:

妈妈现在很生气,但妈妈不想对你发火,因为这对我们俩,对解决这件事都没有好处,我先离开一会儿,你反思一下,我们一会儿谈。

2.就事论事,不要侮辱人格

孩子做错事情时,我们应该理智的就事论事,看清孩子做错了哪些行为,而不是一生气就口不择言,说孩子笨、不长脑子、磨磨唧唧这类的话。

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受到尊重,小一点的孩子还好,上了小学、初高中的孩子在听到父母不尊重自己时,往往引来的就是争吵。

而且总说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嫌弃自己,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3.别对孩子行为妄加评价



孩子和大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有些举动在父母眼里是错误的,但孩子却认为是正常的。

比如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真实事件。

幼儿园出去春游,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块儿玩沙子,因为天气热孩子就把上衣脱了,这个时候幼儿园老师看见了,觉得男女性别不同,脱了上衣玩太不雅观,刚要大声批评两个孩子,却被园长拦住。

园长说,如果大声呵斥,孩子们会让他们对异性产生过早的负面印象,也会影响孩子的友谊,不要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

所以家长要认清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不要仅凭自己的理解与观念对孩子的行为妄下定论,从而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孩子。

4.犯错了就要及时向孩子道歉



如果误解了孩子,或者向孩子发太大的火而伤害到孩子,放下家长的权威吧,真心和孩子道个歉,平等地和孩子交流。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行为不满意,但还是爱着他的。只要父母道歉,孩子都会张开双臂拥抱父母,因为孩子是最纯良天真的,他们也正深深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





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孩子会做的不尽如人意,比如弄丢了钱包、考试分数低、和同学发生争执、与父母顶嘴。

但是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爸爸妈妈们在生活中多一点耐心、关怀、理解,孩子就会回报给你更多的惊喜。

努力去做一对情绪平和的父母,给孩子一个温和有爱的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lNJOG4BMH2_cNUgYj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