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么说过?别再把别人变成你吓唬孩子的大反派

2019-09-29     小雪老师讲故事

小雪老师的一位好朋友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小泰迪犬,昨天他带着小狗出门散步时恰好遇见了一位妈妈在跟自己的孩子闹别扭。


你有没有这么说过?别再把别人变成你吓唬孩子的大反派



大概是孩子不愿意回家,妈妈可能已经劝说了半天,彻底失去了耐心,正对着孩子大声训斥,而孩子也不甘示弱的与妈妈据理力争。这时候正好朋友带着小狗朝着他们站的方向散步过来,妈妈瞥了一眼,当即心生了一条妙计,对着孩子大声说:“你看你不听话,小狗来咬你了 !”孩子一看小狗果然朝着自己的方向来了,吓得大哭大叫,赶快往回跑了几步,还不小心摔倒了。一旁的不知是孩子奶奶还是姥姥想要扶起孩子,妈妈却对老人喊:“别扶她!不管她!”朋友带着小狗尴尬的不行,自己明明好好的走着,就这样被孩子妈妈说成了讨厌的养狗人和乱咬人的小狗,吓得孩子摔了跟头,想必以后孩子再在小区里看到自己都会躲得远远的了。




于是他赶快带着小狗朝另一个方向走开了,可没想到散步回来的路上又碰见了这一家人。这次地点换到了一个单元门前,估计是孩子走到了单元门又不愿意上楼,妈妈正在跟她发生第二次争吵。

看到朋友的再次出现对于这位妈妈来说简直像火烧眉毛的人盼来了小雨点,立马故技重施:“狗又来咬你了,让你不听话!”孩子再次看见狗真的像妈妈说的一样出现了,这一下真是吓得不轻,喊得都破音了,眼泪刷的就流了出来。妈妈抓紧机会继续施压,严厉的说了孩子几句,孩子终于哭哭啼啼的走向单元门。

上楼之前,一直没说话的老人小声跟妈妈说了几句,朋友没有听清,不过想来应该是说别跟孩子生这么大气或者别总是吓唬孩子之类的吧。妈妈一听之后立马就炸了,大声对老人吼了起来,大概是说都是因为你带的不好孩子才这么不听话,孩子跟着你都学着会骂人了之类的埋怨。发泄完怒火之后这位妈妈甩头就离开了,把孩子继续留给了不到一秒钟之前刚刚被她训斥完不会带孩子的老人看管。




朋友说起这事时委屈极了,自己只是路过而已呀,怎么就成了妈妈用来教育孩子的大反派了呢?无辜的小狗还在一旁伸着舌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小雪老师听了她这一番讲述之后,也只好拍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可能我们生活中都遇到过这种莫名其妙被当成枪使或者被当成反面教材来举例的时候吧,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她的感受。




可能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不少见,当你搞不定孩子时,拿出一个第三者,为他制定一个适合当前要求的角色,然后用来吓唬或者警告孩子是最有效的方式,能够快速的解决问题,让孩子依照你的要求乖乖听话。

比如我们常说的再哭大灰狼来吃你啦、不听话警察叔叔来抓你啦,不好好学习就像扫大街和送外卖的一样累啦……

但是为了快速达到目的而把别人或者别的事物变成你故事里的反派真的合适吗?




有人觉得孩子小,你跟他讲道理讲不明白,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在最短时间内让孩子听话。可孩子是听话了,他听话却不是因为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所以爸爸妈妈才会给自己提出要求。而是单纯的因为害怕在屈从权威。

这就像一个没读过书没出过门什么也不懂的古代农民去衙门打官司,县太爷直接给了判案的结果,却没有说这是依据什么,农民如果有疑问立马亮出板子来,告诉他你不照做就打你板子。最终目的是达到了,但是农民可能一辈子也不明白这个判罚是怎么来的,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依然不知道怎么办,只有等板子再次出现。

因为比较小的孩子还没有分辨大人说的话是真是假的能力,他们可能会把你指定为反派的人当做真的恶魔,从此以后一直害怕他们。遇到了危险和困难,孩子可能不敢去向警察叔叔求助,因为他的印象里警察叔叔是会把自己抓走的坏人。




一旦这样的思维方式形成,最有可能就会导致孩子以貌取人,根据别人的职业、外表来直接形成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印象。比如妈妈说纹身的人都是坏人,他们都很凶的,你再不听话纹身的叔叔就过来打你了。或者妈妈说你再不吃蔬菜就像那个阿姨一样胖,大家都不喜欢她。可能以后孩子见到有纹身的人或者胖一点的人都会觉得他们是可怕或者讨厌的家伙。对孩子以后的交际和发展十分不利。

最近网络上的一个视频就向我们展示了这种以貌取人带来的尴尬。几个人分别通过视频里看到的样子来评价对方,结果见面之后发现对方根本不是自己刻板印象中想象的那样,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如果我们不想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也会处在这种尴尬和怀疑自己的场面中,就请不要再随便把别人变成你故事里的反派,和当着孩子的面给别人画符号了。而且随便评价别人也是一件十分不礼貌和没教养的事,家长更不能带头去给孩子做这样的坏示范。

同时我们大人觉得荒诞不已的那些“吓”孩子的事情,真的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恐惧和阴影。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对一些家长常用来吓唬自己的事物产生应激反应,对于成长和身心健康都十分不利。至少那位小女孩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都会因为有小狗路过身边而吓得大哭,对于自己的一些坏习惯受到批评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觉得是因为奶奶或姥姥教自己教的不好吧。




欲速则不达,这句话用在与孩子相处上真的特别合适。那些通过丑化别人来达到让孩子顺从自己目的的家长,不过是在把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推脱给一些无辜躺枪的人和事,图自己一个省事罢了。




保持耐心,主动沟通,换位思考,分析对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用来让孩子听话的最好方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y4UfG0BJleJMoPMR7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