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课程思考|崔允漷:从“几乎全民不会戴口罩”想到的……

2020-02-14   现代课程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课堂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吗?疫情当前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些问题大家平时可能很少去思考,甚至可能从不觉得有思考的必要。新学期开学了,学校就按时上课;上课铃声响了,老师准时走进教室传授知识;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对广大家长来说,学什么似乎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但是,现在受疫情影响,正常的学校教育工作无法开展,同时疫情期间也暴露出一些基础教育问题,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有感于此,遂推出《战疫中的课程思考》系列,以期战疫护教,勿忘课程教学的初心。现代课程网认为这一系列内容很有现实教育意义,特此分享给大家。


  • 本文授权转自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公众号(微信号:ecnuici),特此鸣谢!


从“几乎全民不会戴口罩”想到的……

  • /崔允漷
  •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近期,关于疫情的信息不断轰炸,不仅使举国上下都处在焦虑与不安之中,也大大地降低了全民的思考力与判断力。不是吗?否则为何有那么多谣言四起,又有那么多人盲目轻信?其中的问题与反思此处暂且不提。这里,我想说一说疫情突然袭击暴露出的“几乎全民不会戴口罩”,以及由此而来的与我们中小学教育、与我的专业——课程有关的问题。


1月20日,在“救星”钟南山院士明确表示此次疫情肯定存在人传人后,人们一下子想起了要赶紧戴口罩。一时间,关于疫情的信息与防疫的知识少有人关注,人们蜂涌着去买口罩,而且一定要买高级的、进口的(其实大多是出口转内销的)防护口罩,结果不出五天就卖空、买断了全世界所有的口罩。这还不行,有些人精打细算,习惯性“多买些,先放起来”,导致市场上一罩难求。还好我们有制度优势,政府立即号召并支持几乎所有口罩厂家放弃年休,开足马力扩大生产……

可笑且可怕的是,买到了口罩,却遇到了不会戴的问题。除了如白衣天使那样的职业人士,几乎全民不知或不会戴口罩,连某些省部级领导在公众前亮相时也不戴或戴错口罩。于是,全媒体齐上阵,都在传播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以及口罩的科学丢弃与重复使用,甚至不得不出动好几位院士专家和卫健委领导在电视上“公开授课”。


本人早在70年代当赤脚医生时是戴过口罩的,却也不会戴“现代”(据说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的口罩。幸运的是,友人发来了日本的专业视频——《戴口罩学程》。而且,家有医生专业指导,因此我可能比大部分人学得更专业一些。比如,我身边常见的“眼镜先生”们,你知道“眼镜+口罩”如何保证镜片不上雾吗?我常看到许多戴眼镜的人戴上口罩后,不一会儿就有一只或半只镜片雾气朦胧,只能“雾里看花”。有多难受只有当事人知道……幸而,我已学会。



不仅如此,本人忝为课程学者,此次口罩事件让我增加了更多的困惑与思考——

  • 戴口罩,如此日常的生活技能,为什么几乎全民无知、集体失能?
  • 中小学不教学生戴口罩,等疫情来了再请院士来教,岂不是代价太大了吗?
  • 难道一定要将“戴口罩”这一知识点列入“高考”,我们才会教、才能学会吗?
  • 中小学12年基础教育,其实已经多次进行过诸如“谨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将病毒传染给别人”等基于概念的教学,几乎无效,我们能否开展基于行动的教学以获得“戴口罩”的技能?
  • 50年前,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目标,而我们的教育、课程如何解决当下“不考就不教”“只育分不育人”的问题?
  • 90年前,美国著名的“八年研究”首要目标是关注与学生个人生活、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知识与技能,而我们的课程目标是否过于抽象、宏大?


此次疫情已经深刻地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一个没有生活技能、没有公益之心、没有家国情怀的人是无法“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战“疫”未止,课程学者应与大家一起,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