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平:真实语文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学习

2020-02-11   现代课程网

看点

何为“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与传统课堂有何差别?

语文学习任务群为何强调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学习?

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学习如何体现在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案例中?


  • 本文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陆志平老师,在2019年12月13日,由宜兴市教育局主办、上海现代新课程研究发展中心担任学术指导、现代课程网协办、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和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承办的宜兴市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观摩研讨会上,就“高中语文任务群的特点和设计”的主题讲座实录整理而成。



目前,开展“深度学习”策略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日益深远。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将知识用于解决问题,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等认知策略。


深度学习的方式不是传统的讲听练考,而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及其它相似的学习方法。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书中深层学习与传统课堂实践的对比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使通过特定的情境走向深度学习成为必然。


《人是如何学习的》中说,课程是墨守陈规的过程,引导着永不重合的双轮马车的道路。这个比喻恰当地描绘了很多学校的课程。现在要进行深度学习,替换“墨守陈规”的课程方法之一就是“学习场景”,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习,而不是按照线性和零散的知识点学习。


关于真实情境,杨向东老师指出,所谓真实情境,其本质是心理意义上的,是指那些贴近学生既有经验且符合其当下兴趣的特定环境。这样,学生跟学习的内容就有了联系。


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学习,就是因为语文学习要有情感和思维的深度参与,不能只是简单的背诵抄写。



比如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其中一个单元是写二次世界大战的。以前它是单篇教学,小说根据情节、人物、语言、主题等知识点讲解,诗歌则注重阐释意象、韵律。我们用大单元设计时,切入点就不一样。


我们先整体设计,提炼了主题:和平的祈祷。这本身是一个很工具的单元,但要用语文的方式来表达和平的愿望,所以就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起来。



学生怎么会有和平的愿望?得让他们了解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才能激发他们对和平的祈祷,因此,用语文的方式,我们设计了“触摸永远的伤痛”“展现人性的画卷”“奏响和平的旋律”等一系列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深度学习的状态中,语文素养得以综合提升。


未完待续


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 必修


  • 编委会:朱慕菊 张民生 崔允漷 杨向东
  • 顾 问:巢宗祺 方智范 王宁
  • 主 编:陆志平
  • 执行主编:张克中
  • 副主编:徐志伟 戴晓娥 周于 朱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