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为什么说“语文学习任务群既体现了祖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和传统,也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学习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我在2018年月3发表在《语文学习》上的文章作了深入阐述,其中概括了任务群学习的三个特点:1.语文核心素养为纲的大单元设计;2.真实语文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学习;3.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下面作一简要说明:
1.语文核心素养为纲的大单元设计
由叶圣陶先生和夏丐尊先生1935年编写的《国文百八课》引进了单元的概念,这是以前的语文教材所没有的,在语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文百八课》的“编辑大意”指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国文百八课》的体例是“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文四项,各项打成一片。”体例把多项内容根据一定的目标,整合成一个单元,可以说是一个创新,也可以说是开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先河。
但是单元要“各项打成一片”确实不易,怎样“打成一片”,因为价值取向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几十年来,语文教材编写大多沿用多项整合成一个单元的体例,但总是在文本为纲或知识技能为纲或几条线索并存的结构中摇摆,甚至出现了片面发展,走到了某种极端上去的情况。叶圣陶先生“各项打成一片”的设想,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现在语文学习任务群以核心素养为纲,不再是知识能力本位,单元内部各项以及各项的价值取向发生很大的变化,使“各项打成一片”出现了新的局面。
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法国哲学家莫兰提出了复杂性思维的思想,认为牛顿以后的科学主义方法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变得简单化、线性化了,而量子力学则让我们发现了世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所以莫兰提出要“迎接不确定性”。
他研究指出现在的教育方式存在“箱格化”倾向,把知识分成一块一块放进一个一个的小格格里,今天拿一块,明天再拿一块来教学生。这样培养的是分析性思维、线性思维。而我们要用复杂的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就要发展复杂的头脑。
语文大单元设计就像理科流行的大观念、大概念一样,是建立在人类对世界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这就需要改变知识点教学与课时主义的思维。
正如钟启泉教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多年来我国一线教师大多满足于“课时主义”,并不理会“单元设计”。然而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这一环环相扣的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链环中,单元设计处于关键的地位。倘若离开了“单元”(学习的流程)这个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基础单位,可能产生的第一个恶果是,那些开发出来的所谓“学科”、“课程”不过是一堆垃圾而已,因为构成学科的基础单位就是“单元”。可能产生的第二个恶果是,纠缠于“课时主义”。离开了单元设计的课时计划,归根结底不过是聚焦碎片化的“知识点”教学而已。崔允漷教授也说过,大单元设计不只是教学单位,而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