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捧杀罗小黑?谁又在温柔地杀死国漫?答案的人里或许就有你

2019-09-09     壹条电影

说在前面。

我是一个理性的罗小黑粉丝。

之前聊国漫那篇,有好多朋友留言,说《哪吒》之外,自己今年最期待的就是《罗小黑战记》。

我当然也超级期待。

但应该说,更多时候,我还是把这份期待压在了心里。

没错,罗小黑连载8年才更新了28集,加在一起不过100多分钟。不过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就是发自内心地把它视为国漫的希望、曙光。

萌是它最大的那个标签,而萌背后的真相,是中国风、是冷吐槽、是治愈人心、是制作精良。

我之所以将期待压在心里,是因为身为影迷,我很明白:

1、做番剧和拍电影,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儿;

2、拍电影和拍粉丝电影,也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儿。

之前看到木头发微博介绍电影,口吻是针对粉丝的,我其实就有一点点担忧。

前天电影上映,我的观感也差不多如此。

《罗小黑战记》的粉丝向非常明显,领域、灵质空间、老君,甚至黑啾(就是那个迷你小黑),路人观众想必都是有距离感的。

同时,以一部电影的标准看,它的问题也并不算少。

站在一个粉丝的角度,我当然愿意看到“人人都爱罗小黑”。

但,看着目前豆瓣一度冲到8.9、猫眼开分9.7的逆天分数,我心里却又是惶恐的:

粉丝滤镜我能理解,但打分的,不可能全是粉丝吧?

目前豆瓣评分已回落到8.4,猫眼也回落到9.4

又一次集体捧杀?

会被开除出粉圈么,但这就是我的第一反应。

先来理性地聊聊作为一部电影,《罗小黑战记》都有哪些问题吧。

1、电影的人物很纸片儿。

小黑和无限两位主角,是两个硬设定般的存在:

小黑是身怀绝技却不自知的潜力股,无限则是外冷内热的人生导师。

从出场到收尾,两人几乎没有成长——如果你硬要说小黑对自己能力的被动式探索,和对人类态度的改变,算是一点成长,我勉强可以同意。

但以电影的标准,这真的远远不够。

2、电影的主线故事很老套。

这一点很多人已经说过了,这个能力者(妖精)内部,温和派vs激进派的故事,实在是太“X战警”了。

可能你会提到它“何处是家”的情感内核,但这也同样不新鲜,不是吗?

如果你看过高畑勋的那部《百变狸猫》,便会明白,真正将萌和深刻完美结合的动画电影,该是什么样子。

《百变狸猫》剧照

3、叙事节奏是大问题。

整个故事掰扯开来,其实就两条线:“小黑和无限一起去往妖精会馆”以及“风息的暗中布局”。

双线并进的叙事,当然是电影化的。

但最终呈现出的状态却是:两条线的信息量,和两条线的发展速度都不对等,且段落之间也常常是彼此割裂的。

再往深了说,一方面是木头驾驭电影的能力,自然不比做番剧那般纯熟。

另一方面,也是这个故事本身太过简单,并不足以支撑起100分钟的电影时长。

举个例子,前半部分,单是“小黑试图逃跑结果反被无限抓回”的搞笑梗,反反复复就用了好几次,乐此不疲。

我想木头自己肯定知道,这样的重复,一定会拖累电影的叙事节奏,但为了让故事看起来丰满一些,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了吧。

4、处处可见的模仿痕迹。

这点也被很多人提过了,比如最后的会馆神似《千与千寻》,无限和风息很像《火影》里的千手柱间和宇智波斑,等等等等。

其实说心里话,这在我看来,与其说是问题,不如说是国漫在发展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火影忍者》

客观看,木头在电影中的这些模仿,和电影本体结合地还算不错。即便你看到了模仿痕迹,但也不太会反感。

如果我们再拓宽一下视角,回顾近几年三部8分以上的国漫电影,从《大圣归来》到《哪吒》再到《罗小黑》,也会发现:

在剧作上,这四年来,国漫其实并没有多少进步。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

基础的人物设定,三部国漫都是闷闷的高冷“总攻”,搭配调皮的软萌“小受”。

大圣和江流儿是,敖丙和哪吒是,无限和罗小黑也是。



图片来自插画师@打了个渔

有效吗?当然有效。

新鲜吗?这可一点也不新鲜。

那么,是谁在捧杀罗小黑?

第一主力,当然是我们这些粉丝。

必须承认,粉丝对小黑的爱,是发自内心且无以复加的。大家对国漫,也有一种天然的容忍与支持

只要创作者用了心,有诚意,质量也在水准之上,把四星打成五星这样的加一星支持,是非常自然而然的。

具体到罗小黑,粉丝们都是看着木头和其他主创,在一开始靠着3000块“巨款”,把一只可爱治愈的小猫送到我们面前;

眼看着团队的制作进度是没钱了就停,等接了活儿有了钱,再继续的佛系更新;

眼看着它为了省钱让小白妈妈永远贴面膜,让小白爸爸一直看报纸当字幕,但故事却丝毫没有偷工减料。

即使是后来小有了成就,也依旧没有什么广告植入。

本身就是一个日常风的番剧,再加上这种质朴的态度,能拿下豆瓣9.6分的高分,是粉丝们对它的感激。

现如今电影版来了,五星支持,似乎也是顺理成章。

第二大主力,自然是那些喜欢罗小黑的路人观众。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影响打分的重要前提:预期的高低。

比如,我的一个非粉丝朋友,看完后就跟我说:太惊艳了!看之前以为就是个卖萌逗乐的动画,没想到世界观如此复杂有趣,动作戏也非常赏心悦目,最后甚至都看哭了。



事实上,今年的另外两大爆款《流浪地球》和《哪吒》,口碑的走高,也都和多数观众预期不高,不无关系。

再加上,如今被哪吒带起的,力挺国漫的风潮,“加一星”这样的随手支持,就更显得顺理成章。

用微博上@水帘洞大圣自来水公司(这是个一直在努力支持国漫成长的账号)的话来解释:

罗小黑是个在影视行业寒冬出生的孩子。

虽然《哪吒》让人看到了希望,但是与3D动画不同,罗小黑作为二维国创电影并没有什么优势。

所以,大家都愿意拿出自己“热爱动漫,支持国产”的那块布,为罗小黑缝件百衲衣。

于是:

路人太过宽容,粉丝太过宠溺,加上少数带节奏投机者的煽风点火,就这样,《罗小黑战记》有了如今名不副实的逆天口碑。

事实上,亮点多多的《罗小黑战记》,本就不需要这些额外的口碑光环,同样能在国漫史上留下一笔。

拿我来说,前面说了一通问题,我也依然会给它打出7.5的高分——国产电影的范畴,这可是“逆天高分”了。



好的一点是,随着打分人数的增加,理性正在一点一点回归。

而在这之中,我最期待看到的理性,是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感受,能够和谐有序地共同存在。

那些特别私人化的批评和夸赞,都是这理性的一部分。

说白了,与其花费口舌与时间去试图改变那些不同观点,不如把力气花在更有用的事情上:

喜欢的,大可以多刷几遍支持票房;不喜欢的,诚恳地多提提建议。

真的,我看着罗小黑走到现在,就像看着自家的孩子一点点长大,一点点变得有出息。

但,还是请大家耐心点,再耐心点。

我太希望认真做事的创作者们,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体面的生活。

我更希望国漫真正成为中国电影的招牌,甚至作为文化产品大量输出海外。

平心而论,国漫或许是目前最值得我们去寄予厚望的那件“中国电影圣衣”。

但这件衣服,既不应该是百衲衣,也不应该是皇帝的新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JMVFm0BJleJMoPMy5B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