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大战《满江红》:在这里看懂中国

2023-01-28     壹条电影

原标题:《流浪地球2》大战《满江红》:在这里看懂中国

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条电影

引子

某种程度上,《流浪地球2》与《满江红》,是 形不似、但神似的两部电影。

前者,科幻灾难。近未来的生存危机,跨度数十年,为了文明存续人类做出生死一搏;

后者,悬疑喜剧。近千年前的南宋大宅,一个时辰内,封闭空间下的杀戮与斗智斗勇。

故事、风格如此迥异,甚至天差地别。

坐下来细品,却也未必。

像两条殊途同归的河流,最终汇集在一个终点,即:

它们的票房成功,皆因戳中了国人某几个相似的文化基因。

在春节档,我们看懂中国。

(有剧透)

1.

计划控

两个故事的核心逻辑之一,都是计划。

《流浪地球2》。

“流浪地球计划”,前身为“移山计划”。先引爆月球,再依靠建造的一万多台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开启一段长达2500年的漫长旅程。

《满江红》。

“刺杀秦桧计划”,后真相揭露,实则为“挽救遗言计划”。一众仰慕岳飞的小人物,为了将其写在狱墙上的遗言公布天下,豁上性命,前仆后继,以身犯险。

两个计划背后,是一种迷恋。

对宏大与秩序的迷恋。

四年前,“流浪地球计划”就被很多评论归结为“家情结”、“东方式浪漫”。

不过,一个只有半数能活的计划,或许还是不要和“浪漫”联系为好,如果硬要说其浪漫,不如这样看待:

一种对极小概率成功的笃定与自信。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越宏大的计划,有潜在风险的“蚁穴”也越多,稍一不慎,全盘皆输。但依然,发自内心相信,这样的宏大一定成功。

与此同时,宏大计划的执行,往往还意味着:

注定森严的秩序。

整齐划一之下,每个个体,都要为这秩序付出牺牲,丧失权利。但依然,发自内心相信,这样的牺牲一定值得。

从这个角度,更精确地形容“流浪地球计划”,不是“家情结”与“东方式浪漫”,而应该是:

“大情结”与“秩序的迷恋”。

《满江红》的“挽救遗言计划”,亦是如此。

一些评论,也将这个小人物搏命为后世留下传世诗词的计划,同冠以“浪漫”之名。不过浪漫背后,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秩序与宏大。

小人物打起大算盘,一个接一个的死亡是必然的代价。这是牢不可破的森严秩序;

当机会终于到来,小人物却无意诛杀奸臣,为民除害,取得实质的胜利,而只求将一首家国情怀的诗词流传后世。

这又是对宏大梦想的无限向往。

两个计划,一种迷恋。

这很中国。

2.

集体控

两个计划背后,又都是集体主义的影子。

《流浪地球2》,是宏大的集体主义。

中国牵头,全人类放下成见组成共同体。前往月球的敢死队,也是中国牵头的“多国部队”。

中国只牵头,功劳是所有人的。而参与其中的,皆是硬汉,皆为强者。

反个人英雄主义、反英雄成长的思路,可谓非常彻底。

即便我们回溯《流浪地球》,刘培强最后的自我牺牲行为,也是在地球联合政府的批准下进行的——即,个人英雄,也是在执行集体的意志。

《满江红》,是朴素的集体主义。

刺杀小组的几人,是最普通、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是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崇高理想赴汤蹈火的大英雄。

整个计划的完成,得益于每个人毫不犹疑的牺牲,每个人毫不动摇的信念感。

集体主义叙事的优势,在于情绪的成倍放大。

具体到两部电影,其高潮戏的煽情点,对多数中国观众,都可谓稳准狠。

《流浪地球2》, “50岁以上的,出列”

老人主动赴死,将生的希望留给年轻人,集体牺牲,更将这气势推到高点。

《满江红》, “全军复诵”

一首传世词,几个人记住了可以杀,几十个人可以杀,几千人几万人记住,杀得完吗?

只要这首词还在,人们的记忆就在,历史就不会被奸臣篡改。

有过往三年的经历加持,这段煽情的杀伤力范围,或许比《流浪地球2》还要大。

当然,集体主义,也有劣势。

最大的那个伤害,就是 人的彻底消失

人物不再是鲜活生动,优缺点并存,可以代入和共情的同类。

《流浪地球2》,是从一开始就坦然面对死亡、连惊慌都不会显露半分的英雄。哪怕是看似丰满的图恒宇,也不过是硬设定傍身的工具人。

《满江红》,是可以制定繁复刺杀计划的天才,是开了天眼,凭空判定遗言必将流芳百世的先知,是不在乎眼前利害,思维境界超越凡人,与其将奸臣杀死,不如让其活在唾骂中的复仇天使。

这其中,戏份最少的秦桧替身,反倒成为了那个唯一的人。

为虎作伥的可恨,压抑扭曲的可怜,短暂释放的可叹,所有复杂,都在那短短的一场戏里了。

两个集体,一种煽情。

这也很中国。

3.

对立控

客观看,今年春节档综合质量最高的那个,一定是《流浪地球2》。

抛开电影工业的进步不谈,剧本上最大的亮点,就是 MOSS的设置。

这是郭帆的一笔妙招。

不仅盘活了整个系列,开阔了后续的表达空间,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给“宏大计划”与“集体主义”带来的伤害,止了损,降了温。

乃至于,连集体主义的英雄代表吴京,置身整个故事,都显得自然许多。

他与MOSS的那场对话,更是整部电影的华彩段落。

没有动作,更无视效,却足以看得人惊心动魄。

同样的,《满江红》的剧本,亦不乏亮点。

这是一部完全由剧本主导的大片,在国产电影范畴,已属罕见。编剧只用一个院落,就将故事、人物、主题尽数囊括。投资方一定极爱这样的创作,导演亦是。

张艺谋的工作,更多是确立风格,与高效执行。

于是这便牵扯到下一个重点:

喜剧类型的加入,是对是错?

以票房论,当然是成功的。但以电影论,或许,是失败的。

电影,表演要服务于故事,服务于人物,服务于主题和情感。一旦本末倒置,那就不是电影,而是小品。

从这个角度,电影中沈腾、岳云鹏的喜剧表演,演的不是张大和武义淳,而是他们自己。观众笑的也不是张大和武义淳,而是沈腾、岳云鹏。

只能说,年过70的张艺谋,这次取了个巧。

或许,他内心早已坦然做个优质工匠。拍片不辍,才是快乐。

以及,两部电影又一道,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

野心过大,带来的叙事过冗。

一个危机接一个危机,《流浪地球2》需要平衡的东西更多。

老人吴京的戏份,新人刘德华的存在感,包括第三部如何展开。但危机与危机之间缺乏联结,甚至主角都不相同,像是三部电影被强行捏合在了一起。

一个反转接一个反转,《满江红》的冗长,更像是执意炫技,反而自曝其短。反转越多,逻辑越弱,代入感与戏剧冲突也就越打折扣。

一个现实是:

将《流浪地球2》故事浓缩为10分钟左右的解读视频,观感流畅,体验甚好,看完只觉得,导演编剧,铺排之缜密,创作之用心,大写的出色;但173分钟的正片,能够做到全程享受的观众,或许还是比想象的要少之又少。

站在电影角度,这现实多少令人尴尬。

加法容易,减法难。

中国电影,或许尚未成熟到做减法的时候吧。

最后,《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的场外风波,印证了一些既有的担忧:

为什么我们的热门电影,总能挑起这样、那样的情绪对立?

最典型的两个:

性别对立。

有人气愤女性角色的缺失与刻板;有人解释大众产品只能照顾主流情绪。

情怀对立。

有人看完电影直接在影厅深情朗诵《满江红》,高喊“中国科幻牛逼”;有人对煽情彻底免疫,来自过去三年的PTSD。

两种对立,一个情绪。

这依然很中国。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设置置顶哦~

如何星标我们:

往期精选

【壹条电影】互动群

敲级感谢大家对我们【壹条电影】的支持!为了报答大家(认真脸φ(>ω<*) ,我们开设了一个互动福利群,不定期发放各种福利,以及线下活动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员ID:【 movielove666】加入壹条电影互动群和胖友们一起讨论电影的声光影!

你们的【在看】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41f5daf6fece0cd5076505ab63e32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