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蹬草鞋,大概是墨子一贯示人的形象。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从史料《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的这句话中得出此结论。
《史记》中说,墨子曾是宋国的一名大夫,和公输班是老乡,都是鲁国人。墨子出身贫寒,自称是下等人,他采取了完全基层的路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草根路线。
墨子年轻时也学过儒学,但很快就觉得这套礼仪太繁琐,特别是关于厚葬死者方面的礼仪,常常劳伤穷人,东西都被浪费了。于是他果断放弃了学习儒学,创立了墨家学说,并开始另建山头。
除了开创了墨家学说外,墨子还建立了一个武艺高超的群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黑社会”。这个“黑社会”有着完整的组织体系、政治纲领和行动宣言。其最高权威的领导人被称为“巨子”,拥有绝对的权威。墨子是该“黑社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巨子”。
与今天的黑社会不同,墨子的“黑社会”基本上是一个天使团体。他们的口号是:兼爱,利害,非攻。用今天的话说,相亲相爱、互助互利、消除战争。墨子的主张,连同墨子的组织,在战国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该组织的鼎盛时期,有成千上万的人员。
墨子组织里面的员工统称为“墨者”,又称“短衣帮”。他们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他们通常穿短衣和草鞋,常常天还没亮就要从事武术训练,经常吃苦,还苦中作乐。当一个弱国陷入困境,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立即伸出援助之手,经历重重困难,就像敢死队里的勇猛的战士,就人民于危难之中。
墨子一生中出过几次国。尽管他所去的国家和旅行方式,与孔子和孟子相比,略显寒酸。然而,效果却不一样——每次他出门,他都能拯救许多生命。
墨子在山东时候,听别人说湖北人要攻打河南人了。为了避免战乱,墨子就连夜出发,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楚国的首都。一场原本的国际冲突就在墨子一场言辞的较量下而结束。
据史料记载,这件事是墨子在30岁时做的,否则,老年人走10天10夜是有点受不了的,他根本走不快。三十岁,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代,身体矫健,十天的路程完全可以赶到。
墨子见楚王已经打消了进攻宋国的念头,便借机送了一本书给楚王。楚王皱着眉头,翻了过来,说这本书不错,但对我毫无用处。嗯,如果墨先生想留在楚国,我可以支持你。墨子听罢,一声不吭,又回到鲁国去了。
经营一个大的组织,你就需要有巨大的开支。墨子为了维持日常的运作,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所有的短衣帮都训练成熟练的工人,让每个人都可以制作家具,从事建筑,制造防御武器。战国时期,墨子的短衣帮是各国人民喜爱的廉价木匠和最可靠的军火商。他们生产的运输工具、车辆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最受欢迎的重型武器。然而,墨子的武器通常只卖给守军,而不卖给侵略者。
墨子的地下组织虽然是当时最好的“民营企业”,但也有失败的情况出现。据《韩非子》记载,公元前471年,宋朝的国防部发现,公输班建造了一架木制飞机,并认为它可以作为巡逻城市的工具。这将是一个在军事上的伟大成就,所以他委托墨子制造一个更大、更豪华的木质飞机。墨子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这个。试飞那天,飞机只飞了一个上午就坠落了。唉,这笔单子赔了不少呢。
弟子们担心墨子难受。他们都安慰墨子说:“老师,您甚至可以让一只木鸟飞上天,是非常神奇的。墨子说:“我应该像禽滑厘(墨子的徒弟)哦,他只用了一尺的木头,一天就做了一个车辕,却能扛30块石头的重量,扛的很多,又跑得久。看我的飞机。耗费整整三年时间,但第一天它就坏了。我应该尽我所能啊!”
尽管如此,墨子一直在做他知道自己做不到做却想做的事情。墨子和他的天使集团致力于建立一个友爱互利的理想社会。人人相亲相爱,不分远近亲疏。
可以说,墨子的一生就是在危难中奔走呼救。但不幸的是,墨子的那个时代,拒绝“天使”的存在,他的理想过于崇高,那个卑微的世界还没有充分准备好迎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