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惨”状元,住在山洞里,却写惊世奇书,并培养了抗日英雄

2019-11-11   关河南望

作者:汉宣团队(康康)无授权禁止转载

状元作为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中诸多名词最闪耀的一个,中国历史上可考证的状元就有777位 ,这是在漫长的1300年里所产生的精英,不得不说,是个稀缺品种。

但是这些经过重重考验的状元,到如今能记得上名字的却是凤毛麟角,能够流芳百世的更是不多。

今天说的这位状元,虽然他并不广为人知,但是后世的我们绝对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精通史学、文学与哲学于一身,并且还懂绘制地图册的天才——罗洪先。

罗洪先的这一身本领比着笨的要命的曾国藩来说,那可是奇才,他26岁就高中状元,和范进相比,可能能把他活活气死。但是,高中状元的罗洪先生不逢时,本来想一展抱负的他,遇上了宫廷内斗。罗洪先为人正直,不愿意委曲求全拥护权贵,但是他也知道,如果公开反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将会结束。进退两难的他后来只好决定先回归家乡,以父亲病重为由,告假回了江西老家。

罗洪先15岁的时候就读了王阳明的《传习录》,之后便对他崇拜不已,还打算拜师,不过后来被自己的父亲给拦住了,罗洪先的父亲在41岁的时候才有一子,所以对他十分器重,对他予以厚望。所以肯定不会允许罗洪先去拜一个在山洞里悟道的师傅。

除此之外,对罗洪先影响很大的还有一个是他的先生李谷平,这也不是一个等闲之辈,他本是正德九年进士,后来因为得罪武宗于是就下岗了。李谷平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所以,王阳明和先生的人格魅力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罗洪先,慢慢的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了。

罗洪先返乡之后,嘉靖25年,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石莲洞,从此以后就以洞为家,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山洞条件恶劣,常年潮湿、阴暗,于是罗洪先就用身体将石床捂暖;山洞外面一片荒芜、什么都没有,罗洪先就植树造林。这样几年下来,罗洪先在山洞的“基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朋友们也都喜欢过来与他谈学论道。

很多人认为罗洪先退出官场很可惜,更有人认为他堂堂一个状元回家之后却躲进山洞搞“装修”更是缺乏担当。其实罗洪新是身退心不退,他并没有闲着,他做的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根据朱思本的《舆地图》,缩小、增补成了方便携带的地图册——《广舆图》,千万别小瞧这小小的地图册,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放眼当时的中国,能与同时代的荷兰人墨卡托一同开辟地图学道路的人还真的没有。

除次之外,罗洪先还培养了一位民族大英雄——邓子龙。据民间传说,邓子龙因为行侠仗义,得罪了大族,于是被迫做了游民,从此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因为机缘巧合邓子龙结识了罗洪先,常常去山洞拜访他,并拜他为师。

邓子龙拜师以后,罗洪先在十年时间把毕生所学都倾囊相授。十年的寒窗苦读,邓子龙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受罗洪先影响,邓子龙心中还燃烧着一团爱国烈火的赤子。当时因为国家面领着“南倭北虏”的情况,又加上邓子龙本身的特长,后来罗洪先就反复劝说他弃文从武。于是,从此中国又多了一位,让倭寇望风而逃的大英雄!后来邓子龙以身殉职,死在了战场了,邓子龙到死也没有辜负先生罗洪先对他的期望!

所以说罗洪先虽然远在偏僻的山洞,但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责任,虽然位卑言轻却一直心系国家民族大义,不仅做到了躬体力行,还为国家民族培养出了非池中物!

欢迎阅读汉宣原创,大家有什么想共同讨论的,请在下方留言或加入我们的圈子,分享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