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攻破南京后,为什么要解散湘军?向清廷示弱并不是主要原因

2019-11-20   关河南望

作者:汉宣团队(康康)无授权禁止转载

曾国藩出生在普通的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27岁时高中进士,之后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1864年7月19日,曾国荃带着曾国藩组建的湘军攻破南京,之后太平天国灭亡。这个时候的曾国藩可谓是风光无限,手中共有12万名湘军将士,各个久经沙场,作战能力极强。但是曾国藩在来到南京之后,却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解散湘军。

关于曾国藩为什么要解散湘军,说法最多的就是曾国藩要以此举向清政府示弱,主动表达自己对清朝政府的忠心。这确实是其中有个目的之一,但却不是主要目的。

当时太平天国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国内的剩余力量和两淮的捻军势力依然不容小觑。从军事角度来考虑,这个时候曾国藩应该做的是说服清廷,继续带领湘军扫除残余势力。但是,曾国藩还没有等到清政府的答复,就已经让这些湘军分批次退役了。曾国藩为什么如此着急解散湘军呢?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湘军后期军纪出现严重问题,已经难以管理。

曾国曾受从小教育的影响,对个人的道德要求很高,所以在曾国藩组建湘军的时候,就想要打造一个“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是不现实的。曾国藩想要自身作则希望以此来影响他们,但是根本没有任何用途,反正这些强大的将士们越来越贪婪,他们所带领的军队成为了百姓们的灾难。

更过分的是在这些湘军攻破南京之后,便开始了疯狂的掠夺,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劫杀,湘军的这系列行为让曾国藩对于是否要保留湘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而且军队一旦不受军纪控制,那么结果不堪设想,这样一来,曾国藩就更加坚定了解散湘军的决心。

第二,曾国藩已经难以维持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军饷不能按时发送。

在军队已经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军饷问题成为了压死骆驼的那棵稻草。曾国藩虽然担任两江总督及钦差大臣的职位,有权征收大量财政收入,但是湘军的支出却比想象中增加的更快。从1862年开始,湘军就出现了拖欠工资的问题,后来随着战事的持续,军饷的缺口便越来越大。曾国藩不想影响士气,便开始拆东墙,补西墙的去凑,可是依然满足不了如此巨大的缺口,财源非得拮据。再加上那几年长江流域各省很多地方的农业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收到的税金也没有多少。这个时候唯一还能有点希望的就是收取内地的商品过境税,但是当时负责征收税金的官员和机构,贪污非常严重,就是加上税金也是入不敷出。

所以,在重重压力之下,曾国藩毅然决然的把湘军解散了,但是对于曾国藩个人来说,或许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欢迎阅读汉宣原创,大家有什么想共同讨论的,请在下方留言或加入我们的圈子,分享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