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园》,一群智慧妈妈陪着宝长大,没有华丽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儿的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当妈那些事儿
前段时间,送儿子去幼儿园上学,无意中看到这样的一幕:
妈妈正低着头弯着腰给孩子整理衣服,孩子手里拿着一只奥特曼,抵着妈妈的眉中心,嘴里发出“嚯嚯嚯~”。
只见这孩子一把推开妈妈:“不要弄了,叫你磨磨蹭蹭,都耽误我玩了。”说完孩子跑远了,妈妈也不以为然,望着儿子的背影,宠溺地笑了笑。
我看着这画面,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孩子小小年纪,却用如此粗暴的言语和动作,去对待疼爱他的妈妈。长大后,他会懂得去爱、去尊重爸爸妈妈吗?
我想不会的!
一个家庭,孩子会对父母出言不逊,行为失当,折射出的是,家庭内部失去了应有的秩序。
不懂得尊重自己父母的孩子,以及不会教孩子尊重自己的父母,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致命的危险。
这样的孩子,他们只知道如何索取,不知道如何回报,也不知道如何关心和欣赏他人。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有人倾尽所有地去爱孩子,舍不得打骂一句,却换不来孩子的爱和尊重,养出来“白眼狼”,导致这样的后果,无非四个字:无限付出!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怕孩子受苦受累,总是悉心呵护,大包大揽一切事情:
接送孩子上下学,生怕沉重的书包压垮孩子小小的身板,义无反顾为孩子背着,而孩子则心安理得空着手走;
回到家中,又怕孩子课业繁重,一点家务活都舍不得孩子干,连饭菜都是捧到孩子跟前伺候着他吃;
孩子一闹,要手机要平板电脑,哪怕手头并不宽裕,也立马满足孩子的要求,而自己却缩衣节食的。
……
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小时候,你为他背书包、盛饭菜等等,他理所应当的享受着;长大后,你为他安排工作,买车买房,他更觉得受之无愧。可一旦某天,你老了没有能力满足他的要求了,他可能就要心生怨恨了。
25岁的汪佳晶,日本留学五年期间,从未打过工,自己赚取过一分学费和生活费。母亲靠着每个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支撑他的留学生活。四处举债,无条件满足他的要求,最后因拿不出钱来给他,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惯子如杀子!在理所应当地享受着母亲的庇护,毫无愧疚地接受母亲的全心奉献,他却学不会去爱,去尊敬,去回报,去感恩母亲。
辱骂父母、拳打脚踢父母等无数的新闻报道,都在警醒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教导孩子学会爱与尊重,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1.父母要学会,先爱自己再爱孩子
大多数女人,当了妈后,觉得要对孩子负责,总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孩子,而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标签都抛之脑后了。
记不得,多久没给自己买衣服了?
记不得,多久没和老公去看一场电影了?
也记不得,多久没和闺蜜一起喝下午茶了?
……
她们失去了自己的私人时间,社交朋友圈,事业前途……一颗心全放在孩子身上,省吃俭用,不断降低自己生活水平,只为了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
但总是把最好吃的食物给孩子吃的妈妈,孩子不会懂得与她分享美味;总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孩子也学不会去爱她,去尊重她。
2.给予孩子恰当的爱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懂得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却又不知道怎么去把握这个尺度。
比如,有些父母总高标准要求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处处不如别人,一味地批评,导致孩子丧失了信心;有的父母,则倾其所有地去爱孩子,百分百的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这两种情况,都很可能养出一个自私而冷血的人。因为孩子从小只接受爱,不懂如何去爱人。
有一次,我煮好了晚饭,喊女儿来吃,小家伙跑过来,看了一眼饭桌,愤懑不满地质问我,“饭都还没盛好,怎么吃饭?”
我心里一惊,女儿竟然认为盛饭是我理所应当为她做的事。
不管我怎么告诫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他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我还是像大多数父母一样,不知不觉中替孩子包办了一切大小事情。
于是,我告诉她,你长大了,七岁了可以自己盛饭了,这是以前妈妈没及时改正的错误,一直觉得你还小,帮你做了所有的事,让你觉得盛饭也是妈妈应该做的。
那以后,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力所能及的事,在心疼想帮忙时,则告诉自己“真正的爱是放手让孩子去成长。”
日常生活中,我会故意将一些家务分配给她,让她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在我们劳动时,我也会要求她加入队伍,让她体会劳动的辛苦;一旦她有事需要我们帮助,事后我会要求她答谢,以免她觉得理所应当,如果她没有表达感谢之情,下次我就会拒绝帮助她;物质方面减少满足,无论她如何吵闹,我都不会去满足她的一些无理要求,让她懂得并不是她想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
3.父母要起到榜样作用
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爱与尊重,那么就给孩子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用言传身教让孩子去感知爱。
因为只有被爱与尊重滋养的孩子,内心才会被滋生爱和尊重的种子。
爱与尊重这一点,宝爸就做得很好。说实话,我的厨艺并不好。
有时炒菜盐没炒均匀,孩子一吃就直接吐出来,嫌弃地说:“妈妈,这菜太难吃了,咸。”
我还来不及开口,宝爸立马要求儿子要像我道歉,他告诉儿子,“无论这道菜多难吃,都是妈妈辛苦劳作的成果,都值得被尊重,你不该如此指责妈妈。”
没想到,平日里的“小恶魔”竟然乖乖的向我认错了。这件事后,儿子再也没有如此粗暴地嫌弃我的厨艺了。
我想宝爸的态度是最关键的。他在爱我和尊重我这方面,为儿子起了表率作用,孩子看在眼里,而爱与尊重的种子,却在心底悄悄的萌芽了。
4.将爱与尊重渗入日常生活中
我们总是在特殊的日子,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才会去表达心中的爱意。其实,爱与尊重更应该渗入在日常生活中。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爸爸妈妈不吝啬表达自己的爱意,那么孩子从小浸润在爱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内化于人格中。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你想让他学会爱与尊重,那么你就要懂爱。你懂爱,你的孩子才能学会爱,真正的爱来自于内心,与孩子的心对话,与自己的心对话,说到底,家庭教育爱的核心也就是心和心在一起。
父母,赋予了我们新生,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爱并且尊重他们是身为子女的我们,必须学会的一门课。
同样,爱与尊重是相互的。
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是自己附属品和衍生品,把自己的遗憾和期冀,都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忘了孩子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的爱好和兴趣需要被尊重。
父母之于孩子,只能是引路人,指引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包办和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想法。只有当父母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才会更加尊重自己的父母。
身为父母,当你倾尽一切去养育孩子,不求回报,却也求不得孩子的爱与尊重,则是莫大的悲哀。
我们总是打着“爱”的旗帜, 为了孩子承担一切压力,包揽了所有的事情,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
试着去让孩子感同身受,去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他们才能从中学会去爱,去尊重父母;试着去引导孩子去感恩,让他们知道“轻松前行”的背后,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父母如果不在孩子小的时候,教会孩子爱与尊重,不仅能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更能毁掉一个家庭。
愿父母们都能养出懂得爱与尊重的好孩子。
互动话题:你是如何教会孩子,爱与尊重?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欢迎分享收藏!谢绝抄袭!
本文章《妈宝园》原创,欢迎关注或者点赞点评转发文章。欢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儿经验!